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有不少法院依据有关鉴定机关对患精神被告人作出“有部分(限定)责任能力”的鉴定,对其相应作出从轻处罚的判决,即所谓其负部分刑事责任.据某地法院近几年对患精神被告人作出的判决情况看,其负部分刑事责任的判决,约占精神犯罪案件的10%。例如,某地张××因犯放火罪被起诉,法院于91年9月5日审理后判决如下:“……被告人张××经某市精神防治院医学鉴定为:患精神发育迟滞(轻度)有限定责任能力,故酌情从轻处罚。……”又如,某地韩××,因奸淫幼女罪被起诉,法

  • 标签: 精神病人 奸淫幼女罪 被起诉 从轻处罚 限定责任能力 放火罪
  • 简介:精神强制医疗是我国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个特殊程序,因为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独特性,该程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制医疗程序的司法特性,分别表现为刑事司法性、司法强制性、再犯预防性和社会福利性。在分析了该程序在我国独特制度下的司法特性之后,基于调研和实证分析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总结出目前实践中主要出现的几个问题,即精神再犯危险性的标准确立问题;因为只有少部分暴力行为由精神疾病引发,精神的病理康复与去除危险性的关系问题;临时拘束措施的实施困境;部分亲属申请不予强制医疗;强制医疗与刑罚的衔接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理论不够完善带来的实践困惑,又有实践操作的复杂性带来的现实问题,更有理论和实践都难以处理的客观难题。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各种综合手段实现刑法的社会控制功能。具体途径有:尽量争取好的社会政策,用好的社会政策化解矛盾;被害人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精神家庭的社会关注度;地方司法文件的出台,合理统筹细化规范等等。通过论证和分析,笔者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对我国精神强制医疗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 标签: 精神病强制医疗 再犯危险性 保安处分 社会救助体系 地方司法文件
  • 简介:1案例资料某日,某县一酒店客房内发现一名年青女子死亡.民警赶到现场,发现客房反锁,撞开门后,发现一女子全身赤裸,遍布创口,已经死亡,房内有大量血迹.

  • 标签: 法医损伤学 自伤 损伤分析 自杀
  • 简介:我国基于亲属自治和社会自治理念设计精神监护制度,将监护制度定位于纯粹民事制度。精神监护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对精神承担补充监护责任,裁决监护人间监护纠纷,确认监护人与精神监护关系,并对监护人监护活动实施监督。行政权介入导致精神监护关系发生变化,除民事关系外,还有行政救助、行政裁决、行政确认和行政监督检查关系,精神监护关系需要行政法调整。

  • 标签: 精神病人 监护 行政裁决 行政确认
  • 简介:精神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闸口.由于我国精神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理论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精神鉴定专家充当了医学裁判和法学裁判的双重角色,对精神鉴定程序流于形式.只有明确精神的法律定义,发挥法官的自由心证,提前检察机关审查和监督的介入环节,才能使精神肇事肇祸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 标签: 强制医疗 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 简介:以我国近20年来发生的18起精神重大刑事案件为例的研究发现,精神处遇程序呈现出重惩罚而疏于治疗、重案件事实而轻精神状态、重控方意见而轻辩护意见的特点。总体上,程序是一维而非多元,实践运作体现出社会防御与人权保障价值的双重失效。这既有程序内刑事诉讼制度本身缺陷的影响,也有程序外政治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双重挤压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在明确社会防御与精神权益保障相结合的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程序内织密刑事司法网与程序外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有助于改造我国精神处遇程序。

  • 标签: 重大刑事案件 精神病鉴定 强制医疗 刑事司法网 社会救助安全网
  • 简介:通过实践观察,重大刑事案件中法院对精神的治理逻辑是惩罚大于治疗,打击犯罪优于保障人权。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在法律制度内,立法不完善;在法律制度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未来改革应从法律内外两个维度完善审判阶段涉案精神的处置程序。

  • 标签: 重大刑事案件 精神病鉴定 强制医疗
  • 简介:饱受争议的司法精神鉴定相比其他类鉴定项目较为特殊,鉴定意见决定了当事人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证人的作证能力、妇女的性自卫能力、罪犯的服刑能力等,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对案件的影响较大。然而鉴定本身缺乏实验数据支持的学科特点,以及依靠文证材料的鉴定方法,很容易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的怀疑和争议。为解决以上问题,尝试将具有形式公开、当事人参与等特点的听证制度引入该领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全新的听证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在鉴定意见出具之前双方当事人能够充分陈述、举证、质证、阐述争点、行使辩论,对个人主张负举证、说服责任,在参与、监督鉴定的过程中消除疑惑、争议,更能理解鉴定意见的得出。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听证制度 公开、公正 当事人参与
  • 简介:近些年来,监狱收监的各类女性精神罪犯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精神犯具有较高的包里倾向、突然性违规率非常高,改造十分的困难,这就给监狱的安全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文章主要针对女性精神犯的基本情况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检查监督的几点对策探讨。

  • 标签: 女性精神病犯 检查监督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无精神司法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精神作案的动机和目的,作案方式,案后自我保护能力,"精神症状"及提出鉴定的理由均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案例的司法鉴定.

  • 标签: 无精神病 司法鉴定 定案 作案方式 案例资料 理由
  • 简介:披麻草是一种有毒草本植物,在西南地区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也有非法行医者用于治疗精神。现报道两例利用披麻草治疗精神致人死亡的案例。

  • 标签: 致人死亡 精神病 治疗 草本植物 西南地区
  • 简介:上海市某监狱是2007年年中建立的以老病残犯为主要关押对象的“以人为本”为管理特色的监狱,精神犯就是按照分押分管要求实行集中关押的一类。就上海市监狱局收押对象而言,精神犯相当一部分已关押于上海南汇监狱,但南汇监狱对精神犯集中关押管理尚不到一年,在监督管理、刑罚执行及检察等方面只是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做法和设想,还处于尚待实践探索的阶段。下面以该监狱集中关押的精神犯为样本,结合近一年来监管及检察的实践,

  • 标签: 精神病犯 上海市 监狱 统计分析 样本 管理特色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2011年1月31日,被鉴定人易某(女性,31岁,离异)与两个哥哥发生冲突,被送入某县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57天,诊断为偏执性精神。被鉴定人出院后以医院存在诊治差错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

  • 标签: 偏执性精神障碍 被精神病 精神状态鉴定
  • 简介:精神被告人天生具有刑罚不适性,其本身也属于精神控制下的无能为力者。因此,不仅需要在刑罚上予以适当的优待,如果确实需要对精神犯罪人予以强制医疗,也应符合保护其最大利益之原则,应坚持在保卫社会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以社会化的强制医疗处遇,这是对精神犯罪人人道、科学处遏的要求,也是对精神犯罪人进行社会矫正的有效路径。

  • 标签: 行刑社会化 精神病犯罪人 处遇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将对犯罪嫌疑人精神鉴定的期间不计入羁押期限,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认识到犯罪嫌疑人精神鉴定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在德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是鉴定留置的一种类型,法律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应从人权保障出发,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重新定位对犯罪嫌疑人精神鉴定,并完善相关制度设置。

  • 标签: 精神病鉴定 期间 鉴定留置
  • 简介:对于被告人可能是精神的刑事案件而言,精神司法鉴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精神司法鉴定具有保护被告人权利及保卫社会的双重功能,也具有实体法及程序法上的意义。然而,在鉴定操作中,精神司法鉴定具有自身方面的障碍因素,还受到社会舆论、政治、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如为保证精神司法鉴定尽量达到客观性的要求,设置相关的控制性机制确有其必要,这其中包括司法鉴定职业主义方面、诉讼程序方面、实体法方面,等等。

  • 标签: 精神病司法鉴定 功能 障碍因素 破解
  • 简介:法医精神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法医精神司法鉴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司法鉴定管理的角度着眼,今后应加强司法精神鉴定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加强鉴定机构规范化管理和鉴定人队伍建设;严格鉴定程序和规范;努力改善司法鉴定执业环境;尽快适应新《刑事诉讼法》涉及司法鉴定的新规定。

  • 标签: 司法精神病鉴定 现状 执业规范
  • 简介:为什么英国法律的发展会偏离欧洲大陆?其中,文化倾向、民族性格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此学术界存在颇大争论。对这些争论的判断,不仅有助于揭开“为什么英国会在其法律发展方面偏离欧洲大陆”一类问题的神秘面纱,而且可以回答诸如文化因素是否有助于决定法律制度的性格等问题。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考察折射在各自法律方法中的罗马精神和希腊精神的差异以及罗马人和英国人法律方法的比较,解释英国在法律发展方面形成独特模型的原因。并将证明,文化倾向和民族性格在法律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英国普通法 欧洲大陆法律 罗马精神 希腊精神 文化倾向 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