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犯罪活动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注重运用刑事司法手段打击犯罪,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这一点是需要坚持和发扬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在思路和对策上也要做一些顺应性的调整。要将偏重依赖刑事司法措施解决犯罪问题,发展为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依靠力量上,要改变过分依赖国家资源的习惯,鼓励、促进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参加,以提高治理的实效。在坚持综合治理总方针不变的前提下,突出“发展、效率、人本、法治”的思路和重点。

  • 标签: 发展 效率 人本 法治
  • 简介:留守人群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乡土夹缝里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与刑事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特殊的刑事司法保护也成为预防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保障农村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关键。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理论框架下的犯罪预防与被害保护以及刑事一体化理论下的多机构协作与诉讼机制衔接,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施行对留守人群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 标签: 农村留守人群 刑事司法保护 检察职能
  • 简介:目前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学对该问题的研究着重于分析引起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本次研究采用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视角,对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类型进行重新解读,试图通过冲突视角整合影响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从而归纳出犯罪发生的内在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流动青少年 犯罪 冲突论 现实性犯罪 非现实性犯罪
  • 简介:我国“犯罪学教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教材建设处在变化之中,整体看呈现一定差异:体系地位有特别犯罪模式、特别类型论模式与分散模式;涉足领域为单一性、双重性与多重或者整体性倾向;知识形态为单一性基本概念、本土知识与事实知识为主、内在体系结构简略。总体上呈现的特点是:体系上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内容上呈现一般性与简短性,整体趋向为趋稳性。该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劣与量小,未来建设的努力方向是科学化与国际化。

  • 标签: 犯罪学教程 青少年犯罪 学科建设
  • 简介:回应机制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完善责任政府的重要机制。人民政府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必然也是一个责任政府,自然要求它具备完善的回应机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治理是分析我国责任政府回应机制的重要视角,以此为基础可以洞见,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回应机制应包括促进回应制度化、提高回应及时性、促进回应渠道多样性、建设完善回应问责制、拓展政治沟通渠道以及将回应机制的完善置于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态下等路径。

  • 标签: 责任政府 回应机制 群体性事件 治理
  • 简介:外来未成年人实施抢劫是利益需求扭曲、价值观念异化、罪责中和渗透等社会心理与生理年龄、认知能力、心理控制等个体心理的融合。外来未成年人抢劫以共同犯罪、既遂形态为主,犯罪动机和犯罪工具要件具有特殊价值。其司法对策在审判层面表现为替代性定罪、抢劫罪的附条件不转化、情节加重犯的否定、排除或减轻犯罪性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在帮教层面表现为物质帮教的转化、心理矫治的深化、人格身份的重塑。

  • 标签: 外来未成年人 抢劫犯罪心理 司法回应 特殊预防
  • 简介: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考察帮教是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重要环节,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考察帮教实效,真正促进未成年人真诚悔过、改过自新,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阐述考察帮教的重要意义出发,对我国当前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存在的几种主要考察帮教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为视角,从建立“未成年人爱心关护基地”、“合适成年人”刑事诉讼全程到场机制、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矫治工作机制、专业司法社工参与机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机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调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 标签: 涉罪 未成年人 考察帮教 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