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和人类生殖》认为,遗传基因编辑本身在道德上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本文节选了报告中有关遗传基因编辑和人类生殖健康、遗传基因编辑和社会伦理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确保人类遗传基因编辑以符合道德标准的方式进行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未来人们福利的原则;二是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固原则,并阐释了报告所提出的人类遗传基因编辑治理建议。

  • 标签: 基因编辑 人类生殖 伦理原则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大致经历了从纪律走向规则、从规则确立走向规则实施的转型发展。随着律师队伍的急剧扩大和律师行业整体格局的重大变化,不断涌现的律师执业失范行为对于律师职业伦理规范构成新的挑战。而对于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来说,新的时代背景也隐含着重大的机遇:律师队伍的急剧扩大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律协地位的突出为律师职业伦理的规范化执行提供了组织条件,而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与研究重要性的提升则奠定了研究力量。与此同时,律师职业伦理问题的中国化进程依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一步跟进。

  • 标签: 律师 职业伦理 行业管理 律师协会 失范行为
  • 简介:智能互联网时代网络犯罪伦理治理的问题可被归咎于“自治”功能的不足。就网络伦理子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治理而言,呈现出封闭化、提前化和工具化等新特征。然而随着网络犯罪风险的增多与伦理治理进程的演进,其“自治”功能产生了诸多网络负外部性,其后果直接影响到网络犯罪治理的实效性和合理性,也将从根基上消解伦理自治的合法性基础。鉴于此,从卢曼“系统功能分化”的理论视角看,高效治理网络犯罪的伦理制度路径应是,提升网络伦理的自治能力,加快自我合理性进程的推进;严格拿捏网络伦理自治的内部限度,避免向权力主义寻租;积极探索“准则、市场、代码、法律”各自作用的法治边界,以利于多系统治理格局的形成。

  • 标签: 网络犯罪 伦理治理 自治 功能 负外部性
  • 简介:柏拉图虽对古典正义及个人德性伦理的侧重为人所熟知,但其对制度建设和规则秩序构建之不足却往往为人所诟病。然而,柏拉图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国”一如他晦涩难懂的理念世界一样一以贯之,虽有损益,然不曾易帜。其《王制》中苦心孤诣的“第一城邦”也难被人理解,无奈的现实纠葛和满怀对现世的关切,使柏拉图似乎走向一种疏离,在晚年的《法篇》中完成了他对“第二城邦”的建构。然透过柏拉图高扬古典正义及个人伦理的背后,窥见其对制度和规则的青睐,在永恒的理想国和世俗的地上城之间,柏拉图并没有如他人所言及的那般抛弃了规则和秩序的价值,反而强调天国和世俗的交融,重视德性伦理和制度建构的双修。

  • 标签: 柏拉图 德性 正义 制度
  • 简介:我国政府制定的体育法要和体育伦理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体育伦理的有力补充。体育伦理是体育法诞生的基础,并深刻影响着体育立法的目的。体育法的体育伦理规则的逻辑起点是人文;以人为本是以体育价值为导向的体育伦理规律,人文是一部体育法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并提供理论规则支持。确认我国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积极建立体育运动权利救济机制,健全内部体育组织相应处罚程序的规章制度,完善体育相关的法律责任主体制度和环境安全保护义务的法律规定。

  • 标签: 体育伦理 体育立法 体育运动权利
  • 简介:刑事程序是律师职业伦理最好的试金石。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中国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的权利保障显著增强,不仅在侦查阶段就能以辩护人身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服务,在调查取证和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也都较此前有了更多程序性权利。然而,更多的权利也意味着律师在实践中要对当事人和法庭承担更多的职业伦理义务,但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律师职业伦理问题的探讨还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以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中国律师在刑事辩护中都遭遇了哪些具体的伦理问题?对这些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又有哪些国外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 标签: 律师职业 职业伦理 刑事辩护 实践经验 比较制度 《刑事诉讼法》
  • 简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是他们的一项应然权利;现实中侦、控、审、辩对翻供的认识不同,态度也迥然有异;辩护人对自己当事人的翻供应在遵守职业道德和疑罪从无、从轻原则下,明确翻供原因后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策略;辩护人要杜绝教唆翻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我翻供应当客观、审慎地审查,对有理、有据的翻供应予支持,对无理、无据的翻供不予支持,对有理、无据的翻供,判断翻供难以获得法官采信的,劝导翻供者放弃翻供。

  • 标签: 辩护人 翻供 律师职业伦理
  • 简介:新兴权利不断涌现引发权利泛化现象,由此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权利主体范围的非理性扩大、权利内容的过分扩张、权利应有的可行性和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责任被忽略、不同权利话语之间产生冲突等。权利泛化及其带来的弊端引发对权利内在伦理的追问。权利观念形成的历史及法律对权利加以承认和保障的实践表明,权利具有若干内在伦理,即权利必须为人服务、应对主体具有善的价值、对社会公共利益有益或无害、应获得社会共识并具有可行性。将权利的内在伦理应用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防范新兴权利带来的权利泛化现象。

  • 标签: 新兴权利 权利泛化现象 内在伦理 权利推定
  • 简介:费希特的正义思想秉持自由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针总时弊的意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费希特知识学的演变过程,可以从法权、伦理和宗教三个维度来概述他的正义思想,并分析这三种正义思想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内涵。如果说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率先在人的内心发起了道德的启蒙,那么费希特则在外在的规范层面引领了法权的启蒙。费希特正义思想的重要启示在于,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内在的道德层面,而是必须客观化为公民社会的法权秩序。

  • 标签: 正义 法权 道德 伦理 宗教
  • 简介:法治思想在《管子》中占有重要份量,包含了法、术、势思想,法的各个要素,法与经济、法与国家、法与百姓、法与无为、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本法与部门法的具体规定等。这套完整的法治体系,上承商鞅,下启韩非,取道家的自然观而不绝礼弃学,取法家的重型理论而不否定德礼教化,取儒家的伦理道德而不法古守旧,开创了“以法治国”理念的先河。《管子》的法治思想具有独特性,尤其是关于道义与法律的观点、法立令行等思想,对我国当前实施的“依法治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管子 法治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 简介:在迪特·格林看来,狄骥核心思想在于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后期主流的法秩序概念和法学方法进行了彻底批判,认为其所处时代的法学尚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在对"法律"和"立法"严格区分的基础上,狄骥将法律中唯意志主义的所有形式剔除而凸显"客观法"。"社会连带之事实"在整个狄氏思想脉络中成为其解释"客观法"内容之依据,并因此着力摒弃大革命法秩序核心观念:如"主权""自由"与"主观权利"。迪特·格林认为狄骥学说全部目的在于使得政治权力及个人意志均遵循客观法,使用"公共服务"概念摒弃"公共权力"并试图以全新的方式定义"国家"。

  • 标签: 迪特·格林 莱昂·狄骥 社会连带 客观法
  • 简介:“知行合一”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其“知为行先,以知导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转化”等内涵理念,对目前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位及存在问题,结合“知行合一”思想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这一模式在思想性和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出真知等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明确“知行合一”在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 标签: 知行合一 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 简介:村民自治生态失衡已成为村民良性治理的一大顽疾.村民自治生态失衡与村民治理行政化现象、村民监督机制之阙如、村民选举制度虚置化现象、村务公开制度之漏缺、“全面且有效”的村民救济机制之缺乏等事实不无直接关联.据此,完善村民监督机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村民法律素养,重塑村民选举制度等法治优化路径成了破解村民自治生态失衡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村民自治 生态失衡 村民救济机制 村民监督机制
  • 简介: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国开展“五位一体”的文明创建,其中首要任务便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生态文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栽体,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保障.

  • 标签: 海南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法律保护
  • 简介:为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专项法律监督活动开展,更好服务“五美”郧西建设,近日,湖北省郧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莫海成带领该院干警一行四人,就槐树、夹河两起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无人机分别进行了现场取证.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副检察长 现场取证 无人机 湖北省 法律监督
  • 简介: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司法手段在推进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热切关注,天津市某区检察院围绕建设美丽天津的目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办案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年来,依法办理污染环境案件25件45人。其中,办理高检院挂牌督办的王某某、朱某某污染环境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 环境保护制度 “五位一体” 环境资源犯罪
  • 简介:当下,生态损害的公法救济渠道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公法上行政处罚等措施无法直接救济生态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态环境侵权责任这一私法救济制度。在生态环境侵权中,行为人经由“加害行为-生态破坏”最终损害了他人的生态利益。构建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应从请求主体、义务主体以及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等几个方面着手。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判定要均衡考虑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当以行为违法作为责任成立的构成要件。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应当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分别规定,这不仅由它们各自的特点所决定,而且也凸显生态环境侵权责任之重要地位。

  • 标签: 生态损害 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 简介:习近平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与国际性问题的有力思想工具,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创新发展的先进理论指导,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述。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加强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国际体系 全球治理 法治思想 习近平 治国理政 先进理论
  • 简介:本文以清末立宪中的政体类型为对象,分析了两次立宪中政体所呈现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被康有为总结为从“君主立宪”到“虚君共和”转变.他在立宪问题上虽然借鉴了西方宪政理论,却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是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及其社会现实进行了理论创造,即在“君主立宪”的基础上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概念,从而顺利地解决了共和制在中国面临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康有为的“虚君共和”思想值得认真对待.

  • 标签: 政治转型 康有为 君主立宪 虚君共和
  • 简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是实体法律制度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体、保护法益、协商限制都表明了其应当是公法性质的制度。但是,在司法解释和地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中出现了'民事'的误解。在之后的立法活动中,应当逐步消除这种误解,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公法 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