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正式建立了君主制度.该制度在自身的民族、宗教、地域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相对的统-与分裂往复循环的历史轨迹.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君主.他们力图巩固君主权威构建-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君主制发展受到了许多根深蒂固的因素的掣肘.这套实施200多年的制度终于在1973年被达乌德策划的军事政变所终结.阿富汗君主制发展历程始终与其自身具有的地缘政治、外部势力干预、部族社会的传统以及民族构建因素紧密的联系在-起.这些因素依然影响着现今的阿富汗及其新阿富汗国家的重建.阿富汗历史上的君主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能够为(解决/了解)当下阿富汗问题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有益的借鉴.

  • 标签: 阿富汗 君主制 发展阶段 终结 多因素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需要我们准确地判断国际安全形势,自身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推动和完善国际和地区的安全机制,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标签: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依托 筑牢
  • 简介:中国如何在南海主张不受《海洋法公约》调整的历史性权利,同时又受《公约》尊重,这是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本身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试图单一的历史性权利规则主张涵盖整个南海海域的权利,未能解决与《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冲突。第二,《海洋法公约》之外的法源主张区别于《公约》的历史性权利,但海洋权利内容又是《公约》框架内的事项,由此又落入《公约》的调整范围。对历史性权利的法源、性质和内容的阐明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症结所在,只有对此作出有别于《公约》权利的主张,才能落入《公约》序言“未予以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的条款中,以此排除《公约》的适用。本文试图对历史性权利做全面解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是区别于《公约》权利的体系,不受《公约》调整;其次,试图处理历史性权利与《公约》权利的并存关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受《公约》尊重。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海洋法公约 南海仲裁案
  • 简介:海外华人政治参与是保障其自身生存发展及合法权益的基础。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迅猛增长和参与所在国政治意识的显著提高,海外华人在所在国的政治参与有了良好发展,形成了美国华人“精英参与”、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参与”及英国华人“推动参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参与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参与路径、参与成效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各具特色。通过加强与海外参政华人的联络与沟通,使其成为宣传真实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将对改善我国的外交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助益。

  • 标签: 海外华人 政治参与 模式
  • 简介:美国企业研究所是美国保守派智库的代表之一,具有强大的学术和政策影响力。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四年内该所中国军情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性研究学者等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该所研究发表的相关文章,具有时效性、选择性和保守性的特点,是了解和把握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思想动态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 标签: 美国 智库 中国 军事
  • 简介:随着印度洋战略价值的上升,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基础上推出了“印太”战略,其战略实质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缔造战略支点,并将其塑造成美国霸权下的多极格局。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它们自身在南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引导下,战略支点国家将对南海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将加剧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化。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考察美国“印太”战略特别是其支点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也有益于我们全面地分析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美国 “印太”战略 南海问题 周边安全
  • 简介:针对南海争端,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裁决为例,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话语能量进行分析,指出其对中国南海主张的判定都是一系列的翻译性解读.以及对方所仰赖的绝对共时话语语态的逻辑错误。而中国在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宗旨和价值的前提下。所坚持的南海断续线有对特定时空环境适应的合理根据.这是在相对共时中寻求差异性的体现。仲裁庭所做出的结果不仅在逻辑上站不住脚,更在平等自由的价值观上显得软弱无力。

  • 标签: 共时 话语能量 一元论 差异 南海仲裁案
  • 简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谋求外部和平发展的大战略,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度和东盟的深切关注。对此,印度小心谨慎终未加入,东盟在支持之下亦存担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印度和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处理好中国与印度、东盟各国的关系,增强互信,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中国 印度 东盟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作为社会学科研究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描述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这四个方面的国际问题研究就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客观性或者说可重复性、规律性或者说普遍意义、简约性或者说主次分明。大数据研究能够让决策者获得更加全面、充分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进行描述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时,大数据可以起到十分突出、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在解释性的问题方面,大数据的长处是用来发现相关性,而不是做出因果解释;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解释性问题;大数据在预测和对策研究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不仅可以用来预测,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大数据应用到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例如不能进行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有一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例如"成本-收益问题"、数据主权问题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大数据并不适合用于做战略研究,而更多适宜于对国际发展态势的宏观描述以及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案。总之,大数据有助于发现更全面和客观的事实、提出更多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帮助研究进行预测和做出选择,但大数据自身不能完成整个解释的过程,需要研究者进行专业的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大数据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安全态势
  • 简介:当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作为新媒体领军移动应用程序的微信在改变人们交流方式的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也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新型媒介,一些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这些国家各方面信息的崭新媒介。其中,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的数量与频率远超其他国家驻华使领馆。本文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样本,选取其近一年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新方式,对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公共外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公共外交 新媒体 中美关系
  • 简介:为了评估边境地区经济和人文合作潜力,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部分专家对外贝加尔边疆区的两个边境自治行政区——额尔古纳河滨镇区和外贝加尔斯克区进行调研。对这两个边境区的社会人口状况、农业工业及对外经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两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受制于自身人口和投资条件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应加强并搞活与相邻的中国边境地区合作。

  • 标签: 额尔古纳河滨镇区 外贝加尔斯克区 外贝加尔边疆区 中国 经济合作
  • 简介:1940年11-12月,戴季陶访印期间在中国学院和中华佛寺勒石为记,强调佛教之于中印双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这两块碑志已成为中印两国抗战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我们将以这两块碑志为例,进一步探讨近代中印双方佛教作为文化交流纽带的共识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这种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共识是否还具有当代价值等问题.

  • 标签: 中印文化交流 佛教 戴季陶 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