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9月12日~13日,第七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暨首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智库峰会在广西南宁市举行。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主题、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坦诚、深入、全面的交流与讨论,本文对与会人员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第七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暨首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智库峰会 综述
  • 简介:近一年多来,不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社会抗议事件,有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危及社会政治安全。本文在介绍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基础上,分析了它对社会政治安全的影响,并认为其具有鲜明的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恐将长期影响社会政治安全。一、社会抗议事件频发的背景近年来,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的社会抗议事件,有着复杂的内外背景。

  • 标签: 国家社会 政治安全 发展中国家 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 事件
  • 简介: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传统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分析,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初步探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模式选择,并在充分尊重区域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东盟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地缘要求.

  • 标签: 中国—东盟 人民币区域化 国际金融 金融生态环境
  • 简介:当代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即不仅女议员、女总统、女部长比例较高,而且政治家的妻女也拥有较大权力,其女性权力参与可分为正式权力参与和非正式权力参与,两者都有合法的渠道和机制.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又与家族政治密切相关,在缺乏民主的威权时期,女性更多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参与权力政治,主要起辅助、补充、配合的角色.在民主转型时代,民主选举加上家族政治,大大促进了政治家族的女性参与正式权力领域.但是,家族政治本身就是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实际上,家族政治是菲律宾政治发展的一个毒瘤,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成熟,也降低了普通公民,尤其是普通妇女群体参与权力政治的可能性,最终阻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女性政治参与 家族政治 菲律宾
  • 简介:二、庇护关系中的变量我们可以对庇护关系进行无限的分类区别。在此,需要对变量的范围进行选择,因为它们需要与我们分析东南亚社会中这种关系的主要变化这个目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类似的区分也要符合对其他非工业化国家的分析。

  • 标签: 东南亚社会 政治变革 庇护 工业化国家 相关性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 简介:菲律宾裔美国作家布洛桑的《美国在心中》是菲裔美国文学的扛鼎之作,作品通过自传体形式叙述了早期菲裔劳工的离散经验.本文聚焦于作品中相对零星、却具有较强隐喻性的女性书写,通过分析殖民地菲律宾女性、菲裔社区的妓女和理想化的白人女性3类女性群体,试图证明女性既像一面镜子一样,浓缩并再现了菲裔劳工从家乡到美国的苦难与辛酸,也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他们在黑暗与孤独中,在重重剥削与压迫中奋力前行追寻梦想.在这部书写菲裔男性的书中,零星的女性叙事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理解与构建菲裔离散经验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美国在心中》 女性 菲裔劳工 隐喻性
  • 简介:今日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一反过去的激进模式,转变为防御模式.战略思想和理论方面也有别于以前坚持本国、本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其战略思想、方法、手段以及战略实践中,都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作为地跨欧亚、领土面积最广、接壤国家最多、军事实力靠前、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俄罗斯在制定本国对外政策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外部环境中,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利益核心区,被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欧洲是其传统的战略方向,被列为战略重点;亚洲太平洋地区也是其战略考虑的重要部分;美国由于其在世界安全战略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被俄视作安全合作的对象.

  • 标签: 俄罗斯 政治 外交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后,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这一进程而不断深化的南南合作成为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之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不断拓展在非洲的利益并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国竞逐非洲更趋激烈。国际政治环境的新特点、中非发展状态的新变化以及大国对非战略的新调整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为此,中国应该妥善应对,谋划未来中国对非洲外交的战略与政策。

  • 标签: 国际政治格局 中非关系 南南合作 南北关系
  • 简介:伊朗是中东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国土面积居中东第四位,人口居中东第二位,油气产量居世界第四位,GDP总值排中东第三、世界第二十五位;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横跨海湾与里海两大产油区,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布热津斯基称其为“地缘支轴国家”。正确评估中国在伊朗的利益,显得极有必要。

  • 标签: 伊朗 评估 利益 中国 霍尔木兹海峡 GDP总值
  • 简介: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 标签: 《印度时报》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认知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出现了一种称作“法政优戏”的特殊的表演形式,它中泰合璧,用泰文来演唱中国戏曲,剧目以《三国演义》的故事为主,用中国的故事影射泰国当代的政治事件,模仿戏讽、针砭时弊。这种表演以其狂欢化的特征和颠覆性的特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作为中泰文化交流的产物,法政优戏在泰国数次重要的政治事件中都发挥了作用,因此也被泰国人称作“卫国优戏”。

  • 标签: 法政优戏 中国戏曲 泰国 《三国演义》
  • 简介:2014年2月1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3》。这是日本防卫界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该类报告。作为隶属日本防卫、有着日本兰德公司之称、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防卫思想库翘楚,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责是为日本政府提供防卫政策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对日本防卫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探讨《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有助于了解日本防卫界的中国安全观。

  • 标签: 日本政府 安全战略 中国 防卫政策 述评 兰德公司
  • 简介: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 标签: 中国-东盟关系 发展前景 政经分离 利益捆绑
  • 简介: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安全外交 新安全观 地区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人的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的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人的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的安全”路径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的安全的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的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人的安全的本质却反映在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的安全已经嵌入中国的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的新视角,引入“人的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的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人的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的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的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的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的。

  • 标签: 人的安全 以人为本 中国路径
  • 简介:东盟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是评估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程度的关键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鉴于东盟新成员国的历史特殊性,本文从东盟新成员国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其对东盟认同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东盟新成员国与其他盟友的经济发展差距、东盟对其支持和庇护的程度、东盟或东盟成员国之间如何处理内部冲突等因素,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东盟新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从而影响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 标签: 东盟新成员国 认同 东盟共同体
  • 简介:“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冲突,中国的安全观与外交方式的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的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成宁”、“和而不同”为标志的“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核与独特的价值坐标。中国学者的“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的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的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的“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的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的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现实逻辑。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共享安全 中国视域 和合主义
  • 简介:冷战后,国际安全研究呈现出深化和拓展的发展趋势。批判安全研究从批判理论发展而来并且迎合了深化安全和拓展安全的发展潮流。批判理论不仅与安全议题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后者重要的思想渊源。此外,批判理论和国际关系激进理论共同促使安全研究者对安全对象和安全领域进行探讨。肯·布斯正是批判安全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批判安全经历了由人的安全到世界安全的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他探讨了解放与安全的关系,批判了现实主义国家中心论,质疑了安全概念;在此基础上,以人的安全来重新概念化安全,并且提出建立人类共同体来达到世界安全。其中,他对安全的深化和拓展是以剖析安全背后的深层结构为基础的,这在批判安全研究的阵营中颇为独树一帜。他提出用解放的政治来建立人类共同体,一方面迎合了深化安全和拓展安全的发展潮流,另一方面又标志着由人的安全发展到世界安全在实践层面的进步。所以,他的批判安全研究经历了人的安全到世界安全两个阶段的发展;他的思想既具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层面的发展。

  • 标签: 深化安全 拓展安全 解放政治 人的安全 世界安全
  • 简介:东亚区域合作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主要有组织规模与成本效率之间的悖论、区域合作各主体之间诸方面的深刻不平衡;“内部人”与“外部人”之争,或曰大国间相关的基本战略疑惧;严重和多重的“安全禁区/准禁区”问题;东亚各国民族主义加剧或复兴趋势,等等。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领域遭遇复杂难解的新困难,包括中日激烈对抗、南海争端凸显且僵持不下、美国在东亚多边主义领域大肆伸张、TPP谈判高调倡导、快速发动和推进等,其中有些到了令相关的多边合作努力至少暂时瘫痪的地步。面对这些瓶颈问题和困难,中国应践行以两大要点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径,并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周边外交和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 标签: 东亚 区域合作 国际环境 中国 周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