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菲律宾在其单方提起的中国南海仲裁案第13项诉求中,指责中国执法船在黄岩岛领海内驶近拦截菲律宾执法船的操作造成了严重碰撞危险,违反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领海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菲律宾执法船进入黄岩岛领海并非无害通过。对此,无论基于法理或航海技术,中国执法船均有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5条的规定制止此类非无害通过,而不受《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束缚。仲裁庭无视中国对黄岩岛的领海主权而对此作出的裁决是荒谬的。

  • 标签: 中国南海仲裁 领海 避碰规则 《海洋法公约》
  • 简介:2013年9月18日,为抗议俄罗斯在北极开采石油,30名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乘坐船旗国为荷兰的“极地曙光”号,试图登上俄罗斯的钻井平台。俄罗斯逮捕并扣押了该船只及其人员。2013年10月4日,荷兰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规定对俄罗斯提起强制仲裁。10月21日,由于仲裁庭尚未成立,荷兰依据《公约》第290条第5款的规定,请求国际海洋法庭作出临时措施的裁决。要求俄罗斯迅速释放被扣押的船只和人员。俄罗斯对此表示其不接受国际海洋法庭的管辖权,并且不出庭应诉。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对中国提起附件七仲裁,挑战中国在南海的权利。在此案中,中国也没有参加仲裁程序。本文通过介绍“极地曙光”号案和中菲南海仲裁案中对于不到庭的判决,分析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对于不到庭的态度。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庭 附件七仲裁庭 不到庭应诉
  • 简介:龙江丝路带是黑龙江省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基础上,立足于自身实际作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构建对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全方位务实合作、促进地区间经济互利共赢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幸福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透视龙江丝路带在现实构建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存在运输规模收益递增将会损失黑龙江省的区位利益、引力差异决定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贸易难以实现均衡、本地市场效应决定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存在区域竞争这三大深层问题。基于此,应规避好过渡区位效应、全力打造黑龙江省“互联网+”欧俄黑订单,发挥好贸易引力效应、对俄远东资源实施“引进来”贸易战略,利用好本地市场效应、积极承接好东亚地区国内外产业转移。

  • 标签: 龙江丝路带 经济地理学 俄罗斯
  • 简介:日俄海空联络机制的设立,不仅能够有效维护日俄舰船和军机在公海及其上空的安全,同时对于促进日俄军事交流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双方军事互信关系的建立。尽管该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日共同管控东海争端,设立危机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中日之间应该加强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的交流,恢复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进一步缓和东海的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日双方应完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海空联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海上争端中风险与危机的管控能力。

  • 标签: 危机管控 领土争端 海上安全 军事互信
  • 简介: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在印度洋地区有效维护贸易通道、保护重要投资项目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比美国在该地区所建军事基地的巨大作用,中国同样需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在这一地区建立战略支点,以弥补自身在情报预警、补给保障和力量投送等方面的短板,为国家大战略的推进建立起可以长期倚靠的坚实屏障。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支点 国家安全战略
  • 简介:独立后,印度注意发展海运事业,形成许多重要港口,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运船队。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印度港口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但是,印度港口设施的改善依然满足不了对外贸易迅速扩大的需要,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印度仍应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 标签: 印度 加速 港口建设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建立陆上安全通道以消解能源安全之虑、推动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乃至相关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世俗化,消除国际“三股势力”滋生土壤,以东方智慧消解美国等霸权国家的围堵、遏制,提升中国国际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着恐怖主义、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政治、经济风险与异质文化冲突以及其他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巴两国需要共同努力,与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一起协力应对,才能有利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才能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奠定基础.

  • 标签: 中巴经济走廊 安全场域 跨境非传统安全 场域安全
  • 简介:腐败是俄罗斯社会的顽疾,因此俄罗斯历届政府都将反腐败作为国家治理的优先任务。俄罗斯以宪法、专门法以及其他配套法律,明确了在国家机关反腐的基本原则与方针,确立并完善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确定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俄罗斯已逐步构建了体制内的法律建设、体制外的监督、国际反腐合作的反腐体系。但俄罗斯反腐策略受历史、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效果依然乏善可陈。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反腐败 法制建设 国际合作机制 财产申报制度 国家治理
  •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意义 地域范围 挑战与建议
  •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亚太安全项目”的研究报告。与大部分南海争端的研究成果不同,本报告提出,南海地区最为根本的问题是,缺乏透明度,信息共享程度低。为此,地区国家应该通过能力建设和信息共享,实现共同的海域态势感知,以建设南海共同行动图。报告首先介绍了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强调了海域态势感知建设的重要性。报告还分析了海域态势感知的基础——地区国家的信息搜集和共享能力建设。报告还介绍了海域态势感知的过程、模式和建设方式。报告最后提出,美国应该在南海态势感知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并为其提供了详细的建设路线图。

  • 标签: 南海 透明度 海域态势感知 共同行动图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的双多边合作框架,有助于促进中泰合作提升层次、拓展领域、扩大规模,特别是为方兴未艾的投融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契合泰国国家发展模式变革的现实诉求.不过,中泰铁路合作的一波三折,也深刻反映出中泰战略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从多边层面的地缘政治博弈,到双边层面对互利合作的认知差异,再到泰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分歧,都有可能影响中泰关系发展.本文建议,有必要构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的发展基础.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泰关系 铁路合作 泰国
  • 简介:所谓“南亚双斯坦国家”是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投资国家。两国人文相似,国情类同,地理相连,安全捆绑。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的“三股势力”对“一带一路”在阿、巴两国的建设和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与巴基斯坦,而且与阿富汗的国内稳定紧密相关。只有客观正视“南亚双斯坦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双斯坦国家”的成功。

  • 标签: “一带一路” 民族和宗教矛盾 安全风险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为加强全方位合作,中俄两国需要不断协调与沟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从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目标:促进欧亚大陆稳定和发展、形成多维立体运输和交流通道、构建起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经济发展带。

  • 标签: 一带一路 五通 中国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