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2012年7月发表的《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一文中,我们对比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权力运用目的,得出了中国的权力主要用于对外防御,较少用于对外塑造。考虑到中国权力资源的逐步强化及中国国际利益的延伸,我们在结论中也提出中国未来应加强中国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 标签: 中国外交 全球治理 权力运用 力量 权力资源 国际利益
  • 简介:在思考今天中国的国际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时,我们需要“双重的视角”,一是历史的、经验的视角,二是关于国际角色定位的理论视角。在理论上,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不仅与自身的实力大小、利益认知、外交哲学和国家身份认同等因素有关,也与外在的世界秩序变迁有关。或者可以说,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首先就是其对外在世界秩序作出的一种表达自身意愿的回应。

  • 标签: 世界秩序 中国 变迁 国家身份认同 国际角色 外交哲学
  • 简介: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外交学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崛起使外交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议题。中国外交学的研究状况反映了影响中国的外部因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交成为热点的同时,中国的外交学研究面临着对象不清、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关系不明的状况。深化对外交学的研究不仅需要要摆脱重视实力的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也需要理清外交学与对外政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在明确外交学研究对象和体系后,国内外交学研究近期可以在外交学说史、外交理论、当代外交实践和形式,以及区域和国别外交研究等方面取得成就。

  • 标签: 外交学 对外政策 学科发展 研究议程
  • 简介: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何为外地未成年缓刑犯创造监管备件,是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刑法修正案(八)》将“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作为对未成年被告人宣告缓刑的条件之一,然而法官很难从已然的事实准确推断出被告人将来一定不再犯罪。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社会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公安、司法矫正部门、社会组织、家庭等各要素协调配合,构建以社会调查和心理鉴定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前置程序;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司法部门联动的外地未成年人缓刑帮教协作联合机制,寻求外地未成年人缓刑适用效果1+1〉2的有机组合。

  • 标签: 外地未成年人 缓刑 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