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哈尔滨市作为东北的重要工业城市,要想摆脱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困境,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就是进一步利用其优势,大力发展对俄罗斯贸易,这样不仅可以把哈尔滨市地产品打入俄罗斯市场,同时还可以刺激本市的工业生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 标签: 哈尔滨市 对外经贸 自我发展 活动增强 俄罗斯市场 现汇贸易
  • 简介:历史教训使欧洲人正积极联合起来,力争在未来世界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到目前为止,其经济一体化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但政治一体化却步履艰难。美国把欧洲联合视为“心头之患”,将加紧对其遏制。

  • 标签: 世界中 中寻找 多极化世界
  • 简介: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 标签: 美国 中国军力评估 “中国军事威胁论”
  • 简介:关于接受华文教育的人数不断下降的宣传使有些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五十年代是华文教育最繁荣的时期,而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华文教育系统的入学率便开始下降。其结果是,接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现只占劳动大军的一小部分,华文书面语正在走向消亡。以下的历史调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论述的是战后时期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接受华文教育的人中,绝大多数确实是接受华文教育而成为有文化的人(对那些只上过小学二、三年级的人来说,情况也许不是这样)。针对近年来实行的双语教学制度,笔者试图把那些名义上具有阅读两种语言能力的人与那些实际上能够运用这种能力的人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人们实际上总是偏重于其

  • 标签: 华文教育 语言能力 双语教学 新加坡华人 五十年代 新加坡人
  •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汲取)能力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 简介: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 标签: 核武器 印度 核能力 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原子能委员会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他"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他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他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
  • 简介: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理念、高校建设规划和课程设置考核等,有助于科技创新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着力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稳定教师队伍,确保科研持续发展。而教师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与学生科研素质形成互动性提高,为国家向科研大国迈进提供了动力。

  • 标签: 现代印度 高等教育 科研能力
  • 简介:一、能力结构与区域合作的关系能力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增长要素累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配置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开放能力等结构性能力(Pelikan,1996)。根据崔卫国等(2004)关于地区差距与地区合作的研究和杨先明等(2005)关于能力结构与合作的研究,笔者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能力结构与区域合作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能力结构 FDI 配置能力 增长要素 学习能力
  • 简介:英语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和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切题与否、语法掌握程度及语言组织、中式英语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必须用相应的办法加以解决

  • 标签: 英语 写作 切题 语法 中式英语 语言基本功
  • 简介:前言70年代初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种发展产生于对石油与天然气收入的合理支用,从而导致该国生产能力的提高。此外,那种使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免受国际竞争威胁的保护贸易制已吸引了国内外的工业投资。然而,这种“来得容易的”工业发展很快就停止了,因为1982年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问题。为了对付石油价格的暴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贸易自由化 工业技术 技术能力 制造业 不发达国家
  • 简介:包括日本的发达国家随着人口的高龄化,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高龄者医疗费的增加以及少子化所造成的年轻劳动力不足等。尤其是护理高龄者的护理人才严重不足,日本2025年度预计护理人才有100万人的缺口。日本政府正在探讨通过雇用外国人劳工来补充一部分护理人才的不足,并于2008年以后开始利用经济合作协定(EPA)接受护理福利士候补者。这些护理人才大多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劳工,经济增长迅速的亚洲新兴国家也急速地迎来了高龄化,但这些国家并没有过多地探讨几十年后护理人才的不足问题。

  • 标签: 高龄化 少子化 老龄人口 高龄者 合作协定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