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是十八大后的开局之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做出了更加周详缜密的系统规划。提炼这一年学术研究与治理实践的关键词,全面改革和治理转型当是首选。其中,科学釐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和治理转型,无疑最为引人瞩目。国家治理重心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转型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改革次第展开,新政气象已现端倪。观察和总结十八大后这一年的

  • 标签: 治理转型 战略部署 市场边界 大后 治理方式 中央领导
  • 简介:治理方法的标准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治理的效果:人民安居乐业代表善治,鸡犬不宁甚至天下大乱代表恶治。世上没有任何官僚体系专管小事,人民中五花八门的矛盾需要人民组织起来自己解决。"科层体系"是办大事的机构,办不了小事;"扁平组织"才能办小事。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恢复自然社区组织,重新把人民组织起来,让人民参与,当家作主,在社区公共生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小事,恢复人民对公正和伦理道德的信心。

  • 标签: 国家治理 核心任务 治理核心
  • 简介:人权作为现代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社会关系和公正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作为一种精巧的国家治理技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中应更加重视运用人权思维与人权方式。人权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功能体现在,提高国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促进国家治理的民主化、促进社会的和谐治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参与构建治理意识形态等。

  • 标签: 人权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社会治理
  • 简介:国家治理概念的内涵及其理论贡献应当在三组概念的辨析中来掌握。国家治理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它的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在框架结构等静态层面来剖析,也可以在国家治理运行过程中来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了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现代化规律认识上的新贡献。

  • 标签: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 简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切实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治理功能,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制度优势能否得到更好的体现,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更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能否全面实现。在此意义上,当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双重的指向性意义:一是制度意义,亦即人大理念、规范、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二是功能意义,亦即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的实践功能,推进国家以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化方式进行有效治理,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人大制度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完整涵义。

  • 标签: 国家治理 人大制度 治理功能 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 简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必将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全面促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 标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科学路径
  • 简介:明确国家责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现代治理中的国家责任是政府对本国公民所承担的义务和对国际社会应尽的责任,以及政府如果未能履行上述职责应该承担的后果。建立现代国家责任制度,是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抑制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张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福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治理 国家责任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 简介:国家治理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 标签: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简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学术界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包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必要性、意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基本构成要素及建设对策等方面,分析了分歧和会通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深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四个方面,即政府功能界定,内部结构及各要素地位及相关关系分析,中国话语、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阐释,以及多学科多角度阐发等.

  • 标签: 国家治理 治理能力 述评
  • 简介: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国家治理需要建立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基础之上。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还是中国自身的历史探索均表明,"政府+市场+社会"构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也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努力构建和营造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秩序。国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关系,良性合作亦是可欲可求的。因而,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间,还要寻找社会的支持。构建以"政府+市场+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动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最基本的内容。

  • 标签: 传统国家 现代国家 治理现代化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稚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教授和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研究员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对话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 简介: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和以党章为中心的党内法规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法理遵循,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理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加快形成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 简介:梅少粉、陈平在《桂海论丛》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的一步是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国家治理”的理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价值评判。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对“国家治理”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的丰富内涵,

  • 标签: 国家治理 政治学解读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在民主化和分权化的社会背景下,一种强调多中心协同、参与及责任的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摆脱"信任赤字"的"救命稻草"。以治理理论为基础,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共问责理论提出的要求,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发现多中心分权不当、合作不力、问责不足等问题直接阻碍了国家治理进程中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性、回应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基于此,通过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和全面监督系统实现依法分权和治权,打破政府单一垄断公共权力的地位;通过信息公开机制和提高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实现协同参与,增强各主体间的互动回应;以道德基础、科学政策、绩效考评体系和公共问责机制,实现公共问责,为构建服务型政府、高绩效政府、责任性政府付出努力,最终改变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现状,以期稳步提高政府公信力,走向善治。

  • 标签: 治理 政府公信力 分权 合作 问责
  • 简介:国家治理合理化、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合理的政府权力体系、依法治国体系和民主治理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按照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或核心价值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理论及实践,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理论创新”,以“公正”而不是以“自由”为核心重构社会主义改革的话语体系,是新的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理论构建面临的艰巨任务。

  • 标签: 社会转型 国家治理 现代化
  • 简介: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首先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做主,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其三是法治,即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权力;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民主化 人民当家做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质
  • 简介:当代中国的改革面临着与世界历史秩序变动相关联的"大时代"情境,因而必须从内与外、远与近的关联性视角予以观照,从而实现主权国家的内部治理与中华文明的世界复兴的双赢。在此双重视域内,改革面临着两个基本性问题:一是通过治教结构的调整解决当下的政治正当性危机,一是重建伦理生活与精神秩序。而这两个方面,都与儒家传统的复兴关联在一起。

  • 标签: 治教结构 伦理生活 精神秩序 儒家传统
  •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在执政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显示出执政党对于法治的重视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决心,同时表明执政党对法治与治国理政的关系有了深入地认知和把握,也体现了执政党对于当前社会形势的洞悉与治理方式上的应对策略。本文试图以社会团结理论为框架,解析现代国家治理、法治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在当下由传统社会逐步转入现代社会的情境之下,社会团结实现的纽带由原来立基于彼此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转变为合作互惠的有机团结。

  • 标签: 依法治国 社会团结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有关国家和政府能力的激烈讨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改革、东亚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衰退到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家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平衡向着有利于市场和私有权力的方向转变。然而这些变迁也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趋向“正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相反,制度变迁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为国家和政府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战后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和重组。

  • 标签: 国家能力 福利国家 发展型国家 转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