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21世纪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某高校立足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改革,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并运用问卷调查和OSCE考试进行效果评定。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成效。

  • 标签: 早临床 多临床 反复临床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重庆医科大学于2012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启动了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探索,并在2015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中实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与建议,提出将"早临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在整合医学课程中采用"病例导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临床技能学》课程、开展"早期进病房"等临床实践活动、重建临床实践评价体系等措施,希望能为其他院校医学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早临床 多临床 反复临床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我国临床医师开展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限制及支撑需求。方法以医院在职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平台自填问卷调查。结果限制临床医师开展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为缺数据平台、有概念无方案、缺立项资助及缺项目管理;临床医师支持需求包括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协调、培训及对外交流及质量风险管理等。结论医院搭建临床研究支撑平台,提供针对性的技术与管理支持,推动临床医师开临床研究,提升研究质量。

  • 标签: 临床研究 临床医师 支持需求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开展临床研究应在研究起始阶段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基于临床实践发现的"临床问题"更多地关注临床决策需求,而不是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需求。所以,在临床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临床问题"的表述往往不够清晰、准确,导致基于"临床问题"时常无法获得清晰的临床研究思路。因此,从发现"临床问题"到开展"临床研究",需要以"临床科学问题"作为桥梁,既准确表述临床需求,又从科学研究的视角采用科学设计的逻辑对临床需求进行梳理和分解。"临床科学问题"的提炼由临床工作者主导、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者配合完成。提炼"临床科学问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提出"临床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寻找恰当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临床问题"分解为几个维度。其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应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可投入的各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生在临床实习不同阶段临床沟通能力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制订更好的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2所高校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280名,于2019年7月30日—2020年2月17日在护生实习的3个阶段进行调查,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第2、5、8个月时进行3轮网络问卷调查。第1轮问卷应答254名(90.7%),第2轮应答210名(75.0%),第3轮问卷应答193名(68.9%)。结果在3个阶段的测评中,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总分分别为(3.27±0.39)、(3.29±0.35)、(3.27±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未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增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护患沟通技巧的课程及培训。

  • 标签: 学生,护理 临床沟通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亚临床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通常指患者无ILD相关临床症状,但CT扫描时发现有肺间质异常(ILA)的早期疾病状态。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亚临床患者被发现。由于一些亚临床ILD可进展为有临床意义的ILD,或者出现急性加重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对亚临床ILD患者进行关注、评估与管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综述亚临床ILD相关文献研究,对其术语的标准化、评估与管理策略及现存问题进行汇总及展望,以期能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大型医疗机构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规划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推广,临床医生在完成临床医疗基本工作的同时,参与临床研究的热情高涨。然而如何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产生高水平、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成果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凝练好的临床研究问题是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前提条件。笔者将通过阐述临床研究问题的属性和来源,探讨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提出好的临床研究问题。

  • 标签: 临床研究 临床医生 临床研究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科研是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有组织的科学行为,解答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从医35年,做临床科研有些感悟,要做好临床科研工作,首先,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第二,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应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习反复思考,确定新的问题,再查找文献,以确定临床科研课题;第三,要主题鲜明,持续深入挖掘。当拥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后,建议开展由临床实践到临床基础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科研体系,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临床研究可能是你成才的切入点和持久的推动力。

  • 标签: 临床科研 感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士护理实践环境与临床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护理实践环境对临床儿科护士临床创新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5—6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478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实践环境量表(PES-NWI)、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实践环境对临床儿科护士临床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478名儿科护士PES-NWI总分为(90.73±13.02)分,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量表总分为(120.79±10.84)分;儿科护士护理实践环境和创新能力得分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科护士护理实践环境中的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和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对儿科护士创新能力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儿科护士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实践环境对创新能力具有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实践环境的改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创新能力。

  • 标签: 护士 儿科 护理实践环境 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研究从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主要致死并发症的特殊临床表现,孕妇和儿童恙虫病的特点,病原学诊断,神经系统诊断进展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恙虫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 标签: 丛林斑疹伤寒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治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临床药学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成为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新疆医科大学注重在教学早期阶段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针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在国内首次开设“初级临床实践”课程,力求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药学专业认知和职业定位,便于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本研究分别从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培养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临床药学教育改革,促进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药学 教育技术 药学研究 初级临床实践 课程
  • 简介:摘要本文从方法学角度解读本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流感/肺炎疫苗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真实世界的横断面研究”一文的优点和不足。强调选题紧密结合临床问题和需求的重要性,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为临床研究保驾护航。提出在“一篇论文研究回答一个问题”的框架下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内在质量的必要性和实操性,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的目标任务及合理的技术路线,强调临床研究方法为回答临床问题和科学问题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过80%的临床决策会涉及临床实验室化验结果,化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将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决策,而参考区间(RI)和临床决定值(CDL)是用于支持化验结果解释的重要标准。RI描述了某一化验指标测量值在健康参考人群中的分布,而CDL则涉及特定疾病的诊断,或与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相关。由于临床实践中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如错误地将高于RI上限值作为临床决策阈值等,因此有必要澄清RI与CDL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RI是基于健康人群参考值分布范围建立的,因此化验结果不在RI范围内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提示异常,而不一定意味着患病,是否患病或需要临床干预,常常需要额外的医学随访和综合评估。相比之下,CDL则与特定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相关,CDL是基于临床患者和疑似患者,对比金标准诊断结果或临床结局建立的,患者化验结果超过CDL阈值时,可以支持诊断或治疗等临床决策的制定。过去20年,国际临床实验室主要关注RI的建立,发布了RI建立与验证的方法学流程,很多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中心研究针对临床常规化验指标建立了RI。如何建立适用的CDL,尚无达成共识的方法学流程,但基于临床结局的真实世界数据挖掘可以推动CDL的制定。本文一方面描述了RI和CDL这两种重要的实验室医学标准的异同,清楚地解释了其定义及制定过程,一方面希望推动我国临床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展CDL相关研究。

  • 标签: 参考区间 临床决定值 临床实验室 诊断截点值 危急值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现状,介绍了美国在院校内与院校后较为全面的培训体系,对比探讨了中国在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即中国在校医学生没有接受临床研究专业课程培养,在其进入工作后也缺少专业精准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这导致医生很难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建议中国医学院校也需要系统建立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系统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其次,根据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的层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模式,以及科学引导现有的社会资源,从而为中国临床研究方法学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逐步提升临床医生独立负责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推动国家医学水平。

  • 标签: 中美对比 临床研究方法学 培训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西药临床合理用药(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CRUD)的安全性及有效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开的206张西药处方,实施用药管理前103张西药处方为对照组,实施用药管理后103张西药处方为观察组,并比较药品管理前后两组的不当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风险事件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用药不当发生率为2.91%,明显低于对照组20.39%(P<0.001)。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1.65%(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09%高于对照组79.61%(P<0.001),观察组临床用药风险事件为0.97%,明显低于对照组8.74%(P<0.05)。结论实施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管理能够显著地提高西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有效降低用药不当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大大提高了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有效管理
  • 简介:摘要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损伤。病毒性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移植术后等合并糖代谢异常具有其特定的临床特点,晚期及终末期肝病患者更易于发生低血糖。选择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肝病类型及肝功能情况。常用的降糖药物除具有降糖作用外,部分药物还具有改善肝脏病变的潜在益处。

  • 标签: 肝脏疾病 糖代谢异常 临床特点 降糖药物
  • 简介:摘要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近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早期临床试验(包括首次人体试验)关注于受试者的选择、研究设计、给药剂量和方式的选择、剂量爬坡、不良事件/反应(耐受性评价)的监测、观察和报告程序,以及受试者继续给药和停止给药的标准。需要引入定量药理学知识来分析药物的体内暴露量与药效、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纳入探索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RNA、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等,来分析新药作用机制和靶点及其抗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药效。而II~III期临床试验则更关注最佳剂量、疗效、安全性指标,验证新药在更大受试者人群范围内所选择剂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早期临床研究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CHB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应关注的临床问题。

  • 标签: 乙型肝炎 药物 临床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