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宏观阐述中国农村婚姻形态从传统向现代趋变,而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中国农村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外来思想观念和传统思想观念的交锋在中国农村婚姻与家庭上表现明显。总之,中国农村婚姻形态在逐渐适应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要跳出“出现问题一置之不理或忽视一造成严重后果一正视问题一补救和解决问题”的固有模式,争取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 标签: 农村婚姻 家庭结构 综述
  • 简介: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 标签: 后意识形态 期待 青年主义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理念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化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尔和马克思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
  • 简介: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追究食药类犯罪,是正当法律程序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看,由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一般都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地;而由受害人举报的案件,大都是在犯罪结果发生地。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受害者所在地为犯罪结果发生地。

  • 标签: 刑案管辖 区域食 管辖问题
  • 简介:在全国大多数地方,《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关于“村委会一般设在自然村”的法律条款,作为法律规定在立法通过的当时即不符合事实,作为立法构想在法律实施以后也没有变为现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建制村数量和规模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数量的减少和平均人口的增加,“村改居”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的原因是“村庄合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国建制村减少的速度很可能较以前要快,但由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建制村的户籍平均人口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常住平均人口也不会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不能简单地讲“大村庄”是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村委会 建制村 自然村 村改居
  • 简介:国内学界对英国共产党建党的研究和认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存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认为英共成立的主要动因是国际因素的观点,颠倒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英共成立主要是国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外因素则是推动英共成立的外部力量;认为波立特参与了英共创建的观点缺乏历史依据,实际上波立特并未从事过与英共创建有关的理论或实践活动;关于参加英共成立大会的组织,目前的几种说法都欠准确;根据英共档案记载,出席英共成立大会的代表分别来自英国社会党、共产主义统一组织、南威尔士共产主义委员会及其他一些左翼团体和组织。

  • 标签: 英国共产党 建党 动因 波立特 左翼组织
  • 简介:作为未成年犯矫正模式之一,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有利于预防犯罪及再社会化。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然而,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未成年犯的特殊性、矫正工作的专业性等都要求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最大限度的整合包括未成年犯亲属、学校、专家及用人单位等多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途径很多,其中三个关键环节分别为适用前的调查评估、执行中教育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解除后的回访、帮扶。在拓展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社会参与路径的同时,需要注重社会力量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协调。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社会参与 社会支持
  • 简介: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个体。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从价值理念到身心健康,青年都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支持与引导。全国各地不久前纷纷出台青少年发展"十三五规划",致力于促进青少年成长。对于学术界而言,加强青年研究,解读新时期青年群体特征,推动青年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当仁不让的责任。有鉴于此,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邀请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围绕"青年研究:新视野、新问题与新方法(2016-2020)"主题开展研讨。在发言和讨论中,专家学者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研讨是一场对青年群体与历史变革、时代精神、社会结构的深邃透视,是对青年及青年研究新现象、新问题的热烈讨论,也是对青年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立场的理性思考。本刊综述研讨会的主要观点,以为全国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青年研究 群体特征 青少年发展 社会良性互动 时代精神 管理干部学院
  • 简介: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质是由“政治边缘人”转变为“政治中心人”的角色转变过程,然而,面临自身素质不高、社会地位低下、网络参与平台落后、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等挑战与制约。为此,可以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养,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网络政治平台建设、建立协同机制等来克服他们政治参与的障碍。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网络政治参与 策略 治理
  • 简介: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的扩大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立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成年人保护地方立法应当根据上位法的规定,着力解决立法体系的协调创新问题、立法规定与法律执行问题、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时代的立法应对问题、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问题、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问题等六大问题,通过细化规定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同时注重反映地方实际,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 标签: 未成年人保护 地方性法规 立法 权益保护 犯罪预防
  • 简介:当前由于困境未成年人极端事件频发,引起了对于困境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监护能力的不足、国家监护缺失、监护制度立法缺陷等因素,由此也带来了困境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的诸多问题。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发生的二起监护权撤销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当前监护权撤销诉讼还存在诸多困难,各部门之间的衔接、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对于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需要在理念更新与法律贯彻、无缝衔接与制度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国家保护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困境未成年人 监护权撤销 应对策略
  • 简介:潘光旦认为,对于治理而言人才比物质、制度等更重要。近代以来乡治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农村大学生外溢所致的地方人才匮乏。这与现代教育所致的农村人才外溢到城市有关:一方面,现代教育在内容上一反传统儒家的基于孝而维系家族或乡村的宗旨,这表现为儒家知识式微及地方性知识退场,另一面是教育的城市中心主义,表现为教育个人主义或国家主义。在资源与制度城市中心格局下,现代教育的接受者作为国家的人或自由个人而日益流向城市,以至乡村人才流失,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乡村具有极强外生性,因其缺乏地方治理的德与才,故乡村日趋瘫痪。改善乡治要培育治人,需要乡村教育在地化,适度加强儒家知识与乡村知识,还宜限制教育的过分离乡化等。

  • 标签: 乡治 人才流失 在地化
  • 简介:未成年人父母被撤销监护权后,如何妥善安置未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更为重要。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民众意愿均呼唤政府在未成年人监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未成年人监护领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域外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在未成年人国家监护中的责任,探索与建立撤销监护权后常态持久的后续关怀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撤销监护权 未成年人权益 后续保障 政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