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反贫困工作是中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贫困问题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小康乃至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贫困治理绩效评价伴随着贫困治理的始终,具有逻辑上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迫切性,是中国政府做好反贫困工作的必要工具和重要抓手,科学有效的贫困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贫困治理效率和贫困治理质量,能够体现共享发展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现阶段的贫困治理绩效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不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等问题。贫困治理绩效评价的改进应该在共享发展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发展政府内部加外部第三方主体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完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同时绩效评价也应该随着贫困治理成效的提升而不断进行调整。

  • 标签: 贫困治理 共享发展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报载,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消费者协会,为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消费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咨询、发放小册、图文并茂的展板等形式,对老年人日常关注的“电话中奖”、“旅游团购超低价”、“销售保健品”等诈骗手段进行宣传讲解,引导老人科学理性消费,提升老年人防诈骗能力。

  • 标签: 理性消费 老年人 引导 经济技术开发区 消费者合法权益 宣传教育活动
  • 简介:基于生态理性之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精神:注重以生态理性来主导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用生态理性的整体性驾驭经济理性的片面性,用生态理性的有限性规制经济理性的无限性,用生态理性的公正性统御经济理性的自私性,从而保持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必要的张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力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 标签: 生态理性 经济理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 简介:近年来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代表的公害犯罪层出不穷,传统的刑事司法实践对此捉襟见肘,为此有必要适度引介入刑事推定规则。实务中刑事推定常与形式推理混淆,应在理论上加以区分。在公害犯罪中适度确立刑事推定规则,作为事实认定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刑法应对风险社会的内生需求。确立刑事推定规则必须论证其在无罪推定铁律下的正当性。在公害犯罪中适当建立刑事推定规则,与无罪推定原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初衷并不必然排斥;通过降低刑事推定的反证要求,不会过分加重被告人负担,也可以被公众接受,因而能够在最大化保护法益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人权;公害犯罪中原则上只能确立可反驳型推定规则。

  • 标签: 公害犯罪 刑事推定 推理 无罪推定
  • 简介: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很难在完全理性的基础上作出侦查决策,侦查决策也会随着侦查情势的变动而出现失误。这就需要对这些失误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在有限理性视域下的侦查决策的评价标准。将侦查决策放在有限理性视域之下来研究侦查决策的失误并对其进行修正,以期侦查决策得到保证,推动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侦查目的的实现。

  • 标签: 有限理性 侦查决策 失误 修正
  • 简介:任何诉讼阶段均需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体现无罪推定的精神已毫无争议。然而,对侦查阶段中惯用的有罪假设是否合法、合理,无论实务还是理论界均尚未形成共识。侦查阶段的有罪假设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阶段性等特征。有罪假设合理性之证成,须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有假设符合刑事案件的认识规律;第二,无罪推定不同于无罪认定,有罪假设不等同于有罪认定;第三,有罪假设的二元阶层观察。最终得出,无罪推定原则视域下仍应当承认有罪假设的合理性,但需对其现存问题予以系统剖析,以达到自洽的应然状态。

  • 标签: 无罪推定原则 有罪假设 实证研究 合理性
  • 简介:董希淼在2018年7月18日《经济日报》撰文指出,近段时间,一批违规经营、粗放成长的P2P网贷平台被淘汰,这也是金融强监管形势下的市场出清,有利于降低行业风险、净化市场环境,守住法律底线和政策红线。

  • 标签: P2P 风险事件 理性 《经济日报》 违规经营 市场出清
  • 简介:合适成年人制度对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合适成年人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参与程度不高、职责履行形式化以及中立性难以保障的问题。近年来,值班律师制度的实践探索颇有成效,为合适成年人的选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这一思路展开,值班律师担任合适成年人的合理性体现于如下四点:其一,有利于合适成年人参与常态化;其二,促进合适成年人职能实质化;其三,符合合适成年人的制度定位;其四,有助于制度的有序发展。

  • 标签: 合适成年人 值班律师 制度困境 合理性证成
  • 简介:作者比较基督诸教,提出1.神学人类学不同于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与上帝创世观或神灵信奉并非必然一致,而神学人类学则作上帝或神灵宇宙观的理解。宗教人类学多从宗教外部认识其功能系统;神学人类学由宗教内部认知神界宗旨、神域历史、神圣意义,即研究者与宗教研究内容及其表达融合。宗教人类学内容各异,神学人类学基本据神学形态。2.神职、教徒据上帝意志、教义经典和神教本位,以神启感召或圣灵信仰解说人类学事项,为神学本体的神学人类学;信徒或人类学者据主位神圣信仰、圣事体验和学科理论解章,为人类学本体的神学人类学。3.仪式是神阶与信徒一同抑或分自、乃至个人寻求神学意义之祈祷感验体悟的过程与载体,并非仅如涂尔干所言之集体表征,亦是神圣性、宗教正统性、象征性之表征。4.广义神学包括其教阶体系实践,故宗教修行涵括教会及其神职和信众双主体层面。5.神学人类学关注宗教何以引导认知、过程与结构。审视作为与国家历史并行的宗教历史可以认为,人类世界可分类为宗教和世俗两大界域。6.新教提供了神学人类学的认知基础,其本身即神学人类学化的过程。正教-天主教-新教承载神学人类学之形构。

  • 标签: 神学人类学 神圣基核 历史理性
  • 简介:尼采反对康德在认识论上把主客体对立起来,认为以主客体对立的方式解决认识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客体不可知,主体是一种虚构,因而,认识只是个体的理解和解释。尼采认为,感性、知性这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缺乏合理性,这些能力都基于身体之上,不存在认识能力的高低之分,只有对于身体有益的东西才能被更好地认识,认识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尼采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最终是为了消解“自在之物”,如果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对立,这种对立构成道德形而上学的根基,尼采致力于重估一切价值,其要破除超验的道德王国。

  • 标签: 主体 客体 解释 自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