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唐《课令》规定对官员课的内容及程序;唐律也有惩治课时、校不实的专门条款,但那只是制度。唐代课的词,野史笔记中较多存留,正史也有记载。同时,反映唐代课情况的课实例,简略提到官员的课等级及事迹梗概,正史、野史都有一定程度的记载。此外,唐代官员个人及相关机构尤其是功司,先后提出课制度实施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将词与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唐代《课令》及唐律考课条文的实施情况,及官场的实际状态。词、事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研究当时行政、执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唐代 官员 考课 考词 考事
  • 简介:对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堂的校友际青、子默、守恒、去闇等,有关论著往往语焉不详,甚至介绍有误。根据近年发现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同学录》和有关史料,际青本名刘瑞芝,今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木瓜口附近的刘庄人,约生于1885年,与李大钊同为"专门豫科英文班"和本科"政治经济科"的学生。子默即郭须静(1890—1934),1907年秋先入"专门豫科法文班",1913年6月与李大钊一起毕业于本科"政治经济科"。守恒即张永德,北洋法政学堂第一届"别科"生,1909年春入学,1912年7月毕业。去闇即张一诚,北洋法政学堂法律本科学生,1910年——1913年6月在学。

  • 标签: 李大钊 北洋法政学堂 际青 子默 守恒 去闇
  • 简介:强制调解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法院命令,针对特定类型民事纠纷而言,启动调解不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从而使调解成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或裁判前置阶段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调解制度。与普通民事调解相比,强制调解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前置性等特点。在把握强制调解内涵时,必须厘清强制调解与强迫调解的界限,正确认识强制调解与调解前置、调解的强制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新《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增设的"先行调解"不属于强制调解的范畴,但却蕴含了诉前强制调解的基本雏形,为在适当时机拓展我国强制调解的类型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事纠纷 强制调解 释义 先行调解
  • 简介:2013年1月31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正永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在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说:"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我担任常委会主任,这是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与重托。我们一定与全体代表一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以3700万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认真加强

  • 标签: 制度理论 纪略 乡镇人大 法治陕西 国家权力机关 重大事项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