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附带民事诉讼采用了“先刑后民”的附带式立法模式,但在实践中该制度依附性过强.独立性不彰,程序及其功能被虚置。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间证据转化机制缺失,两者的关系在证据法层面就缺乏沟通的渠道。那么在不改变立法模式的前提下,完善证据转化机制是一条有效的改良路径。结合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改良路径可以具体化为“被告人有罪供述自认问的转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转化适用”等转化规则。

  • 标签: 附带民事诉讼 立法模式 证据转化
  • 简介:基于对"低碳"、"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碳排放"等概念的理解及其立法梳理,发现我国低碳领域的现行立法存在如下一些缺失:与国际法及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滞后于低碳发展现实、法律政策出现断层、形式上表现为几部零碎的规章,内容上也没有直接针对"低碳"的规定。基于以上认知,笔者主张我国立法需要有创新性的举措以应对低碳发展的现实未来:一是总体上及时作出立法回应,实现法律政策的共同应对;二是改进能源立法,在能源法中注入低碳发展的内涵、体制机制,加强环境立法的协调;三是在立法手段上采取协同立法"包裹立法",以消除不同的低碳法之间的冲突,实现低碳法律体系的统一。

  • 标签: 低碳 立法 应对
  • 简介:一直以来,我国刑事审级制度因未能担纲起"辩白洗冤"的程序功能而倍受异议。然而,考诸西方刑事审级制度的构设机理,其本不应在实体纠错方面承"重"太多;同时,考察我国刑事审级制度,除开制度本身的局限,往往是制度结构、组织利益、治理环境和历史禀赋等深层因素影响着公民的诉愿救济之成效。因此,在兼及背景语境的情形下,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现代性变迁,应辅之以信访制度的合理化改造和配套机制的渐进式改良

  • 标签: 刑事审级制度 程序功能 纠错洗冤 上诉救济
  • 简介:刑事诉讼中,我国证人证言多以书面形式呈送法庭,证人出庭作证比例较低,在证人出庭作证的案件中,还有证人屏蔽系统作证等方式,很多学者批评我国此种书面证言为主、出庭作证为辅的证人作证方式。但是,依据我国司法裁判体制,此种证人作证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我国法官享有证据裁量权,对于证人作证方式有权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界定关键证人应以证人证言能否影响法官的内心确信为标准。通过从司法实践中论述我国目前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方式的合理性,建议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从而保证法官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具有足够司法资源维持证人出庭作证。

  • 标签: 证人 交叉询问 屏蔽系统
  • 简介:提取手印的方法较多,笔者介绍一种应用感光式CCD扫描仪提取手印的改良方法,可获得理想的数字化手印图像.

  • 标签: 提取 手印 计算机 感光式扫描仪
  • 简介:律师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职业,说其古老,是因为它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辩护士和中国古代的讼师状师;说其年轻,则是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就中国而言,律师业的真正发展是最近20年的事情,在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的每位律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律师业的发展融入到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去,

  • 标签: 律师制度 律师业务 律师工作 法律服务 律师事务所
  • 简介:一部良好的宪法是能够自我实施的,其关键在于建构健全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就文本而言,我国宪法设计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央地方适度分权制度、一元审查多元配合的违宪审查制度等共同构筑起了促进其自我实施的保障制度。然而,就实践而言,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宪法融入社会生活,文本预期实践效果之间遭遇断裂。因此,有必要回应当下实践的诉求,对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进行改良,让其从文本走向实践,实现宪法理想宪政实践的对接。概而言之,其前提在于强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基础在于建构中央地方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核心在于建立专门机关的直接审查与人民法院行政法庭的间接审查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违宪审查制度。

  • 标签: 宪法实施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分权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 简介:改革中国宪法发展蒋碧昆,刘茂林改革开放将中国宪法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开始是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实践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宪法也在不断地...

  • 标签: 宪法发展 中国宪法 宪法意识 宪法监督 成文宪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简介:法学本科教育司法考试在目标上是"异中存同",在内容上是"同中存异",在功能上是"相互勾连",二者应当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法学本科教育在面对司法考试时,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实现通识教育模式和职业教育模式的有机结合;并在参照司法考试的基础上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适度的"改良"。

  • 标签: 法学本科教育 司法考试 良性互动 改良
  • 简介: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安徽仙源县举人)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次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

  • 标签: 王致和 传说 豆腐 安徽 会馆 交通
  • 简介:一、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缘起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可以说主要来自美国的推动。第一股推动力量是美国于一九三四年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TradeAgreementsAct),授权行政部门对外缔结贸易协定,至一九四五年共完成三十二个贸易协定。美国认为双边协定有其缺点,而期望通过多边方式进行。

  • 标签: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贸易组织 贸易协定 推动力量 多边贸易谈判 缘起
  • 简介:国家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安全发展问题引起举国关注。'中国质量安全发展.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发展'高端论坛围绕'质量法治建设的关键'、'通过法治实现食品安全'、'质量强国政府监管'、'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存在的问题完善思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正式发布了《'建设质量强国'共同行动倡议书》,提出了'厉行法治、建设质量强国'的学术共识。

  • 标签: 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 法制建设 会议综述
  • 简介: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不但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步骤。积极发展城市化建设,有计划地抓好小城镇建设,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加快城市化 建设与发展 小城镇建设 城市居民 农民 农产品价格
  • 简介:制度建设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时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我国现有体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存在着许多妨碍的因素。应当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体系,以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制度影响 对策
  • 简介:法律发展研究运动大致包含三种基本的理论取向:现代化理论倾向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接受发展研究的现代化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进和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观念,才有可能使其法律现代化,从而引导其社会的现代化;批判现代化理论认同发展研究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反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不赞成法律移植,要求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独立自主的法律发展社会发展之路;而多元主义理论倾向则反对从任何单一角度来看待法律发展问题的做法,主张从多重视角和不同层面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出既有实践操作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发展研究 现代化理论 法律文化 理论倾向 法律制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我国律师制度恢复至今已有21周年了,人们对现在的律师制度和律师业的发展存在不足和缺陷总归结于律师制度恢复的时间短。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能逐步解决,习惯于同发达国家律师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的时间历程相比较。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律师制度的建立发展,律师执业的法律保障的完善。

  • 标签: 律师制度 律师业 律师执业 持有 法律保障 中国
  • 简介:<正>过失犯罪论作为刑法理论中的一大板块,应当在整个刑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受社会性质、人类认识水平以及刑法思潮等因素的影响,过失犯理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高度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才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失犯理论才得以发展

  • 标签: 过失犯罪 生活领域 认识水平 过失行为 社会生活 性问题
  • 简介: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的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经济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国家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没有界定良好的产权,从而也就没有激励机制和对个人行为的负责.发展中国家只有进行制度变迁,实行经济改革,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的飞跃.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产权制度 激励机制 经济体制
  • 简介:以不强行割裂不同公司组织形态之间内在联系为前提的个别考察,可以探求公司形态演进的历史线索发展规律。在古罗马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原始公司"的合伙组织的雏形。通说认为,公司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无限公司源于索塞特向无限公司的转变,无限公司吸收有限责任的内核发展成为两合公司。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真正起源,学术界争议较大。通说认为,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具有典型意义。有限责任公司则属于制度创新的产物,可谓浓缩了人类经济活动自然演进对企业组织形态的选择历程。

  • 标签: 股份有限公司 无限公司 公司形态 两合公司 发展路径 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