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后,我国派往美国的第一个学术团体就是医学代表团,名义上是民间医学交流,实际上是一次人民外交.这次重要的“医学外交”获得了成功,在美国社会各界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中美医学交流领域起到了破冰的作用,从此两国医学交流聚水成溪,聚溪成河.当年两国代表团的成员均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促进中美医学交流乃至改善中美关系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学术团体 新中国 中美关系 访美 人民外交 美国社会
  • 简介:《伊斯兰、科学和来自历史的挑战》一书回顾了伊斯兰科学的历史及其对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它强调穆斯林学者——通过浩繁的翻译和注释,并且利用同时代的现实和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校验翻译过来的文献的正确性——在使希腊文化的遗产得以复苏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达拉勒这本书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其对阿拉伯学者在最初接触希腊文化时的表现所做的研究,这项研究展现了阿拉伯学者富有创造性的一面,例如,他们并不是简单地从事于机械的翻译过程;他们煞费苦心地改进、注疏并且更正了原材料。

  • 标签: 伊斯兰 科学 思想史
  • 简介:在早期伊斯兰史上,得益于著名的翻译运动,包括数学、哲学、医学、逻辑、天文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科学知识被整合进了伊斯兰智识传统之中,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科学的分支学科与宗教教育课程的结合不仅没有损害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反而使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纵观世界史,穆斯林科学实践的规模和深度都是空前的,这为后来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也奠定了基础。伊斯兰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如何,在认识论上又是否可以分离,都有待回到穆斯林智识史中加以再探析。

  • 标签: 伊斯兰科学史 科学与宗教 穆斯林社会
  • 简介:'东亚的多彩发展与中日韩的贡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4—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关东大学、南首尔大学,日本国际论坛、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东海大学、新潟大学、明治大学.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地区 朝核问题 亚洲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东北亚合作
  • 简介:2016年5月6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在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南海共同开发:欧洲经验与澜湄启示”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三沙市政策项目研究中心及《世界知识》杂志社等机构的20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南海 欧洲经验 共同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基金会的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革新着我国基金会的观念。我国基金会如何参与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成为重要议题。通过了解中国基金会的现有国际活动情况,借鉴美国基金会发展的优秀经验,可以为我国基金会“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基金会 公共外交 “走出去”战略 实践经验 “软实力” 改革开放
  • 简介:《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赵可金著,2007年)是中国第一本公共外交学术专著,具有理论原创性、问题前瞻性、见解独到性和材料丰富性四个鲜明的特点,从外交理论创新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考察了主要国家公共外交(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印度、挪威、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的历程、特点与发展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公共外交 学术专著 中国 2007年 沙特阿拉伯
  • 简介:2015年6月18-19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在复旦大学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与基本内涵"的第四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等70位学者、媒体人齐聚复旦,就“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风险与挑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复旦大学
  • 简介:从早年学生时代在新加坡的学术交流,到2003年开始的在《联合早报》开设专栏,以及2012年成为连瀛洲学者,作者亲历了新加坡与中国的诸多公共外交活动.通过对新中公共外交的了解和学习,作者提出了公共外交将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和提高公民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的新观点.

  • 标签: 外交活动 新加坡 中国 《联合早报》 公共外交 学术交流
  • 简介:2014年11月30日,由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和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周边外交 习近平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亚太区域合作
  • 简介: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

  • 标签: 复旦大学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 简介: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访日期间,温家宝总理巧妙运用棒球、俳句等要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活动,得到日本媒体广泛关注,取得很好的效果.温总理独具人格魅力的行动,堪称对日元首公共外交的典范.

  • 标签: 温家宝总理 外交活动 2010年 2007年 人格魅力 公共外交
  • 简介: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访日期间,温家宝总理巧妙运用棒球、俳句等要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活动,得到日本媒体广泛关注,取得很好的效果.温总理独具人格魅力的行动,堪称对日元首公共外交的典范.

  • 标签: 温家宝总理 外交活动 2010年 2007年 人格魅力 公共外交
  • 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趋于客观和理性,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但迄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公开”“不透明”“神秘”“专制”的误解,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生的重要变化不相符合,也与我们党在中国和世界上实际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从2009年开始组织的“走进党的部门”系列活动在推动树立党的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世界 国际社会 国际形象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