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古代西亚地区的《乌尔姆法典》对民事关系有着极为丰富的表述。它既代表了古代两亚地区最早法律文明的昌盛水平,也成为探究民法起源时的首要环节。因此,对《乌尔姆法典》颁布之前苏美尔城邦的经济交往关系、《乌尔姆法典》的民事规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乌尔纳姆法典》 民事规范 民法的诞生
  • 简介:应印第安大学奥米拉副校长及法学院罗伯尔院长的邀请,我校张保生副校长和比较法学研究院米健院长于3月24日至27日访问了该校,并与其签署了《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与印第安大学毛雷尔法学院合作实施方案协议》。协议包括教师交换、学生菲学位交换、法学研究生奖学金、

  • 标签: 印第安纳大学 法学院 合作 美国 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生奖学金
  • 简介:《卡塔赫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公约,二者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具体体现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首要价值选择不同、预防原则和科学原则的适用不同、复审程序、风险评估措施、处理运输包装标识间的差异以及争端解决机制重叠等等。议定书的通过使得停滞不前的多哈回合"贸易与环境关系"和"粮食援助"议题谈判任务更加艰巨,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对立和矛盾进一步激化。

  • 标签: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WTO 多哈谈判
  • 简介:通过“许霆案”的法学观察,展示学者何以为学者以及学者关注实践的学理方式;并结合“许霆案”这样一个特殊案例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支配中国法律的形式主义法律观,为救济这种形式主义法律观可能存在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提出实用主义法律观尤其是波斯的法律活动理论可能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正当性。

  • 标签: 理论 实践 形式主义 实用主义
  • 简介:调解或者判决作为司法产品存在供求平衡问题,在宏观层面,调解、判决供给过量或不足,将扭曲司法资源的配置,导致司法无能或者司法失效;在微观层面,法官提供的司法产品不能满足当事人的效用,则或者走向强制调解,削弱其正当性基础,或者案结事未了,申诉上访不断。本文因此尝试在博弈论视角下探讨判调结合的什均衡状态及其形成条件。

  • 标签: 司法能动 司法克制 判调结合 均衡 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