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依据BEC分类法,从1998~2008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半数以上,影响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及流向的因素主要有: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中间产品跨境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生产与投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成为零部件的供应方,如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零部件贸易是逆差;地缘相近、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东道国中间产品的出口。

  • 标签: 中国 东盟 中间产品贸易 影响因素
  • 简介:去年,国际社会较为集中和系统地关注“中国因素”的发展,各国纷纷据此调整对华政策,其转变具有深层的战略考虑。中国与现行世界体系的关系正由局部的、分散的联系向结构性、系统性发展。

  • 标签: “中国因素” 解析 国际社会 对华政策 世界体系 系统性
  • 简介:东盟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是评估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程度的关键性的核心指标之一.鉴于东盟新成员国的历史特殊性,本文从东盟新成员国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其对东盟认同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东盟新成员国与其他盟友的经济发展差距、东盟对其支持和庇护的程度、东盟或东盟成员国之间如何处理内部冲突等因素,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东盟新成员国对东盟的认同,从而影响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 标签: 东盟新成员国 认同 东盟共同体
  • 简介: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稳定发展对中国意义重大。自2004年实现总统直选到2014年佐科上台,印度尼西亚政治日益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明显,民主基础进一步巩固。印度尼西亚在2018年和2019年会相继进行地方首长选举和总统大选,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印度尼西亚国内政治气候也日益升温。目前,印度尼西亚各政党已经开始为2019年总统大选布局,佐科领衔的斗争民主党和普拉博沃领导的大印尼运动党呼声最高。受国内传统和政党博弈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大选走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促进中印(尼)关系稳定持续发展,中国应密切关注印度尼西亚大选走势。

  • 标签: 印度尼西亚大选 政党 佐科 普拉博沃 印度尼西亚斗争民主党
  • 简介: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平交往的典范,宗教作为重要的外交资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梳理郑和外交的环境、目标、决策者、内容、机制、方式等方面史料,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因素"外化表现在出访国家、团队成员和外交活动等方面,同时也内化作用于海外基地选择、选派委任官员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在此影响下,郑和下西洋一定程度上间接加速了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重视相关"伊斯兰因素"的研究与运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实践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伊斯兰因素 宗教外交 “一带一路”
  • 简介:'孟中印缅论坛'已走过五年的探索历程,现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随着相关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对区域机制建设的共识日益增强,该机制已逐渐由学术主导的'二轨'层面向政府决策和可行性操作的'一轨'层面靠拢.中国云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和通道建设合作为该机制提供了动力,印度的该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的认知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并且该机制业已同其它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互动关联.尽管如此,该机制的运作和深化仍面对某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 标签: “孟中印缅”机制 区域合作 云南 印度东北部 跨境通道
  • 简介:长期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以及印度等大国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并在该地区展开竞争。各大国在中东既有斗争与竞争,也有协调与合作。大国在中东活动的两面性一直存在,过于强调竞争或过于看重彼此协调与合作都是片面的。

  • 标签: 中东局势 大国因素 竞争协调 合作
  • 简介:在新区域化逐渐形成的新背景下,以及在印度重新热衷于实行其“面向东方”政策之后,本文力图强调这样的因素和势力:它们决定了南亚和东南亚这两个新兴重要地区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一般特征与潜力。为此,本文试图主要从南亚,特别是印度的观点来研究这些问题,在它们看来,中国当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势力。

  • 标签: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东盟 经济关系
  • 简介:<正>目前,柬埔寨的形势无论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处于僵持状态,交战双方都希望按各自提出的方案解决柬埔寨问题,但均被对方所拒绝。柬埔寨问题的最后解决,将取决于制约着柬局势发展的各种力量对比和各种因素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力量对比达到何种程度,各种因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政治解决时间上的或迟或早。无论如何,柬问题的解决尚需假以时日,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决定一切。

  • 标签: 柬埔寨问题 时间因素 力量对比 局势发展 僵持状态 方案解决
  • 简介:克林顿亚太政策受挫的文化因素南开大学洪国起,王晓德克林顿上台伊始,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官员沃顿在阐述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时强调说:"人权是我们政策的核心,美国将想方设法用其援助和影响力帮助这些国家促进人权和强化巩固法制的民主制度。"①沃顿这番话如实地道出了...

  • 标签: 亚太政策 克林顿政府 文化因 文化传统 亚太地区 文化价值取向
  • 简介:南海问题虽然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双边海上领土争议,但其域外影响因素却正在发酵.除由来已久的美国因素外,印度-一个有着地区大国抱负的南亚国家--的影响日益显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制定并实施东向政策以来,南海地区被界定为与印度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延伸区域.近年来,印度在南海海域加大了战略投入,通过加强与东南亚海上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未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和评估.

  • 标签: 印度 东向政策 南海问题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东亚经济在东亚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东亚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为东亚安全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东亚经济的变动,必然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并制约相关各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东亚经济 东亚安全合作
  • 简介:中美关系从两国建交后的一波三折逐渐演变成今天比较正常的国家关系,除了中国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上做出重要努力外,双方强劲的经贸合作带来的双赢也起到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和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强。

  • 标签: 经贸合作 中美关系 经济因素
  • 简介:石油合作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和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尽管中俄石油合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双方石油合作进程尤其是石油管道项目合作进程始终充满荆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既有主要源自俄罗斯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中国方面以友国际层面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石油
  • 简介: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奉行的内外政策,既要利用和拓展新兴市场以重振本国经济,又要使新兴市场的发展不至于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在亚太战略中,尤以如何应对经济崛起的中国以利于美国的经济振兴,成为奥巴马政府最重要的经济考量。本文着重探究美国对亚洲的经济政策考虑和战略意图之间的相互影响。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亚太战略 中国崛起 经济因素
  • 简介: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制衡 合作
  • 简介:印度或许是继中国之后即将崛起的国家,因为它拥有成为地区强国的基本条件、具备较强的综合国力、有主导亚洲的强烈欲望、文明对其周边国家影响深远等潜在条件,但它亦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是存在明显的地缘缺陷、缺乏世界级的谋略大师、面临着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巨大困难.

  • 标签: 印度 崛起 潜在条件 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