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缔组织痣(CTN)是一种良性皮肤错构瘤,依据病变的主要构成组分分为胶原蛋白型、弹性蛋白型和蛋白多糖型三大类,各类又包含多种遗传性及获得性疾病,因此需结合遗传信息、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确诊CTN及其具体亚型。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文献,将CTN的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进展进行详尽地整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理解。

  • 标签: 错构瘤 国际疾病分类法 病理过程 结缔组织痣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肉瘤(H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收治的1例H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5岁,以多部位肿物就诊,行多部位穿刺活组织检查,多家医院会诊后确诊为HS。给予CHOP方案治疗,效果不佳。后尝试纳武利尤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后,患者肿块较前缩小,咳嗽、骨痛有缓解,体质量增加。结论HS临床罕见,需综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方法明确诊断。免疫治疗可能是HS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组织细胞肉瘤 肿瘤治疗方案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经导管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术后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方法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肥胖模型20只,分层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经导管明胶海绵颗粒(350~560 μm)栓塞新西兰兔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对照组经导管生理盐水(5 ml)灌注胃左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术后4周处死动物行胃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测量产胃饥饿素细胞密度及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体病理检查提示1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前壁出现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3只实验组新西兰白兔胃体部黏膜溃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产胃饥饿素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胃基底部分别为10.0±5.1、27.7±3.4,t=12.35,P<0.05;十二指肠分别为5.6±2.6、12.3±2.1,t=4.73,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实验组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胃饥饿素蛋白条带灰度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胃基底部分别为0.65±0.05、1.12±0.09,t=9.62,P<0.05;十二指肠分别为0.55±0.03、0.94±0.08,t=7.98,P<0.05)。结论胃左及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减肥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实验组白兔胃基底部及十二指肠的产胃饥饿素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此技术较为安全。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胃左动脉栓塞 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胃饥饿素
  • 简介:摘要内界膜位于视网膜-玻璃体交界面,由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组成。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累及黄斑部的手术中,虽然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缺少必要的组织学依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在各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内界膜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发现,炎症细胞、胶质细胞、玻璃体细胞的增生使视网膜玻璃体界面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内界膜本身也可成为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这些都将导致黄斑疾病的发生。本文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前膜这3种疾病中的内界膜组织学研究作一综述,以帮助更好地认识病理状态下的内界膜,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内界膜剥除的安全性及必要性。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内界膜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途径变化。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正畸7 d组、正畸14 d组,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正畸治疗后牙齿移动距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水平;采用微量法检测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糖酵解途径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上游调控因子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畸7 d组[(0.476±0.017) mm]、正畸14 d组[(0.715±0.027) mm]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3、20.730,P<0.05)。正畸7 d组[(139.411±5.985) ng/ml]、正畸14 d组[(196.068±8.972) ng/ml]大鼠牙槽骨组织中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556±2.75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1、13.426,P<0.05)。正畸7 d组[(297.829±10.309) ng/ml]、正畸14 d组[(372.771±14.675) ng/ml] 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7.656±4.27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2、10.446,P<0.05)。正畸7 d组[(251.620±10.925) ng/ml]、正畸14 d组[(320.611±14.981) ng/ml] 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633±4.39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6、12.749,P<0.05)。正畸7 d组[(109.654±5.093) U/mgprot]、正畸14 d组[(163.626±5.282) U/mg蛋白]大鼠牙槽骨组织中PK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57.083±2.852)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3、9.532,P<0.05)。正畸7 d组[(120.173±7.187) U/mg蛋白]、正畸14 d组[(171.069±6.230) U/mg蛋白] LDH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8.421±4.030)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0、7.644,P<0.05)。正畸7 d组[(38.503±1.895) U/mg蛋白]、正畸14 d组[(51.411±3.095) U/mg蛋白] PFK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236±1.200) 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1、7.447,P<0.05)。正畸7 d组(1.099±0.050)、正畸14 d组(1.494±0.053)大鼠牙槽骨组织中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604±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6、9.332,P<0.05)。正畸7 d组(1.317±0.049)、正畸14 d组(1.664±0.058) 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748±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8、8.693,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水平明显增强,并可能进一步加剧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炎性反应。

  • 标签: 正畸 糖酵解 炎性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 简介:摘要生物节律受生物钟调控,是机体通过内源性生物钟对外界循环刺激产生反应而形成。生物节律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探究生物节律与牙体硬组织发育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牙体硬组织发育缺陷性疾病的病因,为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物节律参与牙体硬组织发育和形成的过程,节律紊乱可影响牙釉质、牙本质形成,并分析生物节律通过生物钟基因调控牙体硬组织发育的相关机制,以期为牙发育异常疾病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 生物钟 生物节律 生物钟基因 牙釉质发育 牙本质发育
  • 作者: 李悦 冯向辉 胡文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PI)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组织与菌斑相关的病理状态,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进行性支持骨组织丧失为特征。近年来,PI与天然牙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在动物实验和一定数量的人体试验中得以描述,本文对现有文献报道的PI与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差异进行综述,并试图寻找两种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差异。总体而言,PI中炎性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ICT)范围比牙周炎更大,一直延伸到牙槽嵴,结缔组织内有密集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含有更多数量的破骨细胞,但ICT内的血管密度小于牙周炎;另外,PI病变组织中发现异物的存在。两种疾病在炎症浸润、血管、骨丧失、异物方面的组织病理学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为何PI的进展较牙周炎更迅速,提示PI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PI进展至关重要。此外,针对特定炎症细胞的靶向治疗或可成为PI治疗的新方向;减少因摩擦或电化学腐蚀释放到种植体周组织中的钛颗粒有助于预防PI。

  • 标签: 牙周炎 种植体周炎 组织病理学 炎症细胞浸润 钛颗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属于微观形态学,是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特征为主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医学生形态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观形态学线上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学生学期终末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学期终末成绩为(81.7±13.1)分,61名学生中,13名(21.3%)学生达到优秀(≥90分),59名(96.7%)学生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7名(60.7%)、45名(73.8%)、37名(60.7%)、41名(67.2%)和42名(68.9%)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程对镜下结构观察识别、病理特征记忆、知识理解、团队合作和互动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见,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实验课程效果较好,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线上课程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组织学分级是骨和软组织肉瘤指导治疗和预测肿瘤预后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WHO推荐的骨和软组织肉瘤组织学分级方法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进行相应治疗。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肿瘤精准治疗需求的提升,以肉瘤复杂指数(CINSARC)为代表的分子分级方法也被大家有所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骨和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分级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就CINSARC分子分级系统的构成、应用和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临床和病理医师对骨和软组织肉瘤分子分级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评估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国内人群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泻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76例抗tTG抗体阳性同时行十二指肠活检的成年乳糜泻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清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泻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在76 例患者中,10例被认为是潜在乳糜泻,66例有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患者中,4例为Marsh Ⅰ级,6例为Marsh Ⅱ级,56例为Marsh Ⅲa-c级。统计分析显示,成人乳糜泻的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抗tTG抗体滴度≥5倍正常值上限(ULN)时,诊断乳糜泻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2.9%;抗tTG抗体滴度≥8倍ULN时,诊断绒毛萎缩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90.0%。超过10倍ULN的抗tTG抗体滴度对诊断成年人乳糜泻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该临界值可与临床判断相结合来诊断乳糜泻,这可能有助于避免侵入性内窥镜检查。

  • 标签: 乳糜泻 血清学 抗体 病理学
  • 作者: 张云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楚雄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云南 楚雄675000
  • 简介:目的:对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对结直肠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签法指导下,将选取研究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调查发现,2组患者均确诊为:结直肠腺癌,且均为同一时间阶段收入,即: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样本数总计100;在二次研究性诊断时,将多层螺旋CT技术为对照组提供,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技术为实验组提供,各组收纳50例,对比2组诊断准确率(直肠癌、升结肠癌、降结肠癌、横结肠癌)。结果:关于结直肠腺癌诊断准确率,对实验组进行评测,数据(94.00%,47/50)和对照组(64.00%,32/50)比较,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在提高准确率,保障结直肠腺癌患者生命安全方面,相较多层螺旋CT技术,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技术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直肠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典扩散方程建模求解,设计并研制脑组织通道磁示踪成像分析仪。材料与方法建立信号源导入系统,设计多频段射频激发与信号采集单元,开发图像处理、建模计算与可视化模块,集成脑组织通道磁示踪成像分析仪。将12只成年雄性斯普拉-道来氏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传统磁示踪法技术方案(n=6)与本研究系统方案(n=6)进行探测,计算并比较扩散系数和容积占比等参数,对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ISF)引流过程进行可视化。结果该仪器可同步提供鼠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结构参数及其内分子扩散情况,实现ISF引流途径的全脑示踪。相对于传统技术方案组,本研究系统组扩散系数和容积占比均下降(P均<0.01),且两个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均减小。结论脑组织通道磁示踪成像分析仪的研发将ECS探测过程标准化、自动化,使得探测结果更加稳定、更趋向于真实水平,为后续兼容电阻抗、化学等多种信息的ECS探测仪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脑细胞外间隙 磁示踪 组织间液 系统设计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拔牙后美学区软硬组织常存在缺损,种植修复治疗时组织再生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如何获得种植体周围充足、健康的软硬组织是获得种植修复美学效果和长期成功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种植修复病例,患者缺牙区软硬组织缺损明显,一期种植手术应用血浆基质骨块进行引导骨再生,同期植入种植体;临时修复体软组织塑形后,应用血浆基质膜恢复尚有欠缺的软组织轮廓,最终完成修复。结果显示,应用血浆基质制品重建美学区软硬组织轮廓,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领域,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发展迅速,其可避免第二术区、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及疼痛,而且不受组织量的限制,可以治疗软组织缺损范围较大的病例。本文介绍可作为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组织学相关研究、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为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龈退缩 移植物 脱细胞真皮基质 软组织增量 结缔组织移植 游离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软组织的散发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软组织散发型AVM病例8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关指标情况,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26岁。发病部位包括头颈部(34例)、四肢(上肢24例,下肢17例)和躯干(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病变处有特征性搏动、震颤、温度升高,局部可出现疼痛、溃疡或反复出血,严重者因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致心力衰竭;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出AVM的高流量特征;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镜下病变组织累及皮肤附属器及深部脂肪、肌肉组织,其内可见畸形血管增生,多散在分布,管腔不规则扩张,管壁厚薄不一,但大多较厚,血管壁玻璃样变、黏液样变,可见炎细胞浸润、出血、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少见;畸形血管周围可见簇状增生肌性小血管;病变内血管均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RG,管壁内肌纤维和平滑肌组织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弹力纤维染色显示畸形动脉壁内不完整血管壁内弹力层;15例行PIK3CA基因检测,1例(1/15)存在突变(突变率6.7%)。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获随访73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15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软组织的散发型AVM是高流速脉管畸形的典型病变,可见畸形动脉和簇状增生的小血管;因其在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的显著不同,病理诊断常需与先天性血管瘤、肌内血管瘤-毛细血管型、PTEN软组织错构瘤以及普通型静脉畸形等相鉴别;极少数病例可涉及PIK3CA基因突变,提示AVM中可能存在PI3K信号通路异常,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AVM术后复发率高,需长期随诊。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肿瘤,儿童发病率为(3~5)/100万,成人发病率不足1/100万。LCH致死率低,但可引起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公认针对成人患者的治疗推荐。自2013年欧洲组织细胞协会发布了成人LCH的管理建议以来,近年陆续报道了多项成人LCH队列研究。此外,随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中的基因突变陆续被发现,各种新型靶向药物也逐渐投入使用。本文就近10年成人LCH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是否通过介导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大鼠肺组织损伤。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选择15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通过气管内滴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悬液诱导构建SP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AL低剂量组(30 mg/kg)、SAL高剂量组(60 mg/kg)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S)组(15 mg/kg),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W/D);HE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组织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NF-α、IL-1β、IL-6、IL-18及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F-κBp65、磷酸化NF-κBp65(phosphorylated NF-κBp65,p-NF-κBp65)、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经气管滴注Kp悬液成功构建SP大鼠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水肿严重,W/D值升高(P<0.05),肺泡结构松散不完整,肺泡壁水肿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升高,BALF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18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及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AL低、高剂量组及DXMS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逐渐改善,W/D值降低(P<0.05),肺泡结构逐渐完整,肺泡壁水肿程度逐渐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BALF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1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及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高剂量SAL及DXMS改善SP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逐渐增强(P<0.05)。结论SAL可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由Kp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 标签: 红景天苷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 重症肺炎 肺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菌移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粪菌移植组(B组)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组(C组),每组10只。B、C组通过腺嘌呤灌胃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模型。建模后,B组进行粪菌移植干预,A、C两组进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生长情况、毛发、精神活动状态,并测量小鼠体重。干预结束后3 d处死小鼠,检测其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光镜观察肾脏、结肠病理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单标法检测小鼠结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分布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小鼠的尿素氮、血清肌酐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小鼠的尿素氮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水肿,部分肾小管萎缩,肾小管管腔稍有扩张。C组小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疏松,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B组小鼠的结肠组织肠黏膜下层疏松水肿,间隙稍增大,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数量稍减少。C组小鼠的结肠组织肠黏膜下层明显疏松水肿,其间隙明显增大,出现局灶性肠黏膜坏死,杯状细胞被破坏,纤维组织增生。B、C组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claudin-1表达均减少,C组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部分claudin-1缺失。结论粪菌移植可调节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道结构以及对延缓小鼠肾脏衰竭的效果。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粪菌移植 小鼠 模型,动物
  • 作者: 赵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大健康》2023年第5期
  • 机构:山东省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22
  • 简介:目的:探析远红外治疗凝胶对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23年2月-2023年3月本院纳入诊治的218例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双号将2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远红外治疗凝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3%(105/10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0%(92/10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0.89±0.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55±1.59),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实施远红外治疗凝胶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红外治疗凝胶;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小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小肾肿瘤患者79例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CEUS动态图像绘制肿瘤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取造影剂到达肿瘤病灶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增强速率、消退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EUS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VTQ检查获得肿瘤及周围背景肾组织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分析VTQ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CEUS联合VTQ鉴别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79例小肾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27例,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肾嗜酸性细胞瘤9例;恶性肿瘤52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肾乳头型细胞癌14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CEUS联合VTQ诊断小肾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6.90%,特异度为1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为0.855~0.977。结论CEUS联合VTQ能应用于小肾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超声检查 静脉造影 血流灌注 弹性 诊断,鉴别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