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结节发病率非常高,隐藏其中的早期肺癌因为结节较小很难诊断,常引起延误诊断或过度治疗。为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并基于以往经验特提出"定性肺结节"这一新的分类。"定性肺结节"定义为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的肺结节。可通过白春学提出的将"复杂问题简单、简单问题数字、数字问题程序,程序问题体系"的物联网医学技术,同质提高评估肺结节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避免延误诊断和过度治疗。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人工智能 物联网医学
  • 作者: 赵铱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复杂愈性创面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3~67岁。5例患者存在多种组织结构缺损,7例患者创面面积大,7例患者创面位于特殊部位。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23 cm×7 cm。根据修复的需要,选择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血流桥接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7例,其中2例行血管吻合;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6例;双侧股前外侧串联皮瓣修复1例。皮瓣面积为10 cm×7 cm~25 cm×9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供区外观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患者分叶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移植腹股沟中厚皮修复;18例患者皮瓣成活,血运良好,其中1例患者分叶皮瓣组织肿胀。18例供瓣区直接缝合患者,供瓣区仅遗留线状瘢痕;1例供瓣区取头部刃厚皮修复患者,供瓣区遗留片状瘢痕。术后随访1个月~1年,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由于皮瓣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修薄处理,7例重建局部血流的患者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结论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可形成分叶、串联、嵌合等特殊股前外侧皮瓣,满足复杂愈性创面修复的个体需求,取得供区组织最大化利用及受区良好修复的双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复杂难愈性创面 个体化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因异物残留导致局部窦道形成的59岁男性患者。经检查,残留异物为患者27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时植入的“毡布”成分,23年前因右下腹阑尾炎手术致切口处增生性瘢痕形成,瘢痕切除术后继发感染导致创面不愈合。该次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部肉芽肿性炎。该病例提示在植入物附近的手术操作一旦继发感染,容易形成慢性愈合创面,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手段。

  • 标签: 伤口愈合 腹部 异物残留 慢性难愈合创面 医源性创面 窦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逐渐推进,我国矿产技术得以发展,越拉越多的人提高了对选矿和采矿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的逐渐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提供量逐渐枯竭,逐渐走向了困难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技仅仅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对超频磁铁等的综合利用,能够保证扩大资源量,保证资源的安全供给是尤为重要的。

  • 标签: 贫细杂难 铁矿石 选矿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患病人数逐年递增,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如何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成为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其愈合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各机制之间关联性不高,因此其临床标准和精准诊疗仍面临若干挑战。该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进展,围绕慢性炎症、细菌生物膜形成、高氧化应激、生长因子抑制、微循环障碍、晚期糖基终末产物积累等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生物膜 微循环 创面修复 慢性炎症 难愈合 机制
  • 简介:摘要探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理念在慢性愈性创面患者的应用效果。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慢性愈性创面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92(65±12)岁。试验组50例用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照组50例用传统围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血肿、尿失禁)、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创面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2.3±3.5)比(28.6±2.4) d、(67.2±5.2)比(86.2±6.4) d、(15 146.6±111.2)比(19 828.5±109.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满意度98%,试验组100%满意。并发症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5例出现切口感染。控制损伤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治疗慢性创面患者中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创面 控制损伤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2017年提出的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并归纳其复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复组)。男7例,女10例;年龄为(73.2 ± 16.1)岁。在2017分型基础上,重新将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型(复2021分型):Ⅰ型交锁型,根据交锁位置又分为3个亚型:ⅠA型(矢状位交锁)7例,ⅠB型(大转子交锁)1例,ⅠC型(小转子交锁)1例;Ⅱ型分离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型:ⅡA型(矢状位分离)4例,ⅡB型(冠状位分离)1例,ⅡC型(旋转分离)1例,ⅡD型(完全分离)2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复位策略(如应用顶棒、钳夹及撬拨技术等)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将同期收治的132例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ⅠA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1.3%(7/17),其次是ⅡA型[23.6%(4/17)]。复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44.6 ± 6.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39.2 ± 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2017分型","复2021分型"更简洁、易记,能直接提示相应的骨折复位技巧,应用这些复位技巧复位固定后的患者可获得与非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似的功能。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难复 分型 复位技巧
  • 作者: 李山郎 花奇凯 刘光炜 刘杰 余杰 聂新宇 何烈勋 邝晓聪 陈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 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 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
  • 简介:摘要下肢慢性愈性创面的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差,绝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因疗效不佳而截肢。基于张力-应力法则的Ilizarov技术的应用为下肢愈性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Ilizarov技术或牵张成骨技术除诱导骨生成外,还可刺激微血管增生和改善微循环,分为纵向骨搬移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胫骨近端皮质部分截骨后横向牵张)。这两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纵向骨搬移主要用于促进成骨,适用于大段骨缺损、骨坏死或骨感染(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为部分截骨搬移治疗,创伤小,对肢体稳定性的影响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主要应用于下肢愈性创面的治疗,如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静脉性溃疡、创伤引起的愈创面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取得了高愈合率、高保肢率及低复发率的良好疗效,是该技术治疗愈性创面最成功的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可提高愈合率和保肢率,但总体疗效逊色于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胫骨横向骨搬移通过刺激微血管网再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但应强调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最好的长期效果。有研究初步表明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生成、平衡局部炎症微环境等相关。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愈性创面的效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表慢性愈合创面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充满着挑战,对医疗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组学分析可以揭示慢性创面形成的潜在机制,识别与慢性创面诊断、预后和筛查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联合多个水平的组学分析能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其中详细的分子机制,为制订个性治疗方法提供线索,为慢性创面的精准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该文针对近年各种组学分析在体表慢性愈合创面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精准医学 蛋白质组学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的病理表现多为出血和坏死,其伴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又常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加重多器官功能损伤。如何妥善处理胰腺局部止血与全身抗凝的治疗矛盾,目前尚无共识意见。本文系统阐述了胰腺坏死出血和内脏静脉血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特征,对临床医师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采用止血与抗凝措施提出了探索性意见。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脏静脉血栓 全身炎症反应 抗凝治疗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共32例患者。撑开器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4.9±15.8)岁(范围18~77岁);根据AO分型,A3型3例、B3型3例、C2型16例、C3型10例。非撑开器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59.7±14.8)岁(范围21~79岁);A3型4例、B3型5例、C2型12例、C3型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改良Mayo腕部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17.8个月。撑开器组手术时间为(91.2±14.6)min,低于非撑开器组的(137.6±2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P<0.001);撑开器组桡骨高度为(11.5±1.4)mm,大于非撑开器组的(10.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2)。末次随访时,撑开器组与非撑开器组掌倾角(7.9°±4.4° vs. 7.5°±3.5°)、尺偏角(23.3°±5.7° vs. 22.3°±4.5°)、腕关节掌屈(63.2°±15.3° vs. 62.6°±11.1°)、背伸(63.5°±10.7° vs. 62.4°±15.2°)、旋前(69.2°±11.8° vs. 67.0°±11.0°)、旋后(73.1°±10.4° vs. 72.0°±8.7°)、VAS评分[(0.8±0.5)分vs.(0.9±0.7)分]、DASH评分[(12.9±6.6)分vs.(13.4±7.0)分],MMWS评分[(84.1±5.8)分vs.(83.5±6.2)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1例出现伸肌健激惹症状,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非撑开器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切开减压治疗后好转。结论对复性桡骨远端骨折,使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可达到更好的桡骨高度恢复,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牵引复位法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细胞疗法在愈合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显示出广阔前景,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受关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细胞类型。尽管临床转化研究已取得快速发展,但细胞疗法效果并不稳定,多数临床试验尚未取得预想结果。深入研究表明,异质性是制约细胞疗法深入开展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该文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探讨愈合创面细胞治疗策略的现状和挑战。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和组织疗法 转化医学研究 难愈合创面 创面修复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复性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12例复性指骨颈骨折患儿,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6 d,其中陈旧性骨折5例。手术均采用闭合克氏针穿刺清理骨痂、撬拨复位骨折断端,而后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来评价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所有患儿均闭合撬拨复位成功,术后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2±0.2)周,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行功能锻炼,手指关节功能根据TAM系统评定法评定均为优。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复性指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陈旧性骨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标签: 指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各种个人及社会原因而被迫单身。其中农村男青年“结婚”问题是个典型,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农村 男青年 结婚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下的空气灌肠与B超介导下的水压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小儿复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8年本院150例首次灌肠失败的肠套叠患者,再次行空气灌肠及水压灌肠,并结合手法按摩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空气灌肠组及水压灌肠组,各7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整复成功率、复发率、穿孔率、复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水压灌肠组复位成功率76.0%,高于空气灌肠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压灌肠组复位时间(20.47±7.28)min,高于空气灌肠组(17.25±5.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水压灌肠组复发率为4.0%,低于空气灌肠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介导下水压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小儿复性肠套叠,优于X线下空气灌肠联合手法按摩,方便快捷,安全性更高,疗效确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难复性肠套叠 手法按摩 空气灌肠 水压灌肠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给我国的疾病管理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传统的升阶治疗管理模式所固有的滞后性缺陷,影响了患者从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近年来对该领域的新进展促使我们对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进行重新考量。2‌型糖尿病的防治应当坚持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为导向,重视早期病情的可逆性;在策略上应当重视早期综合风险因素的联合达标,切实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同时须把握早期强化治疗实现病情逆转的时间窗,从根本上延缓疾病和并发症的进展;在具体手段上应当结合最新的临床成果,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具有大血管和微血管获益的治疗药物,以更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糖尿病综合防治目标。

  • 标签: 糖尿病,2‌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湿性愈合治疗大鼠皮肤慢性愈合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治疗组、湿性愈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造模,造模前6 h禁食,制成慢性皮肤溃疡模型。普通治疗组大鼠按一般性皮肤溃疡治疗,湿性愈合组大鼠按湿性愈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大鼠在湿性愈合治疗基础上,辅以6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时,计算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对大鼠皮肤创面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湿性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湿性愈合组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51.0±8.7)%]、4个疗程[(75.0±5.6)%]、6个疗程[(88.0±4.4)%]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湿性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与湿性愈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结论单一湿性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治疗,高压氧联合湿性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更为优异。

  • 标签: 高压氧 湿性愈合 难愈合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单纯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3例、女18例,年龄为(39.1±13.5)岁(范围9~72岁)。临床评价指标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以及C0~C2角和C2~C7角评估颈椎序列的改善情况。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症患者,测量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和Wackenheim线的距离评估垂直方向的复位情况。记录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82.7±26.4)个月(范围61~170个月)。NDI自术前43.41%±11.60%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12.19%±6.97%,末次随访时为9.45%±7.51%(F=89.56,P<0.001)。JOA评分自术前(9.48±2.4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4.71±1.42)分,末次随访时为(14.97±1.47)分(F=52.89,P<0.001)。ADI由术前(9.16±2.32)mm减小至术后6个月的(1.39±1.04)mm,末次随访时为(1.29±1.08)mm(F=189.61,P<0.001)。CCA术前为113.68°±12.67°,术后6个月恢复至143.39°±7.38°,末次随访时为142.39°±7.13°(F=67.13,P<0.001)。CMA术前为115.71°±13.69°,术后6个月增加至146.23°±10.36°,末次随访时为145.58°±10.78°(F=41.44,P<0. 001)。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术前为(11.15±4.35)mm,术后6个月为(2.03±2.83)mm,末次随访时为(2.15±3.02)mm(F=37.58,P<0.001)。齿突尖至Wackenheim线的距离术前为(6.81±2.57)mm,术后6个月为(-2.23±1.58)mm,末次随访时为(-2.27±1.58)mm(F=122.16,P<0. 001)。C0~C2角自术前1.94°±15.82°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4.90°±6.55°,末次随访时为14.84°±6.45°(F=11.97,P<0.001)。C2~C7角自术前27.26°±8.49°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9.10°±5.28°,末次随访时为19.26°±5.44°(F=11.13,P<0. 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9.71±2.55)个月(范围5~15个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害1例,吞咽困难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及再脱位。结论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远期随访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