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CT实测肾脏深度为参考标准,探讨应用不同估算公式计算马蹄肾患者肾脏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检查的55例马蹄肾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9~80(42.2±16.3)岁。分别选取双肾肾门最远点和最近点与皮肤的垂直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为CT实测肾脏深度。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分别采用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肾脏深度。并在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在55例患者中,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均小于CT实测肾脏深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肾:t=-14.04~-6.85,均P< 0.01;右肾:t=-15.19~-8.47,均P<0.01)。公式计算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430~0.528,均P<0.001),与Tonnesen公式和Taylor公式相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左肾:r=0.528、右肾:r=0.484,均P<0.001)。所有公式均低估了肾脏深度,估算误差随着肾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0.805~1.471)~(2.347~3.061),均P<0.001]。Tonnesen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间偏倚最大[左肾:(2.38±1.24)cm,右肾:(2.69±1.30)cm]。虽然Taylor公式与Tonnesen公式的相关系数较为接近,但Taylor公式的一致性更好[左肾:(1.76±1.29)cm,右肾:(1.70±1.32)cm]。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的偏倚较小[左肾:(1.14±1.22)cm、右肾:(1.46±1.27)cm]。结论采用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马蹄肾患者肾脏深度的准确性均不如CT实测,准确评估马蹄肾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建议采用CT实测的肾脏深度。

  • 标签: 融合肾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深度 肾动态显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几种基于血肌酐计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公式在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医院就诊、年龄≥60岁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并作为参照标准,依据测量的肾小球滤过率(measured GFR,mGFR)值分为4组:mGFR<30 ml·min-1·(1.73 m2)-1组、30≤mGFR<45 ml·min-1·(1.73 m2)-1组、45≤mGFR<60 ml·min-1·(1.73 m2)-1组和mGFR≥60 ml·min-1·(1.73 m2)-1组。用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各公式计算得出的eGFR值与mGFR值间的偏差,以eGFR在mGFR(1±30%)内的比例(P30)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估各公式的准确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比较各公式间的偏差,McNemar检验比较各公式间P30的差异。结果共628例CKD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为76.0(71.0,81.0)岁,中位血肌酐和mGFR分别为110.0(86.0,152.0)μmol/L和42.90(29.88,55.68)ml·min-1·(1.73 m2)-1。基于血肌酐计算的各eGFR公式均有不同程度地高估GFR,其中柏林倡议研究方程(BIS)公式和全年龄段(FAS)公式的准确性较好(P30分别为68.3%和68.0%),其次为加入了中国种族系数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CKD-EPI)公式(P30为65.4%),其余公式准确性均欠佳。偏差方面,C-CKD-EPI公式最优(0.27)。mGFR<30 ml·min-1·(1.73 m2)-1组中,所有公式的准确性均欠佳,FAS公式的准确性略优于其他公式,P30为51.0%。在30≤mGFR<45 ml·min-1·(1.73 m2)-1组中,C-CKD-EPI公式的偏差最小(3.11);准确性方面,BIS公式和FAS公式略优于其他公式,P30分别为64.6%和63.0%。45≤mGFR<60 ml·min-1·(1.73 m2)-1组中,C-CKD-EPI公式的偏差最小(0.72),BIS公式的准确性最佳,P30为82.5%,其次为FAS公式,P30为79.7%。mGFR≥60 ml·min-1·(1.73 m2)-1组中,Xiangya公式的偏差和准确性均为最优,偏差和P30分别为-0.53和96.5%,其次为BIS公式和C-CKD-EPI公式,P30分别为87.6%和87.6%。结论在60岁以上的老年CKD患者中,基于血肌酐计算的eGFR的准确性随mGFR增加而提高,临床上推荐使用BIS公式和FAS公式,重度肾功能不全时各公式的准确性均欠佳。

  • 标签: 老年人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不全,慢性 公式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镇静治疗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影响以及该治疗过程中REE估算公式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2020年4月—2022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0(50,6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早期抗休克治疗、清创、植皮、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躁动或有拔管倾向等会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时,对其进行镇静治疗。于伤后3、5、7、9、11、14 d及此后每7天对患者采用间接测热法进行REE测量直至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或死亡,共进行99次测量,其中58次为在患者镇静状态下测量,41次为在患者非镇静状态下测量。统计测量REE当日(以下简称测量当日)患者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残余创面面积、伤后天数,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REE估算公式Thumb公式及烧伤专用REE估算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彭曦团队线性公式、Hangang公式计算测量当日患者的REE。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镇静状态与非镇静状态下患者测量当日的临床资料、REE的测量值及公式计算值的差异。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镇静状态下REE公式计算值与REE测量值的差异(反映总体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评估镇静状态下REE公式计算值与REE测量值的个体一致性并计算在REE测量值±10%范围内的REE公式计算值的占比(以下称为准确率),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评估REE公式计算值相对REE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与非镇静状态相比,镇静状态下测量当日患者年龄与伤后天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体重更重(Z=-3.58,P<0.01),体表面积与残余创面面积均更大(Z值分别为-2.99、-4.52,P<0.01)。镇静状态与非镇静状态下,患者REE测量值相近(P>0.05);与非镇静状态相比,镇静状态下采用Thumb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彭曦团队线性公式、Hangang公式计算的测量当日患者REE值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58、-5.70,t值分别为-3.58、-2.74,P<0.01)。镇静状态下,与REE测量值比较,采用Thumb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Hangang公式计算的测量当日患者REE值均有明显变化(Z值分别为-2.13、-5.67、-3.09,P<0.05或P<0.01),采用彭曦团队线性公式计算的测量当日患者REE值无明显变化(P>0.05)。Bland-Altman法分析显示,在镇静状态下,相对REE测量值而言,各公式计算值个体一致性良好,Thumb公式与Hangang公式均明显低估了患者的REE值(公式计算值-测量值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1 463、-1 717 kJ/d,95%置信区间分别为-2 491~-434、-2 744~-687 kJ/d),但个体差异性均较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明显高估了患者的REE值(公式计算值-测量值的差值平均值为3 530 kJ/d,95%置信区间为2 521~4 539 kJ/d),但个体差异性较小;彭曦团队线性公式没有明显高估患者的REE值(公式计算值-测量值差值平均值为294 kJ/d,95%置信区间为-907~1 496 kJ/d),但其差值标准差达4 568 kJ/d,个体差异性较大。在镇静状态下,相对REE测量值,采用Thumb公式、第三军医大学公式、彭曦团队线性公式、Hangang公式计算的REE值的准确率分别为25.9%(15/58)、15.5%(9/58)、10.3%(6/58)、15.5%(9/58),RMSE分别为4 143.6、5 189.1、4 538.6、4 239.8 kJ/d。结论镇静治疗会导致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REE显著下降。当无法通过间接测热法定期监测REE以确定营养支持方案时,对进行镇静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Thumb公式估算REE。

  • 标签: 烧伤 量热法,间接 营养支持 镇静 静息能量消耗
  • 作者: 陈玲 温龙波 蓝卫忠 李晓柠 杨智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5;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长沙 410015;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咸宁 437000;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5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3~12岁儿童静态屈光度与主要屈光参数间的回归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建立回归模型: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245例儿童,测量其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m)及前房深度(ACD),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分析静态屈光度(SE)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②验证回归模型:另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43例儿童,测量上述屈光参数,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SE实测),计算LP和静态屈光度(SE估算),通过Bland-Altman分析比较SE实测与SE估算的一致性。结果:①建立回归模型:SE与AL、Km及LP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5、-0.83和-0.62(均P<0.001);其回归模型为SE=110.56-2.51×AL-0.97×Km-0.44×LP(R2=0.95,F=2534.52,P<0.001)。②验证回归模型:SE实测与SE估算存在明显相关性(r=0.97,P<0.001),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1.00~0.63 D,平均误差为-0.19 D(95%可信区间:-0.28~-0.10 D),81.40%的点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0.55~0.55 D)。结论:AL是屈光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屈光力;屈光度回归模型可较准确估算3~12岁儿童的静态屈光度。

  • 标签: 屈光度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晶状体屈光力 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社会视角,对湖北省武汉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成本估算,为我国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政策文件检索与文献复习、访谈调查与专家咨询等方法调查并确定估算模型及其取值,估算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4月26日的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服务成本。结果经估算,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总成本为8 152 670 867元,其中医保支付医疗费用部分721 800 387元(8.85%),非医保支付医疗费用部分434 813 725元(5.34%),其他医疗服务相关措施投入6 996 056 755元(85.81%)。结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总成本投入巨大,结合成本估算结果可为政府提供疫情医疗投入的基础信息、决策依据及相关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疗服务 成本估算 武汉市
  • 简介:摘要目的估算肿瘤质子治疗时重混凝土屏蔽墙中铁元素因中子活化产生的感生放射性56Mn及其水平。方法采用Geant4程序构建某质子治疗机房的重混凝土屏蔽墙模型,模拟245 MeV的质子束照射水模体产生的次级中子,统计屏蔽墙内放射性核素56Mn的分布。将屏蔽墙按每10 cm厚度分层,计算前3层屏蔽墙中放射性核素56Mn产生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在最大的束流照射条件(1.872×1010个)下,前3层屏蔽墙内的放射性核素56Mn个数分别为3.10×108、1.60×108和9.33×108个;对治疗室内1 m远处产生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2.13×10-3、8.82×10-4和9.10×10-4 μSv/h,总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3.92×10-3 μSv/h。结论在质子治疗时,距离射束中心轴越近,屏蔽墙的感生放射性越强;屏蔽墙前端中子活化铁元素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最强,感生放射性随着屏蔽墙厚度增大呈指数形式减小,应主要考虑质子治疗机房屏蔽墙前端产生的感生放射性。

  • 标签: 质子治疗 重混凝土 感生放射性 周围剂量当量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内源性激活期间菌株基因组突变分析,开展结核分枝杆菌(MTB)分子钟研究。方法筛选MTB内源性激活全基因组研究文献,下载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提取初治-复发配对样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和菌株分离时间,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初治-复发时间间隔与差异SNP的关系,计算MTB分子钟,估算突变率。结果若MTB传代时间为18 h,0~2年短期内源性激活突变率为6.47×10-10(95%CI:5.59×10-10~7.44×10-10),明显高于2~14年长期内源性激活突变率(3.27×10-10,95%CI:2.88×10-10~3.69×10-10)。0~、1~、2~、3~、5~、7~14年突变率分别为7.10×10-10、6.06×10-10、4.24×10-10、5.34×10-10、2.59×10-10、1.26×10-10。结论内源性激活复发期间,MTB突变率随初治-复发时间间隔增加而下降,本研究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临床实践观察到的初治结核病2年内易复发现象。

  • 标签: 结核病 分子钟 突变率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血袋估算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7月在北京妇产医院手术室行剖宫产术的94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集血袋估算法与传统估计出血量方法(血红蛋白法、红细胞计数法、红细胞比容法、目测估算法)的差异。结果94名产妇集血袋估算法与血红蛋白法、红细胞计数法、红细胞比容法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测估算法的术中出血量高于集血袋估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血袋估算法对剖宫产术中出血估算较为准确、快速、直观,且方法易于操作,有利于对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出血量评估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甚高频电台的发射、接收特性以及甚高频电波在空间的传播特性,介绍了一种甚高频电台天线之间架设最小距离的估算方法。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设计及甚高频电台的安装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甚高频 天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1名工业探伤过量受照人员物理剂量进行估算。方法获取了主要照射参数,照射时间为8 min,照射方式为各向同性点源体外照射,放射源活度为2.183 TBq,采用中国参考人体素体模,利用基于Geant4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蒙特卡罗计算,得到各部位的吸收剂量。结果给出了受照者手部剂量分布图,其中手掌大部分区域受照剂量在2~10 Gy,手指部分为10~20 Gy;估算了受照者体内23个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数值范围为0.012~0.207 Gy。结论物理剂量估算方法可以快速评估伤者重点受照部位的局部剂量分布,为医疗救治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工业探伤 物理剂量估算 蒙特-卡罗模拟 局部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公式估算尿蛋白反映儿童肾小球疾病24 h尿蛋白定量的可靠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44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实测24 h尿肌酐和通过6个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的估算24 h尿肌酐、实测24 h尿蛋白定量、实测尿蛋白肌酐比(UPCR)、尿沉渣镜检结果,用实测24 h尿肌酐或估算24 h尿肌酐乘实测UPCR计算得到估算尿蛋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Bland-Altman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估算尿蛋白和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并分析尿蛋白水平和尿红细胞数目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443例患儿中男221例、女222例,年龄(11±4)岁,其中肾病综合征216例、IgA肾病78例、Alport综合征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紫癜性肾炎58例以及孤立性蛋白尿2例。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r=0.90,P<0.05),应用实测24 h 尿肌酐得到的估算尿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得到改善(r=0.94,P<0.05),应用Hellerstein、Ghazali-Barratt、Ellam、Walser、Cockcroft-Gault、Ix公式估算的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均加强(r值分别为0.93、0.94、0.90、0.90、0.94、0.93,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法示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差值为-0.30±2.22,一致性界限为-4.65~4.04,应用实测24 h尿肌酐校正后一致性好转[差值为(0.27±1.31)g,一致性界限为-2.30~2.84 g],不同公式估算尿蛋白一致性进一步好转,其中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一致性最好[差值为(0.11±1.18)g,一致性界限为-2.20~2.42 g]。线性回归分析示实测UPCR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准确性欠佳(R2=0.55、α=0.48、β=0.60,P<0.05),应用实测24 h尿肌酐校正后准确性好转,应用不同公式估算尿蛋白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其中Cockcroft-Gault公式准确性最佳(R2=0.81、α=0.18、β=0.96,P<0.05)。随尿蛋白定量增加和尿红细胞数目减少,估算尿蛋白和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均增加(均P<0.05);除Ellam和Ix公式外,其余4个公式计算的及实测24 h尿肌酐得到的估算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实测UPCR(均P<0.05)。结论基于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的24 h尿肌酐得到的估算尿蛋白能更准确地评估儿童肾小球疾病24 h尿蛋白水平。

  • 标签: 蛋白尿 儿童 24 h尿肌酐 尿蛋白肌酐比 24 h尿蛋白
  • 简介:摘要随着核与辐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危害也备受关注。剂量估算是辐射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估算出人体所受的剂量对评价辐射造成的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起着重要作用。蒙特卡罗(MC)模拟与人体参考模型结合可对核事故、医疗照射和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估算,是一种快速且对硬件要求较少的剂量估算方法,目前正面临模型开发和计算耗时的瓶颈,笔者对此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蒙特卡罗法 人体模型 辐射剂量 估算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其技术的统一规范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前提,预测体重是临床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的重要参考。虽然目前使用Devine公式计算预测体重最具普适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仍存在局限性。了解Devine公式的使用历史、理论依据和局限性,以及不同预测体重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能加深对机械通气的认识,规范临床预测体重公式的使用。

  • 标签: Devine公式 预测体重 潮气量 通气机,机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eGFR)在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60岁、经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检测肾小球滤过率(mGFR)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检测mGFR的同时抽血完善血清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等,比较各eGFR公式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优劣。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其中男性90(73.8%)例,中位年龄77岁,中位Scr和CysC分别为109 μmol/L和1.39 mg/L,平均mGFR为(45.70±18.91)ml·min-1·1.73 m-2。各eGFR-scr公式均不同程度高估GFR,在eGFR-scr中,全年龄段(FAS)公式FAS-scr的偏差最小(2.34),准确性最佳(P30 75.4%),其次为柏林倡议研究方程(BIS)公式BIS-scr,P30为71.3%;在eGFR-cysc中,FAS-cysc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CKD-EPI)公式CKD-EPI-cysc的P30分别为75.4%和71.3%,eGFR-cysc的准确性与BIS-scr和FAS-scr相当;在eGFR-联合中,FAS-联合的偏差最小(1.10),FAS-联合、BIS-联合和CKD-EPI-联合的准确性相当,P30分别为81.1%、79.5%和74.6%,其中FAS-联合和BIS-联合的P30均高于eGFR-scr和eGFR-cysc。在60~80岁年龄组患者中,FAS-联合和BIS-联合的准确性最好,P30分别为77.8%和76.4%,其他公式的准确性均欠佳;在年龄≥80岁的患者中,除简化肾病膳食改良实验(MDRD)公式和CKD-EPI-scr公式外,其他公式的准确性均可,其中以eGFR-联合公式的准确性最好,FAS-联合、BIS-联合和CKD-EPI-联合的P30分别为86.0%、84.0%和80.0%。结论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eGFR-联合公式优于eGFR-scr和eGFR-cysc公式;FAS公式的偏差和准确性最好,其次为BIS公式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网状黄斑病变(RMD)与慢性肾病(CK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9年2—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纳入至少1眼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上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患者36例71眼作为RMD组,连续纳入至少1眼确诊为早中期AMD患者29例50眼作为非RMD组,连续纳入双眼眼底正常的志愿者32例64眼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计算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与eGFR,通过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值。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RMD发生的相关因素及RMD与CKD之间的关联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MD患者eGFR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关联性。结果RMD组受检者eGFR值为(66.40±27.58)ml/(min·1.73 m2),明显低于非RMD组的(84.40±20.91)ml/(min·1.73 m2)和健康对照组的(87.64±22.32)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GFR降低与RMD患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比值比(OR)=0.973,95%置信区间(CI):0.954~0.992,P=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关联在eGFR<60 ml/(min·1.73 m2)(CKD期)显著(OR=6.482,95%CI:1.543~27.236,P=0.011)。RMD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明显低于非RM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MD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与eGFR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38,P>0.05),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eGFR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57,P<0.05)。结论CKD与RMD存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能来源于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的混杂效应。

  • 标签: 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病 网状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拉格朗日插值公式在光电跟踪中预测脱靶量的应用及其推导,指出其外推顺延方面的不足,同时提出用牛顿插值加以改进。满足预测滤波的要求。牛顿插值法可以应用到滤波预测技术中。

  • 标签: 脱靶量 拉格朗日插值 牛顿插值
  • 简介:摘要随着屈光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得到不断优化。现有的计算公式对于一些特殊白内障,如眼轴过短或过长、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计算准确性依然不理想,这是因为IOL屈光度数计算为非线性函数,目前基于光学模型的数学公式不能很好地反映非线性关系。因此,采用人工智能非线性数学模型开发的新型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应运而生。本文就新型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各公式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智能 白内障 晶体,人工 屈光,眼 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适合亚洲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PBG)估算模型。方法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指尖空腹血糖(FBG)数据对PBG估算模型进行构建及验证。建模队列来自一项4期、跨国、随机、对照、26周治疗期的临床研究,比较低预混胰岛素和中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在亚洲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基线(胰岛素起始治疗前)及26周血糖数据被用于构建PBG估算模型。验证队列来自一项多中心、随机、实用性研究,比较基础胰岛素和中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HbA1c≥7.5%)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基线数据及用药24周后的血糖数据被用于验证PBG估算模型。基于建模队列数据分布,使用包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构建PBG估算模型。采用由FBG、PBG和HbA1c构成的数据组,估算每个选定模型估算因子的β回归系数和α截距。选择FBG和HbA1c作为估算PBG的自变量。使用决定系数R2评估拟合优度。为进行模型验证,使用该模型估算PBG,并与实测PBG进行比较。计算PBG估算值与实测值间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CI),用于评价该模型估算的准确性,并计算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建模队列研究和验证队列研究分别入组403例和814例T2DM患者。根据散点图中的数据分布,使用包含HbA1c和FBG两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构建PBG估算模型,PBG(单位mmol/L)=1.5×HbA1c(单位%)+0.5×FBG(单位mmol/L)-4.1(R2=0.57)。验证队列PBG估算值为(13.8±3.7)mmol/L,而实测值为(13.7±4.6)mmol/L,患者PBG估算值与实测值个体差异为(0.1±3.4)mmol/L,95%CI为-0.1~0.3,P=0.525。估算模型的RMSE为3.40 mmol/L。结论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可使用本模型通过HbA1c和FBG合理可靠地估算PBG。

  • 标签: 糖尿病,2型 餐后血糖 估算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例的发病特征,为评估我国消除乙肝目标的实现情况,制定乙肝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20年我国高、中、低流行区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报告的病例的诊断信息,通过报告信息和诊断信息对2013-2020年的乙肝病例发病情况进行估算。分析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病例特征。结果NNDRS中共报告了27 013例病例,其中急性乙肝病例4 070例,慢性乙肝病例21 971例,未分类乙肝病例972例。报告急性乙肝病例中,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占69.9%(2 845/4 070),报告慢性乙肝病例中,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占2.1%(452/21 971),诊断为慢性乙肝的占89.0%(19 548/21 971)。通过对发病情况进行估算,2013-2020年全国估计急性乙肝发病率为4.6/10万,慢性乙肝发病率为54.5/10万。急性乙肝中以31~45岁组最多,占35.3%(1 164/3 297),≤15岁儿童仅占0.4%(13/3 297)。慢性乙肝中以46~60岁组最多,占34.4%(7 211/20 932)。结论我国急性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慢性乙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慢性乙肝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降低因慢性乙肝导致的疾病转归和死亡的发生。同时需要对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报告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报告,以提高乙肝病例分类报告的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发病 估算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