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关于犯罪的大量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犯罪行为是由极少数的累犯所实施的。据粗略统计,美国累犯实施了全国约半数的犯罪行为,其中,男性累犯明显多于女性。有效防范和打击累犯,不但可以减少重复犯罪的数量,而且可以降低社会犯罪率。为此,美国警方开展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 标签: 有效防范 累犯 美国 犯罪行为 成功经验 犯罪率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以强军目标为引领,确立了“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擘画了政治建军、备战打仗、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战略举措和布局,为强军兴军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开创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 标签: 国防和军队建设 创新 政治基础 战略指导 依法治军 深度发展
  • 简介:先进生态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的过渡。弘扬先进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其核心是生态文明理论。以先进生态文化为指导,构建我国生态国防体系,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之要求,也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必然。以先进生态文化为指导,构建我国生态国防体系,包括了确立建设生态化国防之理念,确立遏制敌对势力反生态作战之战略,确立遂行生态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基点,确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道路,确立军队环保与生态建设工作之保障。

  • 标签: 先进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国防体系 构建
  • 简介:强军目标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对建军、治军优良经验的全面凝练,可实现我党军事发展的与时俱新,并能体现时代精神与道德作风。强军目标是对军队建设目标、客观要求、科学建设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其利于我国国防和军队法规的创新发展,是促进我国军事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与进步的主要举措,可显著提高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强军目标 国防 军队法规 创新发展
  • 简介:<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前,在美国的全球政策中,中国所占的比重是无可比拟的,即,到那期间为止,对美国来说,首要课题是联合抗苏和维持美—日—中三角关系,而美中经济贸易问题是其较重要的问题。冷战结束、东西方对抗消除的情况下,政治因素不再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冷战结束后,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所占的地政学的、战略性的重要性大大减少了。加上克林顿总统是在美国国内经济最差

  • 标签: 中美两国 贸易逆差 中美经济 最惠国待遇 在华投资 对美出口
  • 简介:<正>在苏联、东欧急速变化的背景下,越南正在谋求改变其自1976年南北统一后,对苏联、东欧依存度很高的经济结构,越南现在推进的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强独立化的基础。西方各国以各种形式加快了对越南的支援,其速度、规模不断扩大。

  • 标签: 经济改革 越南 经济结构 市场经济 依存度 印度支那
  • 简介:从俄罗斯经济改革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若干共性问题庞川(一)国际国内都有人提出,应当把当前世界性的大转轨作为一门学科──过渡学加以研究。就社会主义各国而言,向市场经济转轨,或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八十年代以来,...

  • 标签: 经济改革 市场经济转轨 俄罗斯经济 计划经济 经济一体化 人民群众
  • 简介:<正>按照联邦经济稳定问题社会委员会1983年3月公布的《小经济的地位和发展》文件,小经济是指:——在一切部门(包括农业在内)从事独立经营,即从事小商品生产或合作生产,或按预约生产的基层劳动组织和劳动组织,其中包括有少数工人劳动的农业;

  • 标签: 小经济 劳动组织 小商品 预约生产 农业 合作生产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20多年,俄罗斯改革十几年.坦诚地说,比较双方的经济改革成就,俄罗斯相去甚远.人们对中国改革可以有不同感受,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2000年,中国的GDP相当于1989年的293%.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俄罗斯只达到57.3%,捷克为94.7%,乌克兰为44.3%,波兰为117.8%.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改革 经济体制 所有制 农村经济
  • 简介:<正>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久,他就明确表示,苏联的经济是他关心的一项大事。他作为总书记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中就已经给经济状况作出了一番相当坦率的描述:增长速度降低,资金和消费品普遍短缺,至少在国营的企业之中,工人们的过去那些劳动纪律已在逐渐消失。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经济状况 劳动纪律 消费品 安德罗波夫
  • 简介: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Italiana)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7200多公里),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面积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主要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西北部与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分别讲法语、德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 标签: 意大利人 斯洛文尼亚 警察 财政 经济 阿尔卑斯山
  • 简介:<正>本文将就中国的经济改革与苏联的改革进行比较。从引进市场机制等整体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比苏联进展顺利。下面就中苏两国围绕经济改革的环境作个比较。一、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比较在戈尔巴乔夫政权诞生前的苏联,自斯大林孝后,包括被视为最缺乏变化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时代在内,苏联国内的政治状况、经济和社会都呈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市场机制 社会状况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 简介:经济主权原则是发展中国家为获取经济独立而提出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向国家经济主权提出了挑战,如何调和经济主权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经济主权让渡论'通过让渡一国非核心经济主权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发展难题。

  • 标签: 经济主权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经济主权让渡论
  • 简介:<正>苏联经济在八十年代中,也象过去那样,继续稳定而生气勃勃地增长,并未出现危机,劳动人民获得充分就业。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下面是苏联中央统计局局长、列夫·伏罗达尔斯基教授就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答本国记者问。

  • 标签: 苏联 充分就业 中央统计局 生产力 劳动人民 危机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当政两年半以来,苏联不断地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通过了一系列实施改革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展示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基本蓝图。正如戈尔巴乔夫不久前指出,“已确定了改革的完整概念”和“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纲领”。这也就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指导思想
  • 简介:油价一路攀升,让长期以来使用燃油供暖的瑞典人,为度过2005年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正当人们望“油”兴叹时,瑞典政府在近期宣布,要在2020年告别“石油经济”,成为全球第一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并且这一计划将以不增建核电厂为前提。

  • 标签: 石油经济 瑞典政府 能源战略
  • 简介:译者前言:这里刊栽的译文选自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计划经济》一书。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

  • 标签: 布鲁兹库斯 苏俄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