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护身体约束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身体约束护理干预。评价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选取患者院内转运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院内转运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身体约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诊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提高院内转运效率和护理质量,但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护理人员应规范使用。

  • 标签: 保护性身体约束 护理干预
  • 作者: 徐江玲 程艮 封砚村 李勇洁 陈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六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五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二区,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保护约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对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的400例恢复期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00例情感障碍患者中,158例有约束经历,保护约束发生率为39.50%;保护约束造成的躯体影响中,肢体活动受限147例(93.03%),不能自行二便133例(84.17%),肢体疼痛88例(55.69%);保护约束造成的心理影响中,无助83例(52.53%),委屈82例(51.89%),无能为力78例(49.37%),恐惧、担心68例(43.04%)。有保护约束经历、目睹过保护约束以及未接触过保护约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以及住院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保护约束率较高,患者在保护约束过程中及约束后出现的躯体影响和负性心理体验对于医患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一种潜在威胁。应加强对住院患者进行关于保护约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保护约束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心理干预,以期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对保护约束的错误认知及减少保护约束对患者造成的消极体验及负性心理影响。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保护性约束 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肺保护机械通气(lung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LPMV)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降低相关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中未被证实。本研究旨在确定PARDS中应用LPMV策略是否与临床预后改善有关。设计这项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的试点研究为LPMV策略实施前后对比设计。每日筛查所有PICU入院患儿中满足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ALICC)标准者并入组。对象PARDS患儿。干预LPMV策略包括峰压、潮气量、呼气末压力与吸入氧浓度合值、允许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收集并比较策略组(n=63)和非策略组(n=69)PARDS前7天的呼吸机和血气数据。策略实施后,中位潮气量[6.4(5.4,7.8) vs.6.0(4.8,7.3)ml/kg;P=0.005],动脉血氧分压[78.1(67.0,94.6)vs.74.5(5 9.2,91.1)mmHg;P=0.001]和氧饱和度[97(95,99)vs.96(94,98)%;P=0.007]降低,呼气末压力[8(7,9)vs.8(8,10)cmH2O;P=0.00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4.9(38.8,53.1)vs.46.4(39.4,56.7)mmHg;P=0.033]升高,与肺保护措施一致。两组病死率[10/63(15.9%)vs.18/69(26.1%);P=0.152],脱离呼吸机天数[16.0(2.0,23.0)vs.19.0(0.0,23.0);P=0.697]和PICU外天数[13.0(0.0,21.0)vs.16.0(0.0,22.0);P=0.233]无差异.校正疾病严重度,器官功能障碍和氧合指数后,LPMV策略与病死率降低相关[校正风险比0.37(95%CI 0.16,0.88)]。结论PARDS中实施LPMV策略改善了LPMV策略依从,并可能改善病死率。

  • 标签: 人工呼吸 潮气量 间歇正压通气 急性肺损伤 PICU
  • 简介:摘要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是影响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康复和预后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术中使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可减少PPCs。首个针对手术患者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国际专家组推荐规范于2019年发布,其中有22项建议和4项声明。通过解读该推荐规范的重点内容,文章将更新术中通气策略的最新观点。内容包括:患者术前评估应包括肺部风险的专项评估;个体化机械通气可改善术中呼吸功能,预防PPCs;呼吸机的初始潮气量应设置为6~8 ml/kg(预测体重),呼气末正压至少为5 cmH2O (1 cmH2O=0.098 kPa);在实施肺复张策略时,应予以最低有效的驱动压和最少次数的有效复张。未来应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明确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以患者为中心的预后结局的影响。

  • 标签: 麻醉 指南 术后肺部并发症 肺保护性通气 呼气末正压 肺复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中危患者腹部手术PPCs的影响。方法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00例,年龄50~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预计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26~44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通气策略组(T组)和LPVS组(L组),每组50例。T组VT10 ml/kg(理想体重),FiO2 0.5;L组VT 6 ml/kg(理想体重),FiO2 0.5、PEEP 6 cmH2O,每隔30 min进行1次手法肺复张(气道正压30 cmH2O,持续30 s)。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气管拔管后30 min(T1)、手术结束后24 h(T2)时取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测定血清IL-6、TNF-α、NF-κB、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术后7 d随访PPCs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最终T组纳入47例,L组纳入46例。与T0时比较,T1时T组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升高(P<0.05),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时T组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降低,L组血清TNF-α和NF-κB浓度降低(P<0.05);与T组比较,L组T1时血清IL-6、TNF-α、NF-κB和sICAM-1浓度降低,PPC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降低(P<0.05)。结论LPVS可减轻腹部手术PPCs中危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降低PPCs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呼吸,人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手术后并发症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睡眠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8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睡眠护理,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睡眠时间、不适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睡眠时间、哭闹时间、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8.67 ± 1.45)h/d、(0.82 ± 0.12)h/d、(191.58 ± 12.7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7.63 ± 1.33)h/d、(1.05 ± 0.15)h/d、(202.42 ± 13.08)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43、7.573、3.755,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5.26 ± 1.24)、(8.70 ± 2.12)d,对照组分别为(7.14 ± 1.18)、(12.95 ± 2.3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946、8.573,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良率、呕吐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36/40)、7.50%(3/40)、5.00%(2/40)、10.00%(4/40)及100.00%(40/40),对照组分别为72.50%(29/40)、27.50%(11/40)、22.50%(9/40)、32.50%(13/40)及87.50%(3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21~6.050,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应用保护睡眠护理,可有效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提高其睡眠质量,有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减少不适反应情况,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保护性睡眠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睡眠质量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95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肺保护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检测患者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总体疗效及预后。结果经治疗观察组PaO2显著恢复,同时PaCO2显著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2/FiO2)的恢复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6.0%,显著优于对照组(68.9%,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有利患者预后和恢复。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由有创机械通气操作引发或加剧。随着对VILI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VILI程度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如何实现个体化肺保护通气参数设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最近提出的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通气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肺保护策略在围手术期应用。文章通过分析驱动压的概念及意义,总结其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肺保护通气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机械通气 驱动压 保护性通气策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高水平与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Embase、Medlin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比较术中肺保护通气策略下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15日。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3 324例患者。与低水平PEEP组比较,高水平PEEP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低水平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

  • 标签: 正压呼吸 呼吸,人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肺换气功能,改善肺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 LUS)作为加速康复外科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对术中肺部情况做出快速、及时、无创评估。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总结LUS检查方法及典型超声图像。探讨利用LUS识别围手术期肺不张的可行,以及肺不张的严重程度在超声图像下分级。重点论述超声引导下肺通气监测,并指导实施个体化的保护肺通气策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分析临床实施LUS存在的局限性,展望LUS在预防和监测围手术期重要的呼吸道病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 标签: 肺部超声 肺不张 机械通气 保护性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mode, PLV)与压力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拟于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计144例,按随机序列号分为PLV组和PCV组,每组72例。PLV组潮气量6 ml/kg,吸呼比1∶2,呼吸频率16次/min,呼气末正压5 cmH2O (1 cmH2O=0.098 kPa);PCV组设定通气压力维持潮气量8 ml/kg,吸呼比1∶2,呼吸频率12~16次/min。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 (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2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记录患者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 Ppeak)、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 Pmean ),并计算动态肺顺应(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于T3、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i-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aDO2 ),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结果PLV组T3时点Ppeak、Pmean显著高于PCV组,但Cdyn低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4时点Ppeak显著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T2、T3时点Ppeak、Pmean较T1时点显著升高,而Cdyn显著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3时点Ppeak、Pmean显著高于T2时点,Cdyn显著低于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3时点PaO2、OI显著高于PCV组,而PaCO2、A-aDO2显著低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PaO2、OI较T3时点显著升高,而PaCO2、A-aDO2较T3时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PaO2、PaCO2、A-aDO2、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PCV有助于维持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而小潮气量PLV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氧合功能,二者安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检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压力通气模式 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克隆并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代表菌株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B.garinii)PD91外膜蛋白A(OspA)的126~274 aa肽段,并对其免疫保护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garinii PD91的126~274 aa OspA肽段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pET-30a-OspA-pep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IDA树脂层析纯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原性。将不同剂量的重组OspA-pep(rOspA-pep)蛋白(20、30、40、50、60、80、100 μg)免疫新西兰家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免疫前后的抗体滴度,选取产生抗体滴度最高的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用最佳剂量组的免疫兔血清进行体外中和试验以检测rOspA-pep蛋白免疫后血清抗体的体外杀菌能力,同时用最佳剂量的rOspA-pep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观察其抗体滴度变化。结果重组质粒pET-30a-OspA-pep构建成功并在宿主菌体内高效表达。Western blot表明rOspA-pep蛋白与B.garinii PD91的多抗有明显的免疫应答。IFA检测结果表明rOspA-pep蛋白免疫后的兔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最高可达1∶2 480),40 μg为rOspA-pep的最佳免疫剂量。体外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rOspA-pep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的抗体对106个/ml的B.garinii和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B.afzelii)型代表菌株PD91和FP1的中和率达100%,对107个/ml的FP1的中和率为100%,对107个/ml的PD91的中和率为60%。用40 μg rOspA-pep在1 d和30 d免疫新西兰家兔2次后,其抗体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3~4个月,之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结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代表菌株B.garinii PD91的126~274 aa OspA肽段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诱导的抗体有较好的体外中和能力,可作为中国二代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

  • 标签: 莱姆病螺旋体 外膜蛋白OspA肽段 克隆表达 免疫保护性
  • 简介:摘要回顾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的资料。根据术中通气参数分为传统通气组(传统组)和保护通气组(保护组),通过VT/理想体重(IBW)获得标准化VT,标准化VT≥8 ml/kg且未使用PEEP者纳入传统组,VT<8 ml/kg且使用PEEP 4~8 cmH2O者纳入保护组。再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患儿基线信息和术中情况。共415例患儿接受筛选,171例匹配成功,其中传统组92例,保护组79例。与传统组比较,保护组术后30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分级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24 h时体温降低,VT、标准化VT和氧合指数降低,PETCO2、PEEP、通气频率和I∶E升高(P<0.05),IBW、PaCO2、术后外科并发症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机械通气策略相比,低VT联合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呼吸,人工 潮气量 正压呼吸 儿童 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暴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HIV感染者共4 893例,回顾分析HIV感染者的人口学资料、HIV相关诊断和治疗信息。根据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抗-HBs阳性率和HBV暴露率。并比较不同抗-HBs效价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组患者有3 293例,200~500/μL组有1 20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组有400例,HBV暴露率分别为78.0%(2 569/3 293)、77.0%(924/1 200)和76.2%(305/400),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8.2%(1 258/3 293)、53.8%(645/1 200)和62.5%(250/400),抗-HBs效价分别为(120.00±36.45)、(148.00±26.40)和(212.00±92.08) IU/L,3组间HBV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2,P=0.609),但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79, F=45.362;均P<0.01)。根据患者抗-HBs效价,将HIV感染者分为抗-HBs阴性组(<10 IU/L)2 740例、抗-HBs低效价组(10~99 IU/L)1 220例、抗-HBs组中效价组(100~499 IU/L)693例和抗-HBs高效价组(≥500 IU/L)240例,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50.00±8.42)/μL、(185.00±7.08)/μL、(243.00±12.07)/μL和(308.00±22.60)/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79,P<0.01)。90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抗-HBs效价由治疗前的(91.96±21.87) IU/L升至(200.76±56.43)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 P=0.035)。208例HBV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多次检测了HBV血清学标志物,相邻2次检测间隔时间为(26.2±5.3)个月,尚未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由阴转阳的患者。结论HIV感染者发生HBV暴露的风险与疾病所处阶段无明显关系,但抗-HBs阳性率及其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监测抗-HBs效价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抗-HBs的保护作用和科学评价HBV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CD4阳性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横结肠保护造口+皮下腹腔外造口关闭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64例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切除切除术+改良的横结肠保护造口+皮下腹腔外造口关闭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一期保护造口的手术时间(26.3±10.4)min,造口相关出血量(5.2±4.2)ml,住院时间为(11.2±1.7)d、住院费用为(4.0±1.6)万元。一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12例(18.8%),患者均无广泛的腹膜刺激症状及严重全身毒性反应,无再次手术;吻合口狭窄4例(6.2%),2例经扩肛治疗痊愈,另2例出现直肠吻合口及上方肠管的严重肠管挛缩及狭窄并导致永久横结肠造口;造口旁感染2例(3.1%),造口局部肠壁皮肤分离1例,造口皮疹3例(4.7%),无造口回缩及造口狭窄病例。全组64患者中除2例永久造口外,另62例于术后1~6(3.4±2.6)个月二期局部麻醉下行皮下腹腔外造口关闭。二期手术时间(19.3±12.4)min,术中出血(2.6±3.9)ml,住院时间(5.6±2.1)d,住院费用(0.4±0.2)万元。二期手术并发症:结肠瘘口修补处漏2例(3.2%),切口感染2例(3.2%)。结论改良的横结肠保护造口及后续的皮下腹腔外造口关闭安全可行,对于伴随直肠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 改良横结肠造口 腹膜外造口关闭
  • 简介:摘要膜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在特发性膜肾病(IMN)中研究从Heymann肾炎模型到人类足细胞特异性抗原PLA2R和THSD7A的发现,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仅对IMN来说,患病率的上升与空气污染恶化密不可分,而在接触的日常用品和日常饮食中,重金属中毒导致的继发性膜肾病(SMN)也不少见,本文综述了文献已知的环境污染因素对MN的影响和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环境污染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SPN)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HSPN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持续异常组。结果(1)共纳入108例HSPN患儿,男73例,女35例,发病年龄(9.5±2.8)岁(5~16岁),自初次就诊于本院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2~131个月,平均24.8个月。完全缓解组70例,持续异常组38例,肾脏受累出现于过敏紫癜病程的1 d至51个月间,肾活检时间为肾脏受累后的5 d至60个月。(2)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异常组合并肉眼血尿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2.6%比31.4%,χ2=4.659,P=0.031);两组间Scr和血尿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异常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39.5%比21.4%,χ2=3.998,P=0.046)。两组患儿病初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入组3个月时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持续异常组(55.7%比34.2%,χ2=4.562,P=0.033)。(3)持续异常组在随访(20.16±24.86)个月后,国际儿童肾脏疾病研究组织(ISKDC)病理分级中Ⅱ、Ⅲ、Ⅳ级分别有14例(36.8%)、21例(55.3%)和3例(7.9%),而完全缓解组Ⅱ、Ⅲ、Ⅳ级分别有21例(30.0%)、49例(70.0%)和0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892)。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36例(33.3%)患儿出现肾小管-间质损害T1(26%~5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持续异常组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0.0%比24.3%,Z=-2.695,P=0.007)。(4)肾小管-间质损害T1与T0(0~25%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比较,肉眼血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比27.8%,χ2=13.061,P<0.001);T1程度损害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与T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8.9%比22.2%,χ2=3.983,P=0.0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 1.055~6.310,P=0.038)。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危险因素,而肉眼血尿、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 标签: 儿童 紫癜,过敏性 肾炎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