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生育,与干家万户的生活须臾不可分。关于生育权的讨论,众说纷纭。有人说:“生育权,就是生孩子的权利。”也有人说:“丈夫不生育,哪来的生育权?”还有人说:“只有结婚才有生育权,法律不允许非婚生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生育权,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在对它的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

  • 标签: 生育权 丈夫 结婚 婚姻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简介:这几年,立法工作形势大好,刑事立法方面也是发展极快。刑法典的四百多项罪名已经有不够用的苗头,新的修正案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坏事”成为刑法打击的对象,人们似乎希望通过刑法对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 标签: 计划生育 刑法 立法 中国 法律制度
  • 简介:一名孕妇到医院做产前常规检查,医院B超检查结论为"胎儿未见异常".可临到分娩时,却生下了一个肢体严重残缺的孩子.为此,这名产妇怒不可遏,以生育选择权被剥夺为由,将给自己做B超检查的医院告上法庭.

  • 标签: 产妇状告 剥夺生育 医院剥夺
  • 简介:生育行为是一种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行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劳动就业等制度安排,使家庭生育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强烈扭曲,客观上成为多生多育行为的制度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破解了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的难题,从制度层面上约束了人们多生多育的意愿,是实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的制度保证.

  • 标签: 生育行为 外部性 制度创新
  • 简介:自人类产生以来的相当长时间里,生育子女已成为正常夫妻生活和正常家庭的象征。然而,生殖技术最大特点是以特定的技术取代了人类的自然性交,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生育概念和亲子关系。使得生育可以通过性活动以外的技术手段实现,生育与婚姻的分离成为可能。随着人工生育技术的成熟,

  • 标签: 非正常婚姻形式 生育权 人格权 人工生育技术
  • 简介:<正>1989年4月14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赠送给中国的人口钟通过液晶数字显示:我国大陆人口达到11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11亿人口犹如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巨龙的身上,使她在经济过热增长的幻觉中,不得不冷静下来。理智地面对来自人口自身生产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住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希望将成为泡影,中华民族的生存也将因此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理所当

  • 标签: 计划生育干部 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法 控制人口增长 法制建设 人口素质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计划生育行政案件已逐渐增多。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合法地审理计划生育行政诉讼案件,对于维护正常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秩序,保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保障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顺利贯彻,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计划生育 行政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诉讼参与人 行政诉讼
  • 简介:当今社会,婚姻家庭与人口生育的关系已出现了相对分离的态势,这就决定了婚姻家庭法与人口生育的分野。以往《婚姻法》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及提高人口生育质量而作出的关于法定婚龄、禁婚亲、禁婚疾病的一些规定已不合时宜,婚姻家庭法应将此类规定剥离出来,由人口生育法单独予以调整,以适应人口生育与婚姻家庭相对分离的现实。

  • 标签: 婚姻家庭 人口生育 分离 立法
  • 简介:<正>据1987年全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大陆约有各类残疾人5164万。在各类残疾人口中,智力残疾人口占20%以上,达到1017万,其中先天性(包括遗传性)智力残疾占50%以上。①这就是说,我国至少有600万先天智力残疾者。由卫生部组织的“中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智力低下还

  • 标签: 智力残疾人 生育限制 智力低下 立法探讨 抽样调查 先天性
  • 简介: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学,尤其是法社会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文章和著作已是汗牛充栋。社会生活对法律影响巨大,社会变迁能引起相应的法律变化,已经成为法学上的普遍共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法律对社会变迁能否产生影响,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法律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的作用有多大,在这些问题上,各家众说纷纭。本文的讨论范围即在于此——单向度地考察法律之于社会变迁的影响。

  • 标签: 法律影响 社会变迁 计划生育 新中国 法社会学 社会生活
  • 简介:现场勘查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头绪繁多,专业性强的侦查活动,而现场勘查工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诉讼与串、并案工作.据成都警方统计,2003年成都市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仅为28%,经笔者的调查了解,相当的省、市、区公安机关的现埸勘查大体与以上数据相同.为什么近些年现埸勘查如此之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强化现场勘查工作乃至于侦查破案工作?笔者试图对现场勘查低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现场勘查 刑侦部门 刑事案件现场 侦查破案 侦破 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