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安倍政府朝核政策的战略目标是遏制朝鲜推进核与导弹开发,力争消除朝核威胁;推动修宪扩军,力图"摆脱战后体制";增强日美同盟,提高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加深军事关系的紧密性。安倍政府从内外两个维度实施该战略,对内增加国防经费,试图拥有和完善"预防机制+攻击机制"的双重防卫战略,即升级和强化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打造陆海空自卫队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前提下拥有对敌先发制人的攻击能力。对外采取"加强地区威慑力+开展国际外交+增强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强度"层递式结构应对朝核威胁。但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限制下,安倍政府不仅难以实现其朝核政策的目标,反而会给地区局势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朝核政策 朝鲜核导计划 安倍政府 宪法第九条 日美同盟
  • 简介:随着北极事务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美国逐渐增强了对北极地区的关注程度和战略投入。2013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正式的北极战略文件——《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以下简称《北极战略》)发布,文件阐述了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议程、指导原则和实施途径。奥巴马政府通过推动《北极战略》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美国北极行动能力。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逐步整合国内各方政治、经济资源,调整美国北极相关政策,

  • 标签: 北极地区 奥巴马政府 特朗普 政策 美国历史 国家战略
  • 简介:2017年11月,特朗普在访问亚洲期间频繁提及“印太”(Indo-Pacific)一词。同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任期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用“印太”取代之前的“亚太”(Asia—Pacific)。

  • 标签: 特朗普 政府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亚太
  • 简介:动荡不安的特朗普政府己经执政1个月,尽管信息混乱,但推特洪流配合随机言论,加上少数高层官员的访问提供了关于美国-东南亚关系的线索.不过政府尚未任命任何直接涉及美国-东南亚关系的重要官员.东南亚位列美国全球前五大贸易伙伴,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目标区域,两个美国条约盟友兼数量逐步増加的政治-安全伙伴国所在地,也是其他多个主要强国开展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秩序竞争的地点.

  • 标签: 东南亚 特朗普 政府 外国直接投资 贸易伙伴 地缘政治
  • 简介: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复杂和力量重组,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印度与印度洋战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和战略概念在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的学界和政界被广泛使用。特朗普政府基于多种因素,逐渐从"印太愿景"发展成"印太战略"。本文简要梳理了从"印太"概念嬗变为"印太愿景"及进一步深化为"印太战略"的发展轨迹及该战略的主要内涵,分析了特朗普政府推出该战略的主要动因、发展前景及可能影响。

  • 标签: 印太战略 演变 内涵 动因 前景 影响
  • 简介:笔者通过查询“陪都档案”等史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抗日战争期间中越通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这一时期,中越通邮不仅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国际局势的影响,也同当时中越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越南华侨在越南的影响力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中越通邮出现了几次停办与恢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中国为保障通邮,采取了在越南设立邮件转运处、利用航空公司航线等办法。

  • 标签: 中国 越南 邮政 邮汇
  • 简介:欧债危机使俄罗斯对欧洲出口下降,俄经济增长乏力。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进行制裁,使得本已失衡的俄经济雪上加霜。俄支持叙利亚政府,更消耗了不少实力。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俄财政吃紧。为缓解压力,俄政府愈加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以带动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纵观俄国内状况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此次经济“向东转”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看好,但道路并不平坦。

  • 标签: 俄罗斯 经济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 简介:影响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的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可以对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的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的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的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的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的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的描述以建构中国的负面形象。由此推之,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南海政策 官方话语
  • 简介:特朗普上任以来,最初的孤立主义倾向逐步转化成一种下意识的国际主义.从“美国优先”的地缘战略颂歌逐步让位于“使美国再度伟大”的口径.这可能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总统过渡期,特朗普激化了21世纪以来开始的地缘政治权力结构调整.其对俄国总统瓦尔德迈尔·普京的友好措辞导致众多与克林姆林宫往来的欧盟国家发出各类挑战,同时对重塑中东宏观局面产生冲击效果;同时,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措辞加剧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到南中国海的亚洲紧张局势.

  • 标签: 特朗普 东南亚 困境 政府 权力结构调整 南中国海
  • 简介:自2014年5月上台以来,印度莫迪政府将面向东南亚与东亚的“东向”政策升级为更加积极主动的“东向行动”政策,并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介人力度。印度与越南围绕南海问题进行了频繁的战略互动,双方在政治立场、海上安全、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日益成为影响南海局势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拟梳理印度与越南双边互动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互动的意图与特点进行分析。

  • 标签: 南海问题 越南 政府 面向东南亚 积极主动 政治立场
  • 简介: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在政治领域高调宣战扫毒打黑,推进棉兰老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进程谈判的同时与菲律宾共产党达成和解,并推动修宪改制;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发展计划与纲领,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贷款改善国内拥堵的市政交通,为经济增长、发展及转型打下基础。本文将勾勒杜特尔特政府执政后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成效及面对的问题,剖析其难以兑现竞选承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 标签: 菲律宾 杜特尔特 政治经济改革
  • 简介: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本人政策偏好别具一格,其如何处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遗产"引发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分析,发现特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威胁突出。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北极环境治理、资源开放、安全维护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发挥优势,回应挑战,实现北极战略的转型和升级。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SWOT分析方法 北极事务 战略选择
  • 简介: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己经完成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的举措-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的偏好.他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的签字标志其决定的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特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以别的名义复兴.

  • 标签: 特朗普 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协议 东南亚 政府 伙伴关系
  • 简介:自2016年6月杜特尔特上台后,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南海地区局势的走向形成了较大影响。杜特尔特选择淡化南海纠纷,将中菲南海争端重置于双边谈判桌上的做法。体现了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独立、平衡与务实的特点。受“双层博弈”的制约与驱动,杜特尔特在南海政策的转向,既是优先解决国内社会问题的需要,也是在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的主动调整。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降低了南海地缘政治冲突的剧烈性,有利于南海地缘政治变动的降温和趋向良性发展。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走向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杜特尔特还将就南海资源开发等具体层面同中国协商谈判。中国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也需“以柔克刚”,使“中国威胁论”的流言不攻自破,体现出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承担起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责任。

  • 标签: 菲律宾 杜特尔特 南海政策 中菲关系 双层博弈
  • 简介:尼泊尔的族际关系经历了整体民族概念形成、以种姓等级为基础的整合、以印度教高种姓为中心典范的同化、多元平等的民族共同体四个阶段。在第四个时期,由于山地高种姓、本土民族、马德西人三类主要民族的差异,其内部的族群认同和政治结盟得以可能,进而对国内的政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尼泊尔的案例表明,为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小国政治,应从族群性的三方面,即政治文化、生计方式和地缘政治进行考察。

  • 标签: 族际关系 族群政治 小国民主 尼泊尔民族 政治人类学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
  • 简介:'英俄大博弈'作为19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大多数以事件为中心的研究往往过于关注两大帝国势力之间的结构性较量,而忽视了事件之中个体的生命历程。从大博弈参与者的'人生史'出发对19世纪的中亚变局做出回顾,一方面可以丰富现有的资料,另一方面更能够呈现'活生生的历史动态'。本文以英国军官亨利·罗林森的人生史为研究对象,对19世纪的大博弈进行梳理,力图展现罗林森丰富多彩、身份叠合的生命历程,并以此呈现复杂多变、势力纠葛的19世纪中亚格局,进而尝试提出人生史在历史研究以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 标签: 亨利·罗林森 中亚 大博弈 人生史
  • 简介: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冷战 美国对印尼政策 苏加诺 民族主义 战略利益的认知
  • 简介:2017年11月,特朗普总统在越南岘港召开的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在随后举行的马尼拉东盟首脑会议期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局长级外交人员举行非公开会议,就四国协商机制问题进行磋商.据此,外界评论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四国同盟初现雏形.作为印太构想的核心要旨,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战略牵制是美、日、澳、印四国的“思想共识”;通过军事、外交手段遏制中国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地区的战略扩张是四国的“共同目标”.因此,印太四国协商机制在本质上具有安保联盟的性质.

  • 标签: 协商机制 特朗普 亚洲政策 东盟 政府 遏制中国
  • 简介:特朗普政府的2017年国际安全战略和2018年国防战略规划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构成美国的主要国家安全考虑.·两份文件都认为大国竞争中心位于印度一太平洋区域,中国试图在这里排斥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以实现区域霸权和最终的全球优势地位.·华盛顿与北京的地缘竞争对东南亚具有重大意味,包括:1、更复杂的安全环境,区域国家日益面临在中美之间做出无保留选择的局面.2、由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施压,北京以增加在南海人工岛屿的军事存在作为回应,导致南海局势再度紧张.3、美国强化推动与东南亚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关系,抗衡中国在区域国家中的防务外交活动扩大.4、东盟团结进一步受压,因此也影响该组织在区域安全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 东南亚 特朗普 政府 地缘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