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法律渊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实质是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和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之分。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概念出于法学研究的需要,可以不予统一和严格界定。但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概念必须澄清它的含义。法律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认识目前大致有三种视角,即司法中心主义、立法中心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司法中心主义视角出发,并融合了立法中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 标签: 法律渊源 司法中心主义 立法中心主义 法律现实主义
  • 简介:对于刑法中“业务”的含义,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文章总结不同的学说,归纳出刑法中“业务”的反复继续性、具有危险性和不仅限于合法“业务”的特性。

  • 标签: 业务含义 业务特性
  • 简介:近日,河南新乡的一纸通知火了。在这份《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中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称呼的通知》中,提出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尽管,在这句通知之前,文件表示该举措的场合为“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但在网络上,文件以“不称官职,只称同志”为名引发网友热议和时评的热评。

  • 标签: “同志” 国家工作人员 政府办公室 领导干部 新乡市 运转
  • 简介:人格(personality)一词在当代是被不同学科使用的概念,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当然也包括法学。不同学科中关于人格的含义,其界定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基本上又都是相通的。在社会学意义上,人格是指“人之特质与品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格的总和。

  • 标签: 人格 法学 社会学意义 道德品格 人的尊严 心理学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把我国商标法中将地名商标"具有不同于地名的其他含义"的可注册性例外规定扩展适用到含地名商标中,反而暴露出更多问题。常用的语义要件解释路径把"其他含义"视为独立的构成要件,实质上混淆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公众认知"。"第二含义"解释路径主张"其他含义"是获得显著性的特殊表述,却与商标法理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则体系存在一定冲突。解决上述适用困境的关键是探索"地名具有其他含义则可以注册"之观点的内在法理,将其科学地融入可注册性要件体系中。应回归立法初衷,根据地理描述性和欺骗性来判断地名商标的可注册性,与此同时结合中文的表达特点和我国的实践经验,用"其他含义"的语义解释辅助进行地理描述性与欺骗性的判断。借鉴符号价值与符号意义理论,可发现"其他含义"可以作为地理描述性静态要素方面的判断依据。"其他含义"还可用于肯定地名的陪义,作为一种正当理由排除因地名导致的品质欺骗。

  • 标签: 地名商标 其他含义 描述性标志 欺骗性
  • 简介:本文首先着力分析了英美财产私法中财产的含义,将其区分为财产权与财产体两层意义,分别与一些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辨析,说明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所在.然后依照解释了分析法学的一套分解财产概念:请求权、特许权、权能和豁免权,并认为它与大陆法系的权利分类办法各有高下,制度选择的关键在于找好恰当的时机.最后简略分析了新财产的问题,主张在民法典总则中纳入"财产"的概念,定义其为一切可为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对象.

  • 标签: 财产权 《美国财产法重述》 英国 私法 请求权 特许权
  • 简介: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其属于民法中的特殊侵权责任,对其进行研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是目前普遍化的研究方向,对于进一步了解民法上责任的承担,体现现代民法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以及合理归责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与适用范围,提出对过错推定原则的建议。

  • 标签: 过错推定原则 独立性问题 具体适用范围
  • 简介:<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均质的(homogeneous),区域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采取的正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路径或模式,显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积留了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各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且协调机制不畅,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区域立法是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或突破口。区域立法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区域立法的含义。本文从区域概念的界定入手,通过对区域立法与中央立法、地方立法和区际立法的比较辨析,较为全面地揭示区域立法的内涵及相关特征,进而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立法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地方立法 区域比较优势 立法研究 立法主体 区际 区域发展理论
  • 简介: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后,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从狭义上理解,这种变更判决是指改变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从广义上理解,变更判决除了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二审法院改变一审法院判决以及再审法院改变原审法院判决的内容在内,本文所要研讨的是广义上的变更判决。

  • 标签: 变更判决 具体行政行为 原审法院 再审法院 一审法院 变更权
  • 简介:通过对扒窃入刑后两年间上海市324件扒窃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并结合其他地区个案,可以得出司法实践中关于扒窃的认定存在泛化的趋势。当前理论和实务关于扒窃社会危害性的解读,存在过度性和片面性。刑法规范视野下的扒窃应同时具备扒窃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贴身占有的易转移性财物和被害人处于意识清醒状态三个条件。对扒窃行为的这一界定,有利于对扒窃社会危害性过度解读的矫正,符合扒窃一词的本来含义和扒窃行为的事实特征,又与扒窃行为入罪的立法原意相契合,同时也是基于扒窃犯罪构成要件实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 标签: 扒窃 公共场所 贴身占有 意识清醒
  • 简介:据说涌入四川救灾的志愿者多达百万,全国参与救灾的志愿者多达数百万。浩浩荡荡的志愿者队伍向人们宣示着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志愿者队伍 人性基础 制度含义 救灾
  • 简介:论文分析比较了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宪法对受教育权的规定及其内涵,指出受教育权不仅已被大多数国家确认为基本权利或实际上获得了宪法的保护,而且其含义也随着宪法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当代宪法上的受教育权主要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作为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兼具消极的防御权功能和积极的受益权功能,同时对立法、行政和司法具有一定的拘束力。我们应当全面认识受教育权的宪法含义并为其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 标签: 受教育权 基本权利 宪法
  • 简介:本文关注在古典(公元前4到5世纪)政体类型术语背景下,“民主”的希腊原初含义。结论是民主最初是“做事意义”上的“权力”。“多数决”是希腊那些民主的批判者刻意用来表达对民主蔑视的简称。把民主制视同寡头制,在原则或实践上,都不仅仅是多数(穷人)和少数(富人)各自垄断既定政府官职,人们将会承认公元前5世纪的反民主批判才是对政治现实的准确描述。如果我们要回到希腊古风的目标在于获得有价值的政治权力的理解,我们必须学会关注古代民主的实践者及其批判者。

  • 标签: 民主的原初含义 多数决 政体类型 反民主批判
  • 简介:作为GATT基石的最惠国待遇第一次被纳入知识产权多边条约——TRIPS协议。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方面的MFN待遇例外各不相同。TRIPS最惠国待遇例外对所有成员采取一致的原则,其第4条(a)项例外之基础在于司法协助协定的双边性质。(d)项的豁免不能扩大适用于1995年1月1日后对这些条约的修订。"对其他成员之国民不构成随意的或不公平的歧视"的含义是:这些协定的制定旨在对知识产权标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没有通知TRIPS理事会的条约将不能从豁免中获益,而不管其最终是否符合第4.4条所确立的两个其他条件。WTO对迟延的通知并无明确禁令。通知的效力既涵盖过去又包括将来。第5条涵盖了1995年1月1日后缔结的WIPO协定。鉴于WIPO的许多条约实际上具有混合性质,因此,在同一WIPO条约中,可能有的条款享有TRIPS第5条规定的豁免,而其他条款则并不享有该豁免。

  • 标签: TRIPS协议第4、5条 MFN待遇 含义 例外
  • 简介:《民法总则》第127条将网络虚拟财产规定为民事权利客体,尽管并未明确将其规定为物权客体,但是,从《民法总则》起草过程中的条文文本演进以及从逻辑推理上,都可以看出立法实际上是肯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客体的,确认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时代的虚拟物,可以建立所有权。《民法总则》这样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增加了物权客体即物的种类,为网络企业和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提供物权保障,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法律关系提供物质基础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提供了法律保障,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 标签: 民法总则 网络虚拟财产 网络虚拟不动产 法律性质 权利客体
  • 简介:在民族法律文化及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者的学术话语当中,“法律多元”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通常被用以描述各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多元并存的法律现实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多元”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和明确含义的概念,在当代中国国家法制统一的背景之下,对“法律多元”的使用尤需慎重。当借助“法律多元”的理论对多重法律体系的状况进行描述时,应当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视角,对“多元”的含义加以必要的说明。立足于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的视角,语境化地对我国“法律多元”的含义以及现实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时,亦应如此。

  • 标签: 民族法律文化 法律多元 现状
  • 简介:表述规则的语言所具有的先天缺陷是导致规则多重含义的重要原因,其解决方式包括"语言优先于规则"与"规则优先于语言"两种路径。如何透过语言的表面来发现规则后面的法律命题,是法官的重要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法实践的规则都可以通过"一级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清晰的适用,却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相互竞争的"二级法律命题"现象。依据法律共同体的法律原理主义来理解,可以过滤掉规则用语的普通含义,得出一个一级法律命题,或者为相互竞争的普通含义的二级法律命题提供一个更高的选择标准,也不能完全规避有歧义的理解。此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在相互冲突的多个法律原理主义的二级命题中寻找超越现存法律原理的东西,如利用公民论坛中的公共价值主义的理解来试图终结命题问的冲突。这的确能解决部分问题,却仍无法为规则提供一个唯一正确的法律命题。或许,诉诸某些更高意义的"真"可以达到确定性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往往不具有实践的参考意义。事实上,正如本文通过模型所展示的那样,由规则任命的法官并非从一个大而空的真理概念开始其法律实践,相反,他们勤勉地通过法律原理主义或公共价值主义的层层论证,让规则及其背后的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适用。通过这些实践,逐渐形成了法律用语的一般性理解,使得规则具备了适用上的客观性,从而破解了规则的多重含义问题。

  • 标签: 法律 规则 语言 命题 确定 实践
  • 简介:<正>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俗语在《是不是正在发生》一文进行的调查显示,"博弈论"在当代法学的使用,增长最突出,2000—2002年法学论文对它的使用是1997—1999年的13倍以上,但它在法学的具体实践情况是可疑的。本文将继续这一点的经验研究,内容将涉及法学论文的内容,与它的篇名以及关键词的关系。调查工作显示,

  • 标签: 博弈论分析 法学知识 社会科学 博弈分析 法律经济学 法学论文
  • 简介:交通肇事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新刑法增设的对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这一简单的情节,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却存在多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本文以刑法立法学、解释学为指导,用注释分析的方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进行了──甄别,以正视听.

  • 标签: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结果加重犯 故意杀人罪
  • 简介:通过对43个相关司法判例的梳理和分析,得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司法实践中存在数罪并罚问题认定不一、类似行为评价差异较大、"后果严重"认定模糊、适用范围过度扩张等问题。实践中,通过降低"后果严重"的标准和扩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之解释,使得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具有极强的适用力,呈现"口袋化"之趋势,偏离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文本含义和规范构造。为此,应当将本罪"后果严重"限定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具有关联性的后果,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限缩为核心数据和核心应用程序,在此基础上准确认定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罪数形态。

  • 标签: 计算机信息系统 后果严重 司法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