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解雇行为具有形成效力,雇主的解雇决定送达劳动者即发生消灭劳动关系的后果。劳动关系的属性使得不当解雇的事后救济往往无法完全补偿劳动者的损失。建立不当解雇之临时救济措施,有条件限制解雇行为的形成效力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我国现行法律不仅未在实体法中规定解雇争议期间劳动者的工作权,也未在程序法中设置相应的保全措施,使得劳动者在司法救济期间的相关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借鉴他国的立法经验,赋予部分劳动者在解雇争议处理期间享有继续工作的权利,以及建立行为保全措施,构建不当解雇之临时救济措施。

  • 标签: 解雇争议 临时保护 继续工作 行为保全
  • 简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原因浅析王志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

  • 标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 袁世凯 南京临时政府 原因浅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披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对全国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应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 标签: 执法权 临时工 清理 行政执法人员 要约 国务院法制办
  • 简介:现实中,在“临时工”的使用上,呈现出“刚需”与“无关紧要”的矛盾综合体,“临时工”在参与执法时常被质疑,而且,在出现问题时,“临时工”屡屡被抛出当作“替罪羊”。

  • 标签: “临时工” “替罪羊” 综合体 执法
  • 简介:本文论述我国社会保险立法时机、立法模式的选择和立法中的难点与对策。在立法时机上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有无急切的立法需求、是否具备满足立法需求的条件和能够满足立法需求的程度。在立法模式中要抉择个别立法与整体立法、概括性立法与规范性立法。当前存在的立法难点及对策是适用范围的扩展、退休年龄的确定、和禁止"退保"的发生。

  • 标签: 社会保险 立法 难点
  • 简介:简论反垄断机构及其特别程序姜建初,李功国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要推动力而发展的经济体制,市场的缺陷之一,在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断地产生着一种垄断的趋向,一旦形成垄断,将反过来遏制市场的竞争机制,使经济运行非市场化。因此,以法律的力量弥补市场缺陷,限制...

  • 标签: 反垄断机构 反垄断立法 垄断法 公正交易委员会 竞争管理机构 竞争法
  • 简介:本文从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制定的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中规定的享有宪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法律特性出发,提出应当使用“宪法机构”的概念来代替“国家机构”的概念表述宪法文本规定的享有完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组织特征和法律特性更能突出宪法机构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强化宪法机构自身的宪法意识,提高宪法机构依据宪法规定履行自身宪法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使用“宪法机构”概念也可以有效地区分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与非宪法文本所产生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性质,建立起对宪法机构活动的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防止保证宪法实施责任机制的无限扩大和泛化。最后,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更好地接纳宪法文本中所确立的非国家机构性质的“宪法机构”,建立起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分析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宪法机构性质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 标签: 宪法机构 国家机构 非国家机构 宪法文本 依宪办事 依宪治国
  • 简介:以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为己任的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一个权威、独立的执法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及其职责的合理确定是中国反垄断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国外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及其职能,作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计参考.在确定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时要考虑到反垄断法本身的特点、现有相关机构的设置情况以及外国经验的比较借鉴等因素,通过中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比较,对我国反垄断执行机构的地位作出合理的定位.最后,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设置,要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精干效能等原则.据此,不宜在现有机构中指定反垄断执法机构,而应该单独创设专门的执法机构,其可以称为"国家反垄断委员会"或"国家公平交易委员会",并只在中央和省两级设立.这是由于反垄断法更注重维护宏观经济秩序、防止市场竞争不足从而具有政策性、灵活性和行政主导性的特点决定的.这样的机构应拥有调查检查权、审核批准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裁决权,并应拥有对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国务院各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行政垄断行为)直接进行处理的权力.

  • 标签: 反垄断法 执法机构 政府职能 机构设置 职责权限
  • 简介:国际社会意识到,为了给予私人应有的法律保护,应该存在一种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公众问责机制。在国际法律框架内,当私人利益受到国际金融机构侵害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向机构问责:一是向国际金融机构内部的部门投诉,二是向所在国法院起诉。但实践中,这两种途径都没有为私人提供真正的法律救济。也就是说,目前的问责制尚不足以使国际金融机构为其违法行为负责。这种状况不符合国际法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也阻碍了私人受害方享受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在国际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争端解决机构非常困难,适当扩大国内法院的管辖权,限制对“职能必要”过于宽泛的解释,应是一个可行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国际金融机构 公众问责 管辖豁免 职能必要
  • 简介:诚信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屡屡曝光的违规事件中本应具有公信力的证券中介服务专业机构却舞弊甚至直接参与造假,这不公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也造成了这个行业空前的信用危机。究其原因,首先是执业环境不到位,扭曲了其独立性;其次,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风险责任承担都存在着缺位问题;最后,我们的监管体系和手段也不到位。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证券中介服务专业机构的诚信:第一,改善执业环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建立政府行政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第三,加强对中介机构本身的治理,引入民事赔偿机制。

  • 标签: 证券中介服务专业机构 信用危机 诚信 民事赔偿 中国 证券市场
  • 简介:<正>美国国会1969年通过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环境法规.这个特色表现为其结构简单而中心突出.这个中心就是对环境影响说明书制度的规定.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评介,进而评介与实施此法关系密切的有关机构.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两次世界大战刺激起来的忽视环境效应的经济高速发展给美国的环境质量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战后越来越清楚地为人们所认识.环境保护的呼声越

  • 标签: 环境政策 环境影响 环境质量 说明书 环境效应 美国国会
  • 简介:通过近二十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中国业已形成一套气候治理组织机构。这套机构的有效运转奠定了中国气候治理的根基,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提出了一定的立法诉求。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气候治理组织机构的梳理,对中国气候治理组织体系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以探求未来健全中国气候治理组织体系的途径。

  • 标签: 组织机构 评价 气候立法
  • 简介: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亦有妥善而有效的退出机制.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但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所应追求的价值理念,以期为其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金融机构 市场退出 安全 效率 公平
  • 简介:金融机构自身的法律特性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使得金融机构董事的信义义务显现出扩张的趋势,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公司合同理论共同构成了这种义务扩张的逻辑基础。我国立法对金融机构董事责任的规定大都仍术超出信义义务的解释范围,需要将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作为完善金融机构董事信义义务的司法实现途径。构建派生诉讼的具体制度时也要在诉讼资格、前置程序和诉讼担保等方面维护各方的利益平衡。

  • 标签: 金融机构 董事 信义义务 利益相关者 派生诉讼
  • 简介:对仲裁机构有权确认合同效力的质疑·张元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经济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其第19条第2款规定:“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笔者认为这两款...

  • 标签: 仲裁机构 合同效力 双方当事人 仲裁法 社会公共利益 仲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