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即从不结盟(1947—1953年)走向结盟(1954—1961),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整(1962—1979)最后又回到不结盟(1980年迄今)。巴基斯坦外交政策为什么走了这么一条曲折的道路?本文试论述之。一、不结盟政策(1947—1953)1947年8月,巴基斯坦一独立就面临严竣的国内外形势。外有同印度的尖锐矛盾,内有严重的经济、难民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巴基斯坦政府选择了走中立不结盟的道路。首先在国际上,巴基斯坦面临的形势是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 标签: 巴基斯坦 外交政策 印度教徒 克什米尔问题 不结盟政策 共产主义
  • 简介:虽然中东并不是马来西亚外交的中心,但因历史和宗教原因马来西亚与中东一直维系着联系.中东在马来西亚外交政策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忽视到逐渐增强,再到强化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其内容更加丰富.马来西亚中东外交政策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马来西亚的发展.马来西亚中东外交政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地调整变化.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中东不稳定因素增加.由于密切的民族宗教联系,且中东可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为能源安全提供保障,因此,中东的稳定和发展与马来西亚的稳定和发展紧密相连.中东对马来西亚的重要性要求马来西亚深化中东外交政策以实现和维护其国家利益.

  • 标签: 马来西亚 中东 外交政策
  • 简介:与普遍的认识相反,美国总统根据自身的观点、利益和倾向塑造美国外交政策的能力有限。尽管总统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但总统的选择却处处受到国际和国内因素的限制,其中就包括深嵌于美国宪政体系内的制度制衡作用。即使是像唐纳德·特朗普这样得意于自己的局外人身份,并誓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总统,最终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屈服于传统的观念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总统的延续性大于变革性。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外交政策 离经叛道
  • 简介:欧盟外交政策是欧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由于欧盟的特殊性,这一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它也是一个研究难题。本文认为,欧盟外交政策不仅包括人们经常所说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还应包括其共同对外贸易、援助以及扩大等政策。欧盟的国际战略地位取决于其对地区和国际的影响力,以及其成员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一致对外。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欧盟将继续以不完全或不平衡的“一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 标签: 欧盟 外交政策 战略地位
  • 简介:印度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体系和非洲形势的变革,印度对于非洲的政策出现了新的趋向。印度加强了与非洲在能源、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印度试图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旨在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促成政治大国的目标实现以及巩固军事安全。

  • 标签: 印度 非洲 对外关系 经贸合作
  • 简介:美国传统基金会是直接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保守派政策研究机构,成立于1973年,标榜'自由竞争企业、有限政府、个人自由和强大的国防'。该会资深副主席兼研究主任伯顿·Y·派因斯曾于1991年4月发表过《美国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的十条原则》的讲话(见本刊1991年第10期)。苏联解体后,该会'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蓝图委员会'经集体研究并由派因斯执笔,于1992年4月发表了一篇长达33页的研究报告,题为《缔造对美国安全的世界——美国外交政策蓝图》。它比《十条原则》讲话又有深化,是为美国在后冷战及后苏联时代制定的保守主义对外政策战略,对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作了明确的阐述。现将该文中'观察

  • 标签: 对外政策 集体研究 个人自由 世界新秩序 战略利益 研究机构
  • 简介:普遍认为,不论印度的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的印度...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外交政策 印度教徒 巴基斯坦 安全政策 克什米尔问题
  • 简介:外交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研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状况,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该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战后三下多年来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主要对外关系的状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在独立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从1946年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对美依附对期”;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的“对美离心时期”;以及1972年到现在的“自主时期”。

  • 标签: 对外关系 军事基地协定 两国关系 菲律宾政府 马科斯 三下
  • 简介: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政策。在战略上,越南注重地缘政治,回归地区,寻求以区域集体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确立了其与东南亚政策,并最终成为东盟中的一员。多元化外交与东盟成员身份,为越南政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强调民族国家利益与区域合作则成为越南外交不断演进的一条主线。

  • 标签: 越南 安全困境 外交政策
  • 简介:今年6月下旬,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继续把“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大战略任务,并围绕这两大战略目标,制定了“巩固和平,扩大友谊合作范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外交总方针。从近年来越南在对外政策上不断出现的新动向、新做法以及越共“七大”制定的外交政策上看,今后越南外交政策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标签: 越南共产党 对外政策 柬埔寨问题 战略任务 中越关系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奥巴马政府的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总的基调是增大对巴援助的同时向巴方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对巴政策转趋强硬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双方在反恐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并引发了两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尽管美巴关系目前陷入低谷,但由于双方的利益需要,两国的合作仍将继续。

  • 标签: “后拉登时代” 美国 巴基斯坦 外交政策
  • 简介:野田以往的政治风格具有明显的“鹰派”特征,此次却以自比“泥鳅”击败对手而当选和组阁,足见当下日本政坛亟需执政党内抚平嫌隙、党外合作对冲的政治格局。外交上,野田会继续强调日美同盟和奉行“拉美抗华”的基本政策,但近些年日本领导人频繁更迭已大大影响美日之间的机制性对话,而对华政策是其外交成败的关键,周边外交可能会引起亚洲各国的警惕;国内经济问题堆积如山,不可能轻易取得解决;朝野政党为争私利的恶斗不会平息,将会招致越来越多国民的反感。

  • 标签: 野田佳彦 日本内阁 外交安保 经济政策 日本政坛
  • 简介: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外交政策走势 国际政治格局 中国
  • 简介: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平交往的典范,宗教作为重要的外交资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梳理郑和外交的环境、目标、决策者、内容、机制、方式等方面史料,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因素"外化表现在出访国家、团队成员和外交活动等方面,同时也内化作用于海外基地选择、选派委任官员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在此影响下,郑和下西洋一定程度上间接加速了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重视相关"伊斯兰因素"的研究与运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实践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伊斯兰因素 宗教外交 “一带一路”
  • 简介: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体现了美国民众对其过去四年执政成绩的肯定。未来四年,奥巴马会基本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在一些问题上力图有所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继续下去。美国将进一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并始终关注朝核问题。然而,目前美国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将不会一帆风顺。

  • 标签: 美国大选 奥巴马政府 外交政策 巧实力外交 再平衡战略
  • 简介:9·11事件后,巴基斯坦面临继续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的艰难选择。巴基斯坦政府在分析了内、外因素后做出了支持美国打击藏匿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决定。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认为,外部无大国支持其与美国对峙,内部也无实力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迫使巴基斯坦追随美国并加入到反恐阵营中。巴基斯坦调整阿富汗政策赢得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导致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境内蔓延。

  • 标签: 9·11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外交政策 新古典现实主义
  • 简介: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 标签: 伊朗 内贾德 核外交
  • 简介:思想库在美国的决策体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思想库之一“新美国世纪计划”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例证。该思想库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极力倡导新里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的霸权与扩张;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占据美国政府的主导地位,“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对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加之“9·11”事件,导致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推行所谓“自由民主”的中东。虽然,“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发动战争,但战争的后果就难如他们所愿了。

  • 标签: 美国思想库 美国外交决策 “新美国世纪计划”伊拉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