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提供了人性基础,爱国主义就是集体主义的特殊表现形态;国家具有阶级性和公共性,国际主义是对国家阶级性的超越、是国家公共性的发展。列宁、毛泽东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结合本国的国情和革命的实际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理论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作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既辩证统一于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也将统一消亡于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

  • 标签: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伴随着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出现,基于对西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男女平权成色不足的反叛和对女性受压迫根源的反思,西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转向更具非理性与革命性的激进观点与行动。这固然使得西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声名鹊起,但争议也相伴而生。西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自产生以来就是颇具争议的西方女权主义流派,而其本质主义的主张与行动也招致人们对它的成见与日俱增。这就需要对西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的观点与行动予以科学分析,以求为妇女解放运动带来启示。

  • 标签: 西方激进主义女权主义 父权制 性别批判 生物革命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文化立国的重要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个长期坚持的重要目标、任务、战略。明确文化责任、增强文化认同、坚持文化创新,保持国家、社会、公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激发社会主义文化活力,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 标签: 文化 责任 认同 自信 创新
  • 简介:民主社会主义是近年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因而它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共同的语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有效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进行述评,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引起学界对全球性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 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一定意义上,孤立主义源于美国,它的出现和存在与美国国家的发展成长密切关联。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任期期满时发表的“告别演说”,被视作美国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纲领,并被此后历届美国政府所遵循。从美国历史可以看出,孤立主义是在美国独立后国力处于相对弱势情况下的一种明智的政策选择,为美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而远离欧洲大陆以及国家两侧是大洋的地理环境优势,则为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地缘条件。从特朗普一系列政策主张和实践来看,他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基础和理念框架,这些思想和政策都反映出浓重的孤立主义意味与色彩。孤立主义思潮来势凶猛,但纵观世界,全球化仍在强劲发展,所蕴含的力量要比孤立主义更强大。孤立主义政策也许有助于解决美国等一些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当今这个时代,孤立主义不可能维持长久,更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泛滥。

  • 标签: 孤立主义 美国 外交 特朗普 全球化
  • 简介:多年来,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对我国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重大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威胁将持续存在,甚至会加剧。研究中国的反分裂主义战略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我国分裂主义可分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两大类型。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经历一定演变阶段的产物。同时,缘于分裂主义特有的政治性及认同竞争性,近年来,我国分裂主义的国际化进程也呈现加速态势。分裂主义已经对我国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及国家认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中国反分裂主义战略首先要以国家认同为核心,进行系统的理论构建,进而确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在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和外交诸领域确定具体工作方针和政策。

  • 标签: 分裂主义 反分裂 国家认同
  • 简介: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回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处处显示出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弘扬科学(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被证伪,但是必须有所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思。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价值理性 回到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空前发展,并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相结合,成为当前威胁国际和国内安全的重要因素。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异化和蜕变,其已经脱离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了纯粹的政治问题。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政治性、暴力恐怖性、排他性和欺骗性等基本特征。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都与宗教有关,但又不是宗教,他们都是宗教异化的产物,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宗教极端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而邪教往往以欺诈为手段、以敛财为目的。

  • 标签: 宗教极端主义 概念 特征 邪教
  • 简介: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孤立主义思想可以说贯穿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及至20世纪20、30年代,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再度盛极一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中立法》,力图使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结果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即使在战后,孤立主义的呼声在美国仍不绝于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孤立主义不可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居于主导地位。

  • 标签: 孤立主义 美国外交 中立法案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整个发展过程以人为本,最后又落脚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个体是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中个体是指唯物的、现实的、发展的和具体的个人,是同片面的、机械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个人相对立的。所谓唯物的个人是指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指在实践中生存和生活的个人;发展的个人是指处于不断变化着的矛盾中的个人;具体的个人是指集唯物的、现实的、发展的个人于一体的总体性个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唯物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 发展的个人 具体的个人
  • 简介: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外交重现实而轻理想。从都铎王朝开始到最近的英国脱欧,“孤立主义”是英国外交的一条主线,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保持在欧洲之外,英国愈是强大,“孤立主义”愈发明显,并成为试图控制欧洲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一种手段。英国的孤立主义不是理想主义外交理念的体现,而是交织于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之中。英国脱离欧盟是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涌动。

  • 标签: 英国外交 欧洲 孤立主义
  • 简介:警察心理危机从表现、诱因和后果来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警察的心理危机具有特殊性、个体性、隐蔽性和长期性,给直接有效地干预和处理心理危机带来了挑战。伴随着心理危机,警察常常陷入关于人生目的和生命意义等人生问题的思考而不得其解,产生严重地存在性的内部心理冲突和焦虑。这种焦虑与存在主义心理的主题即责任、生命意义以及死亡有关。总体来看,警察心理危机是由于个体不适当地采用回避防御应对策略而导致的。

  • 标签: 警察 心理危机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生命意义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健全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这些改革要求均对公安机关当下的侦查讯问提出了挑战。目前,公安机关的侦查讯问面临诸多不规范的困境。如何在审判中心主义之下构建镜头下讯问机制,确保讯问工作符合改革路线的要求,必须首先剖析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对讯问工作的要求,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制度构建。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讯问 镜头 同步录音录像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独狼"式恐怖袭击是当今恐怖主义的新趋势,"9·11"事件后该类恐怖袭击明显增多,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于"独狼"恐怖主义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使用各自的操作性定义。"独狼"恐怖主义定义的分歧、数据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案例筛选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对它的判断,甚至导致截然对立的定性。现代意义上"独狼"恐怖主义的产生包含4个宏观因素:无政府主义为其提供了行为基础,无领袖抵抗作为其思想基础,国家压制和跨国反恐合作是其社会基础,而新兴科技则为"独狼"恐怖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非组织化、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性是"独狼"的显著特征。"独狼"恐怖主义并不是发生在社会或政治的真空里,其成因、动机和激进化过程等都离不开社会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独狼”恐怖主义 无政府主义 无领袖抵抗 反恐
  • 简介:虽然特朗普在具体经济政策措施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但从其竞选期间的言论以及上台后不久采取的措施看,其基本经济政策的走向应该是明朗的。特朗普的政策核心是所谓“美国优先”“美国第一”,即不管现行的国际体系规则和国内的现有条件,力推他认为对美国有利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重振美国所谓的“伟大”。特朗普的国内经济政策转向并非全盘否定基本的自由市场理念。他试图实施的是一种“新干预主义”,其内涵是遵循实用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原则有选择地干预经济生活,同时又有选择地推进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把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干预结合起来。特朗普的“新干预主义”是有选择的干预。

  • 标签: 特朗普 经济政策 自由主义 国际体系规则 “新干预主义”
  • 简介:我对妇女与革命问题感兴趣,是从还没有读博士的时候参加宋少鹏老师在人大办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西方女权主义”研讨会开始的。目前,我在从事博士论文阶段的研究,但是我在做实证研究的同时遇到了应星老师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因为我也是做历史社会学的,也有一种“野心”去把历史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也就是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史料分析,另外一方面要进行一个结构性、理论抽象层面的思考。以下的发言可以看成是我痛苦思考的部分汇报吧。

  • 标签: 西方女权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研究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新材料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思想理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困扰,由于不同的历史认知导致了截然相反的路径抉择。苏共完全否定斯大林和苏共历史,导致灾难性后果。中国共产党人走的是一条以客观公正肯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为特征的历史认知的正确路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以四大理论突破和五大实践创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方案",并凸显出六大比较优势,成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典之作。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 历史认知 中国方案
  • 简介: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目的,它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共享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统一.它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共享发展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