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一、展望(一)利奥尼德·库赫马接过一个濒临崩溃的经济去年10月,当利奥尼德·库赫马被认命为总理时,西方观察家们对这位前导弹工厂的经理曾寄予一线希望。库赫马曾断言:对经济进行的革命性的改革所热衷于采用的那种强行刺激的方法,肯定不会奏效。这么做似乎对经济有一些补偿,实际上是在逃避真正的经济改革,以避免搅乱乌克兰强大的工业体制,从而引起了议会中新经济主义强硬派的不满。然而,在乌克兰的经济出现这种残酷的现状前不久,库赫马比任何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国家面临的唯一选择就是经济改革,否则,国家经济将会全面崩溃,进而失去刚刚获得的乌克兰独立。

  • 标签: 乌克兰 私有化 物质生产净值 经济改革 新共产主义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7月3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任命了乌政府绝大部分成员,组成了新政府,从而结束了持续4个月的政府危机。一、政府危机的经过1995年3月1日,乌克兰总理马索尔因要“退休”提出辞职,由第一副总理马尔丘克任代理总理。4月4日,乌议会举行全体会议,对马尔丘克的政府表示不信任并作出要其辞职的决定,但责成履行政府职责到新政府组成为止。此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6月8日,马尔丘克才被正式任命为总理。7月3日,库奇马发布总统令,任命了5名副总理、23名部长和大部分委员会主席,基本完成了内阁改组。

  • 标签: 乌克兰 新政府 政府工作 副总理 政府改组 政府危机
  • 简介:三、乌克兰最长的一次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访问结束后,我们还应邀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乌克兰—中国合作之路”国际研讨会,因此基辅又成了此次出访中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基辅位于第聂伯河中游,公元7世纪初即已建成。9世纪末至12世纪初为基辅罗斯首都,曾有第聂伯河上“帝王之城”的美称。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分裂后,基辅几经沧桑,最终于

  • 标签: 乌克兰人 第聂伯河 访问记 几经沧桑 逗留时间 仓古
  • 简介:1995年12月3—8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对我国进行了他1994年7月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国事访问。随同来访的有他的夫人、副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工业部长等。乌总统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举行了会谈,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国际问题及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还接受了外交学院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两国签署了关于发展与加深友好合作关系、避免双重征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金融和统计合作等文件。从各方面报道看,乌总统此访意在进一步加深乌中关系。

  • 标签: 乌克兰 国际问题 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 亚太地区 两国关系
  • 简介:2013年秋季以来,地处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乌克兰局势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乌克兰危机从最初抗议政府外交政策的和平集会,到演变为流血冲突,随后引发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反对派当权,再到乌东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并加入俄罗斯,可谓一波三折。目前,乌克兰、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各方虽然默认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的事实,但乌克兰危机远未平息。乌克兰靠近东部俄乌边境的各州俄语居民频繁集会,要求仿照克里米亚模式举行公投并加人俄罗斯。

  • 标签: 乌克兰 危机 克里米亚 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 外交政策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民主政治、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政治等要素杂糅并复合互动的产物,作者从民族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解读。第一,历史上的民族积怨与对立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历史根源,但它在当下如何被“记忆”与“重新发现”才是理解这一根源的关键。第二,在乌克兰二十余年国家建设中,出现了国族主导与主体民族主导两种路径的张力与冲突,这是导致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国内政治根源。第三,在乌克兰民主实践中,出现了现代政党政治与传统民族政治合体的趋势,这一合体包含了内在张力,实际上是乌克兰国家转型不成熟的标志,这是当前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根源。第四,不恰当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则是乌克兰危机迈向国际危机的重要根源。第五,从国内政治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源自国家建设的失败,其民族政治更应从国家建设意义上加以审视。鉴于乌克兰危机短时间难有转机,面对危机发酵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冲突治理,民族政治因素的负面作用仍不容忽视,民族政治在未来的乌克兰政治生活中仍将是一个棘手的对象。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民族政治 民族自决 政党政治
  • 简介:乌克兰危机后至今,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乌克兰危机伊始,日本一边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俄的谅解,继续与俄保持稳定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日本的做法引起俄的不满。随后乘普京访日之机,日本对俄经济制裁有所松动,与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日俄关系起伏不定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日俄关系,领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双方仍会保持各领域的合作关系。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日本
  • 简介:乌克兰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寡头”(乌克兰语олiгарх,俄语олигарх)一词,所谓“寡头”专指控制乌克兰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工业大鳄。乌克兰寡头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产生的新的统治精英,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和政治实力,左右着乌克兰经济政治转轨,影响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将利益触角延伸到乌克兰的各个层面。他们身份多重,不仅是富可敌国的商人,还是政党的组织者、领导者或拉达(乌克兰议会)议员、政府要员。

  • 标签: 金融工业集团 乌克兰 寡头 国民经济命脉 政治转轨 苏联解体后
  • 简介:对于美俄两国目前是否陷入新的冷战,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两个大国,美俄的矛盾将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美俄两国关系中的冷战思维十分明显,这不仅伤害了两国之间的合作,也阻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并在东欧地区形成了近似“新冷战”的格局。如果认可这种新冷战格局的出现,那么对于其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美苏冷战的历史中找到参考,但是俄罗斯不会步苏联走向解体的覆辙。当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而乌克兰作为被新冷战所争夺的对象,它将很难摆脱领土被撕裂的命运。

  • 标签: 美俄关系 新冷战 乌克兰局势 世界格局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2014年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出大戏,从“二月政变”、亚努科维奇出逃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从乌东局势恶化到马航坠机,从西方全面制裁到俄罗斯“反制裁”,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至今不断发酵演绎,未来前景仍不明朗。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14年以来俄内外形势的变化。从时间的纵轴来看,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国运”既有剧烈的短期影响,亦有深远的长期影响。本文拟从外交、经济与内政三个方面分析乌克兰危机对当前俄罗斯的影响。

  • 标签: 俄罗斯 乌克兰 危机 亚努科维奇 世界政治 克里米亚
  • 简介:东正教的传入对基辅罗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文化方面说,当时拜占庭帝国是欧洲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因此,罗斯受洗后便有机会接触到拜占庭的文化和艺术。这不仅使基辅罗斯的文化教育得到了普及,而且促进了基辅罗斯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 标签: 基辅罗斯 东正教 文化艺术
  • 简介: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争夺加剧,双方均有意谋求掌控局势发展主导权,维护自身利益。俄虽然实力不济,但凭借传统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辅以老道熟练的外交与军事手段,多管齐下、虚实相济,与西方国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手法 西方国家 自身利益 经济优势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问题。本文概述了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过程,并从内部的特殊历史文化与民族矛盾、外部的地缘政治势力干预以及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实质的角度,探讨了冷战后乌克兰政治民主化进程所遭遇的挫折及其原因。基于当前极为复杂的内政外交背景,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重要的启示:首先,非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受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其次,民族和宗教问题复杂的国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更容易导致政治混乱乃至国家分裂;再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以一国的特定文化作为支撑;最后,选举不是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面临问题的万能药方。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国际政治 选举民主 中国发展
  • 简介:乌克兰的新议会选举初析孙润玉,殳祥娣今年3-4月,乌克兰举行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角逐,业已产生337个席位。这是乌克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议会的诞生对乌今后形势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一这次乌克兰新议会选举是在国内政治、经...

  • 标签: 乌克兰 议会选举 乌克兰共产党 新议 极端民族主义 总统选举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场激烈的地缘博弈,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至“冰点”。伴随着近年来北极坚冰的融化,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彰显,并开始成为新的博弈地区。俄罗斯一直力争将北极打造成21世纪战略资源基地,强调俄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俄开始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因为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俄与西方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合作减少,而俄开始重视与中国在北极展开合作。

  •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北极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 简介:乌克兰危机形成、发展、演进前后2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和欧盟与俄罗斯之间进行了激烈博弈。美俄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博弈,经历了美国冷战后由扩张到收缩、俄罗斯由混乱到稳定的全过程。从早期美俄之间的合作及关系“重启”,到今天的对立加剧,既是实力演化的过程,也是战略互信缺失、战略误判一再发生的过程。貌似各自会获得利益最大化,但实际的结果却是“双输”的。围绕乌克兰问题,美俄之间形成2013年至今的博弈困局,梳理其形成机制、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和把握冷战后美俄关系实质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零和博弈 美国 俄罗斯
  • 简介:乌克兰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的做法高洪山乌克兰独立以来,国内虽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无大的冲突和激烈的权力之争,政局相对比较稳定。自1994年7月库奇马就任乌克兰总统以来,对内外政策作了一系列调整,强调乌的内外政策应从乌的实际地位和处境出发,优先考虑本...

  • 标签: 内外政策 经济管理 经济合作 克拉夫丘克 独联体国家 实力地位
  •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的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的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的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的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需求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的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的解决。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能源安全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的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的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的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的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应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大国博弈 国际安全 普京政府 俄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