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舍论”,即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陆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陆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 标签: 一带一路 可持续安全 海陆和合论 地缘政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二战结束之后,鉴于在英联邦内承担繁重的防务压力,艾德礼政府通过“战略责任区”理念重构太平洋地区防务。在这一进程中,艾德礼政府的总体诉求是以维系英联邦内部团结为前提,获取澳新对马来亚以及中东地区的防务承诺,借以巩固英国对亚太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在艾德礼政府的积极运作下,英澳新最终达成《澳新马防卫计划》。该计划从表面上看是英国与自治领之间传统防务的延续,但磋商过程中英国却逐步让渡出对太平洋地区事务的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局势是英联邦内部战略利益的结构性错位和“战略责任区”理念内在困境所决定的,同时也促成了此后英国在太平洋防务事务中被边缘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 标签: 英国外交 太平洋防务 战略责任区 澳新马防卫计划
  • 简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冲突性又有共生性,族群认同不会自动转化为国家认同。在多族群国家.为使族群认同上升为国家认同,除了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解决经济失衡、消除剥夺心理外,还需要重视安全利益在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转化中的作用。外部安全威胁有利于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而内部安全威胁则有可能导致国家认同的分裂。在文莱是否加入马来西亚问题上.安全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 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