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因虚假意思表示而成立法律行为无效,是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规定基本规范,其与因欺诈而成立法律行为、间接代理、重大误解(双方错误)、游戏表示、信托行为具有重大区别。但是,其与《民法总则》第154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行为”之间存在交叉和竞合。同时,被虚假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所隐藏法律行为效力如何,也是(《民法总则》第146条规定重点,需要认真分析讨论。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关于虚假意思表示效力之认定及关于被隐藏法律行为效力认定问题,颇值商榷。另外,虚假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无效不应损害善意第利益。

  • 标签: 虚假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 信托 间接代理 民间借贷
  • 简介:规范严谨从宽处理体系是维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合法性基础条件之一。解读域外代表性国家认罪案件从宽处罚规范,可分为美国"无限制模式"和英国、德国"比例模式",不同模式界分与该国认罪案件快速处理程序多样性特点紧密相连。在对比和借鉴基础上,我国未来改革宜建立从宽处理混合体系模式,以配合多元化繁简分流机制适用,满足刑事司法领域优化职权配置、减轻办案负担迫切需要。改革方案应当适当丰富从宽处罚内涵与类型,在科学地设计从宽比例及其限度同时,规范检察权与审判权在刑罚从宽自由裁量方面的互动影响,突显司法审查与监督关键作用,平衡控辩双方和被害人等主体权利义务及其参与关系,既需调动认罪积极性又应保障刑罚威慑力。

  • 标签: 从宽 认罪认罚 量刑 量刑指南 刑罚
  • 简介:在行政程序法典阙如情形下,我国新《行政诉讼法》担纲了规范行政程序瑕疵类型重任。新法对行政程序瑕疵采取"违反法定程序"与"程序轻微违法"二分法,忽略了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种类型:不被撤销或确认违法,而是由法院予以指正并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狭义程序瑕疵"。在引入"狭义程序瑕疵"而形成分法后,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增设"忽略不计(视为合法)"法律后果。同时,基于完善行政程序瑕疵判决方式考虑,应排除撤销判决中部分撤销之适用、质疑责令重作判决不受限制之正当性、反对增设补正判决作为确认违法判决之从判决,还应防止法院因宽泛认定"狭义程序瑕疵"而大量作出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现象。为此,应以"违反程度轻微且行政机关自行实施了有意义补正"作为适用驳回判决前提。

  • 标签: 行政程序瑕疵 三分法 狭义程序瑕疵 视为合法 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 简介:法治一体建设是依法治国战略发展逻辑必然,当前法治建设首先需要对法治效力领域个层面:社会、政府、国家进行依次解读。法治一体建设战略推进应以法治效力领域个层面为基点,对法治"一体面":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行逻辑关联解构。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国家学说、法社会学研究范式以及法政治学等视角进行进路探索,向构筑法治"一体面"相融通之共建、共享、共赢法治新格局发力。

  • 标签: 法治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 法治效力领域 法治“一体三面” 法治新格局
  • 简介:我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制度是"保证侦查"和"严控期限"两个相互冲突价值理念平衡产物,在制度规定与司法运行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制度规定方面《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不够严谨周密,逐级层报制度耗费较大时间成本;在司法运行方面检察机关对提请延期案件审查把关较为宽松,对逮捕措施正确与否监督流于虚置,对同案处理轻罪犯罪嫌疑人一并延期有失公允,忽视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等。数据分析表明现有制度无需大规模改造,司法运行中存在问题需要局部调试,从而真正达到监督侦查、严控期限立法初衷。

  • 标签: 侦查羁押制度 反思 调试
  • 简介:法庭言论入刑固然有其必要性,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和底线。"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真实性抗辩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等,英美国家精心设计致力最大限度保障言论自由方案,为厘清法庭言论刑法边界提供了有益借鉴。划分刑民边界,明晰要件要素,扩展阻却事由,保护善意言论;高配入罪门槛,区分善意和恶意、公益和私利,等等,在审慎扩权同时严格限权,是新条款施行平行不悖两条进路。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法庭言辞入罪 刑罚边界
  • 简介:民法总则第61条第款基于"内外有别"法理确立了"善意有效"规则,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规范适用重点引致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断当中。英国对"推定公知"规则放弃,以及美国判例法中对"固有授权"规则设计与运用都表明,在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中,应坚持"原则有效,例外无效"立场,并就具体情况得出具体结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除外条款"立法表达范式,不当限缩合同有效范围,并未考量商事活动对交易便捷与交易促进现实需求。应经由民法典编纂,实现越权代表问题体系缝隙弥合,并就越权担保行为划定"善意(不知情或不应当知情)有效"、"不为善意(知道或应当知道)类型化有效"以及"恶意串通无效"效力区间,以实现越权担保效力规则体系性优化。

  • 标签: 越权担保 《民法总则》第61条 推定公知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 简介:"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关系,涉及法律与文学核心逻辑,对之深入辨析具有重要意义。"诉讼战场"这一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重要路径,而文学叙事概念是理解两者关系重要桥梁。无论是诉讼战场还是文学叙事,其关键在于对"社会细节因素"调动及与之密切相关修辞策略,由其获得动能,由其获得存在必然性,亦由其清晰地展现"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互动机制。看到"文学中法律"与"作为文学法律"必然联系,有利于理解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实践,对法律法学本身同样大有裨益。

  • 标签: 文学中的法律 作为文学的法律 诉讼战场 文学叙事 社会细节因素 修辞
  • 简介:在晚近三十年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被仲裁地撤销仲裁裁决在他国获得承认与执行案例屡次出现。以Hilmarton案、Putrabali案等为代表,法国法院实践最具代表性。这种司法态度持续地引起了人们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承认与执行被撤销裁决自由裁量权是否存在?对此,从裁决撤销制度意义以及《纽约公约》相关条款解读出发,可得出截然相反结论。结合《纽约公约》立法宗旨以及当代国际仲裁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于这一问题,宜采取积极现实主义态度:回答应为肯定,操作则当谨慎。目前中国法院尚未面临相关类似案件。中国加入《纽约公约》时即已表明,被执行人证明裁决存在已被仲裁地撤销情形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申请,拒绝承认及执行。中国未来有必要明确:仲裁地法院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所确立国际通行标准撤销仲裁裁决,中国法院才应当拒绝承认及执行,否则,中国法院保留承认与执行被撤销仲裁裁决自由裁量权。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撤销裁决 承认与执行 《纽约公约》
  • 简介: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推进,学界和实务界开始重新审视刑事诉讼理论。但学界与实务界分析思路或多或少地有些滞后,即将刑事诉讼视为单一价值观支配下有机整体,而忽略其中冲突与竞合。

  • 标签: 帕克 正当程序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 刑事诉讼研究
  • 简介:减刑、假释作为重要刑罚变更制度,肇端于清末,并逐步发展最终为法律所确立。目前,我国减刑、假释适用主要以积分制为评价标准。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适用率极低,且减刑适用率明显高于假释适用率。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减刑、假释适用积分制标准缺乏统一立法、积分制计分考核方式存在"重行为表现,轻思想改造"倾向以及积分制评价审核程序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因此,应当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积分制,完善积分制计分考核机制,进一步降低减刑、假释悔改程度要求,并构建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真正使减刑、假释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减刑、假释 积分制 听证
  • 简介:数字时代对现代民族国家学说提出了新挑战,信息职能成为国家基本职能之一,数字(信息)主权概念成为国家主权新内容。作为实现国家信息职能主要手段,信息立法(包括信息法典编纂)应当遵循信息自由原则、尊重人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私生活不可侵犯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信息保障原则、取得电子服务权利原则、保障国家安全原则、技术中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国家信息职能 数字(信息)主权 信息立法基本原则
  • 简介: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德国基本法中具有较高保护位阶法益,而刑事诉讼中电信监听对公民这一基本权利进行了限制。基于法律保留原则,德国刑事诉讼法中对电信监听作出了详细程序性限制。另外,电信通讯过程中所产生数据和通话内容,不能理所当然地适用电信监听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电信数据,德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不同适用条款。此外,在反恐时代,刑事追诉机关是否有权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来进行秘密侦查(例如“网络搜查”和“源端监听”),目前在德国尚存在较大争议。

  • 标签: 基本权利 电信数据 电信监听 网络搜查
  • 简介:传统中国行政机构中,监察机构一直作为重要部门存在,监察人员素质高下与优劣,决定了监察制度这一强大政治防御工程运作及其效果好坏。[1]如今,我国监察委员会进入试点阶段,监察人员选任作为监察委员会首要工作,一方面,要立足于现代吏治经验创新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对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也应尤为关注。纵观古今,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监察人员选任作为吏治重要内容,其发展兴衰与监察权力行使和监察机构运行有着密切联系。重温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不仅是对本土资源合理利用,也是对中国传统吏治文化延续和发展。如何在古今吏治不同背景下,借鉴古代监察人员选任标准为当今监察委员会人员选任提供可行性意见,是本文关注核心所在。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选任标准 借鉴 监察人员 历史 传统中国
  • 简介:法治衡量举报执法发现诸多问题:法治价值有难题,法治方向有偏移,法治运行有路障,法治目标有异化,法治路径非程序。有效性价值是考核判断标准,法治合法性和道德合法性构筑整体架构,自然法价值是原始基因,程序价值是法定步骤,行政构成和行政价值成为技术要素,执法衡量为外观终点。所以,举报执法宏观上难以坚持法治立场和紧随依法治国法治步骤,中观上难以规范依法执法和促进主动行政执法,微观上难以提供合法、合理和合情根据,价值上难以蕴涵行政法治精神和构建现代道德善良体系。

  • 标签: 举报执法 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 自然法 道德价值 法治价值
  • 简介:陈晓景在《知与行》中撰文认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和实现绿色发展,其具体路径也必须要遵循良法善治法治内涵,确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法理念,通过治理能力法治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法制化来保障和实现绿色发展。首先,保障绿色发展法治思维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念,坚决摒弃强渊人在自然中主导地位,

  • 标签: 绿色发展 法治内涵 路径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治理体系
  • 简介:终身监禁是《刑法修正案(九)》新确立一种刑罚方法。我国目前还对普通罪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仅仅对贪污受贿罪可以适用终身监禁会带来刑罚适用不平等质疑。在部分罪名存在终身监禁刑罚适用时,对其他可以判处死刑罪名也应当增设终身监禁,以实现刑法平等。终身监禁改造为实际执行期限更长无期徒刑,以避免"生刑过轻"问题。同时赋予犯罪人以赦免请求权,避免"终身监禁"矫枉过正弊端。

  • 标签: 终身监禁 宪法 死刑 人性尊严
  • 简介:经济权力配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权力能否得到有效实现。过多非经济因素掺入与干扰导致当前许多经济权力配置偏离了经济权力运行本质要求。“无知之幕”理论引入经济权力配置中,可以从程序上最大限度地排除诸如部门利益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权力配置改革不利影响。在实体方面,科学配置经济权力就是要尊重经济规律,以经济领域内待规制对象经济属性为准则来重塑政府经济权力配置模式。

  • 标签: 经济权力 无知之幕 经济规律 权力配置
  • 简介:当下出现六部《民法总则(草案)》在对未成年子女照顾和监护问题上呈现出种观点:"小监护概念,分别规定"、"大监护概念,统一规定"和"大监护概念,分别规定"。"大监护概念"未能凸显父母子女关系的人权和基本权利指向,也未能体现出思想基础上"信任与不信任"假设及其派生区分原则,是不可取。在"设置统一总则"潘德克吞体系下,总则应当维持其一般性和抽象性,家庭法编也应当维持其体系完整性,在总则中规定对未成年子女照顾和监护是不妥。《民法总则》应当超越《民法通则》思维窠臼,修正《民法通则》对父母照顾和监护问题错误认识和定位。

  • 标签: 监护 父母照顾 亲权 总则 家庭法 基本权利
  • 简介:当代宪法政治理论来自于意志决断和理性论证混合,前者通过政治过程来实施宪法载明公意,后者通过宪法解释和审查来约束民主过程,二者构成宪法政治正反律。这一理论逻辑概念原点是权力和法关系,它经过博丹理论概括而得以现代化。通过主权界定为立法绝对权力,博丹确立了作为决断主权基本含义,通过分离和重组中世纪约束王权习惯法,博丹确立了主权和法新边界。加冕誓词、等级议会和高等法院等封建法内容,被重新命名为王国法,并因为其不符合绝对主权逻辑而被否定,而有关王位继承萨利克法和公地不能分割两项要求,被单独命名为根本法,合同、财产和征税问题被放在万民法、自然法和神法等高级法范畴之中,构成主权权力无法逾越界限。当代宪法政治正是这一概念体系在成文宪法语境之中翻版。

  • 标签: 博丹 主权 根本法 萨利克法 自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