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接触情况,为乳牙修复、正畸等临床研究提供生理数据基线。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开展,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共征集57名志愿儿童。按纳入标准最终纳入47名3~5周岁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其中男性24名,女性23名。年龄(4.1±0.7)岁(3.0~5.8岁),身高(103.7±7.2)cm(90~120 cm),体质量(17.1±2.5)kg(12.5~22.5 kg)。使用Dental Prescale Ⅱ系统测量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情况,包括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力和对称性等。结果47名全乳牙列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力为(567.40±223.84)N(226.7~1 154.6 N),咬合接触面积为(18.56±6.54)mm2(8.4~41.2 mm2)。最大力与咬合接触面积、身高、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4,P<0.01;r=0.397,P=0.022;r=0.453,P=0.008)。男性儿童的最大力[(651.80±224.34)N]、咬合接触面积[(20.77±6.97)mm2]均显著大于女性儿童[分别为(479.34±190.45)N、(16.25±5.27)mm2](P<0.05)。最大压强多为1个点[68%(32/47)],多位于乳磨牙区。前牙区和后牙区的力分别为(124.12±56.99)和(450.11±205.09)N,分别占全牙列的(21.82±11.40)%和(71.80±21.35)%;咬合重心均位于后牙区。乳牙列的前牙区和后牙区均有咬合接触。结论乳牙列个别正常在牙尖交错位时最大力的个体差异大,最大力与性别、身高、体质量和咬合接触面积均显著相关;最大压强集中在乳磨牙区,咬合重心均在后牙区。

  • 标签: 咬合力 牙列,乳 牙尖交错位 个别正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纵横阶梯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27名护生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的29名护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纵横阶梯式教学模式,完成40周的实习,每轮次(4周)进行理论、技能出科考核。结果试验组护生的阶段性理论出科考核成绩为(91.52 ± 1.75)分、阶段性技能出科考核成绩为(90.99 ± 1.44)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699.34 ± 8.85)分、阶段性实习护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分为(92.58 ± 1.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8.89 ± 2.82)、(88.27 ± 2.04)、(694.26 ± 7.61)、(89.44 ± 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0~-2.30,P<0.05)。结论纵横阶梯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临床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带教科室的实习计划制订起到了良性引导作用,提高了整体护理带教水平。

  • 标签: 纵横阶梯式教学模式 学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