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以来,利民兵武装组织日益滋生坐大,已逐渐成为左右利安全局势和政治过渡关键势力。2014年5月以来,利政治危机加剧,民兵武装火并频仍。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后,其国内长期掩盖教俗矛盾、地区矛盾和族群矛盾迅速爆发,成为引发利民兵武装冲突温床。同时,地区国家插手利比亚事务,进一步加剧了利冲突烈度并拖长了冲突周期。

  • 标签: 武装组织 利比亚 民兵 武装冲突 政治危机 安全局势
  • 简介:五国联防组织不是纯粹意义上地区安全联盟,而是近代殖民体系在冷战时期历史产物,反映了各参与国对地区安全形势与国际格局现实关切.成立40多年来,五国联防组织建立了多层管理与协商机制和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了高层协商和行动安排,提升了各方协同行动能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五国联防组织军事演习项目不断扩展,协调机制逐渐加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命不断更新.尽管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五国联防组织总体上加强了共同作战和协同能力,保障了各国个别与共同安全利益,增强了各国综合能力,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增进了各国外交关系.

  • 标签: 五国联防组织 联盟 英马防务协议 军事演习 地区安全
  • 简介: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三年多来,其战场上逐渐形成1000多支反对派武装组织,总规模约为10万-12万人,其中有近万名外籍战士。另据美国卡特中心统计,叙战场上出现大小反对派武装组织共计近6000支。这些反对派武装组织之间矛盾丛生,规模、实力、目标大相径庭,亦不乏极端势力掺杂其中,对叙利亚乱局走向以及中东等地区安全影响甚大。

  • 标签: 武装组织 反对派 叙利亚 卡特中心 地区安全 战场
  • 简介:道德价值是个体和集体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发展和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历史性和现实性.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历史性与现实性.

  • 标签: 苏联 俄罗斯 道德
  • 简介: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由治到乱,各种反叛武装组织层出不穷,使该国成为中东动荡新震源。2011年中东剧变引发地区大乱局,其地区外溢效应使本就脆弱不堪伊拉克局势乱上加乱。尤其是2014年6月异军突起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搅得伊拉克政府焦头烂额,使伊局势濒临失控。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伊拉克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进行简要梳理,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政府 武装组织 伊斯兰极端组织 伊拉克局势 外溢效应
  • 简介:为了能够进入中国开展活动,一些外国非政府组织调整策略,不按照它们在中国境外一般做法行事。循序渐进是多数外国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策略主要考虑,即先寻求在中国站住脚、建立合作关系网、奠定活动基础,然后逐步推进以实现其战略乃至最终使命。一个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当前在中国通常是可接受,但并不意味着该组织会长久保持同样策略,未来一旦其在中国活动基础奠定或者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该组织很可能会调整或变换策略。通过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分析,可以了解与把握其在中国活动现状及效应,并展望与推测其未来策略调整或变换趋向,还能够认识中国有关各方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现状与存在问题。外国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形式与内容都很丰富,下面从五个方面概括论述。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外国 活动策略 组织调整 中国站 形式与内容
  • 简介: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活动、发展及其影响又如何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国际非政府组织 缅甸政府 对外开放 法律法规 政府成立 活动范围
  • 简介:印度人移民印尼有着悠久历史,且呈现出民族、宗教、职业上多样性,印尼印度移民主要集中在雅加达地区.二战后至今,雅加达涌现出各种类型印度人组织,这些组织对印度人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 标签: 雅加达 印度移民 社会组织
  • 简介: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凝聚。凝聚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眼光来反思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历史,其“衰而又兴”凝聚,正是中国最柔韧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凝聚,正是中国最亲和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加深各族人民之间凝聚,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凝聚

  • 标签: 凝聚力 软实力 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当前,恐怖主义组织和分子有更多途径获取核材料、核技术与核武器,从而实现核武器与极端恐怖势力结合,演化成为核恐怖主义组织组织严密理性核恐怖主义组织不必把直接使用核武器当作他们最优先偏好,而可能像国家一样把核武器当作战略手段来实现他们政治意图。面对着潜在严峻非国家行为体核恐怖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构建一个普遍、高效、权威全球防范体系。

  • 标签: 核恐怖主义组织 地区防范机制 核恐怖主义全球防范体系 国际原子能机构
  • 简介:俄罗斯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出口大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俄罗斯农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出口大国;另一方面在肉类、奶制品等方面又严重依赖进口.201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后,为减少负面冲击,俄罗斯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对受到冲击较强重点领域实施保护,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

  • 标签: 俄罗斯 农业 世贸组织
  • 简介:冲突中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平民保护 联合国 维持和平 建设和平 安全治理 民间组织
  • 简介:近年来,在对俄经贸合作中黑龙江省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合作力度,开创了对俄合作新突破点.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因此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在此形势下,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出口须及时调整对俄合作方式、结构,搭建新互利互惠桥梁,从而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世界贸易组织 黑龙江省 文化
  • 简介:“人安全”概念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思考。但是,人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安全中“免于恐惧自由”与“免于匮乏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概念而后者为东方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自由才是人安全中优先考虑因素”,其产生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尊严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安全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它是以人类最基本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说服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人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研究和政策议程组成部分。人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安全”路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安全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人安全本质却反映在中国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安全已经嵌入中国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分析安全新视角,引入“人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原则并非人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

  • 标签: 人的安全 以人为本 中国路径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新凡尔赛体制”东扩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克里米亚结局对俄罗斯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和冷战时期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影响是全球性,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 简介:越南在1995年正式加入东盟后,迅速摆脱了政治孤立困境,获得了广阔海外市场,并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共同建立相关安全机制,为越南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外部环境。本文在阐述越南加入东盟背景和历程基础上,对其与东盟合作过程中获得收益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越南与东盟合作中存在问题。

  • 标签: 东盟合作 越南 收益 海外市场 安全机制 外部环境
  • 简介:乌克兰危机发生后,2014年欧洲和国际能源市场总体上并未呈现大起大落态势,全球油气价格反而稳中有降,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着俄、美、欧之间复杂能源博弈。虽然俄罗斯没有如2006年和2009年那样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能源供应也未成为本次危机中威胁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焦点事件。但鉴于俄、乌两国分别是全球最重要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能源仍可能是俄、美、欧各方推进自身内外政策重要工具。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以我为主”,坚持政经分离政策,不希望政治冲突影响自身能源利益。美国“主动进攻”,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影响能源价格,利用俄罗斯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一面,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相比之下,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虽然仍旧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但已开始加速多元化步伐,并将继续强化与美国合作。俄、美、欧三方激烈能源博弈,围绕地缘政治权力逻辑和全球治理建章立制逻辑而展开,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为中国主动对俄施展能源外交、中日韩能源合作以及中美能源经贸合作提供了机遇。作为世界能源领域需求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充足外部能源供应和国内能源问题解决。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能源安全 对中国的影响
  • 简介:受到中东变局波及中东国家,尽管结构背景大同小异,但各国爆发社会运动带来国内影响却截然不同,如突尼斯和埃及发生了较为平和变革,而利比亚、叙利亚却爆发了内战。社会运动在不同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同结果,原因在于抗议者能否形成跨阶层动员以及军队立场选择。抗议者形成跨阶层动员,是社会运动得以持续并实现规模扩大前提;在大规模社会运动面前,军队内部是否发生分裂,则决定该国是否爆发内战。就此而言,社会运动演变为内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形成跨阶层动员,一个是部分军队支持抗议活动或在抗议活动中保持中立。这一分析模式有助于研究者对社会运动是否会演变为内战进行预测。

  • 标签: 中东变局 社会运动 内战 跨阶层动员 军队立场
  • 简介: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宣布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继之而来是亚努科维奇下台、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以及东部地区武装冲突。乌克兰危机具有复杂历史经纬和现实矛盾,既有乌克兰国内矛盾,又有俄、美、欧之间大国博弈。梳理乌克兰危机演变过程,分析乌克兰国内因素和俄美欧大国博弈间相互作用,可以对乌克兰局势走向和国际安全战略格局新变化做出判断,并提出中国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大国博弈 国际安全 普京政府 俄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