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中国急救人员电话指导心肺复苏(telepho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CPR)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导致T-CPR实施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采用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以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中国六大地理分区中分别抽取共计20个城市,通过匿名在线电子问卷的方法调查各城市急救人员对T-CPR的认知及实施情况。根据T-CPR实施频率分为常规T-CPR组和非常规T-CPR组。分别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施T-CPR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共1 191人填写问卷,T-CPR的知晓率为80.94%。960人知晓T-CPR且问卷填写完整纳入研究。常规T-CPR组(401人),非常规T-CPR组(559人)。939人(97.81%)认为对于能够通过电话判定的心脏骤停,应该实施T-CPR。②401人(41.77%)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实施T-CPR,其中237人(24.68%)总是实施T-CPR,164人(17.08%)经常实施T-CPR。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87,95%CI:1.235~2.587,P=0.002)、年龄(OR=1.025,95%CI:1.004~1.047,P=0.020)、专业背景为临床医学(OR=2.926,95%CI:1.387~6.171,P=0.005)、电话调度员(OR=5.305,95%CI:3.463~8.126,P<0.01)、使用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MPDS)(OR=1.941,95%CI:1.418~2.656,P<0.01)、有T-CPR制度或流程(OR=3.879,95%CI:2.652~5.674,P<0.01)是急救人员实施T-CPR的有利因素。④常规T-CPR组实施T-CPR的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曾经接受T-CPR培训(67.08%)、认为T-CPR能够提高生存率(63.59%)、有标准的T-CPR流程(63.09%)。非常规T-CPR组中急救人员未实施T-CPR的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担心旁观者依从性(42.04%)、担心旁观者心肺复苏质量(38.28%)、担心医疗纠纷(36.14%)。结论急救人员T-CPR的知晓率和实施率仍然有待提高。T-CPR的实施需要依靠具备临床医学背景的电话调度员、明确的T-CPR制度、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MPDS等专业辅助工具。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认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有利于T-CPR的实施。

  • 标签: 心脏骤停 电话指导心肺复苏 横断面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重症脓毒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指导,研究组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液体复苏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终点事件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研究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比75.00%(24/32)],研究组患者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4/32)比59.37%(19/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降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发生率。

  • 标签: 超声检测 液体复苏 重症脓毒症 终点事件
  • 简介:摘要超声能可视化评估颅脑结构,可评估颅内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及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脑血管痉挛、体循环等。重症超声可帮助临床医生明确神经系统原发损伤,通过床旁、实时、无创的评估与监测,预防和有效管理神经系统继发损伤,指导脑保护措施的实施并评估疗效。

  • 标签: 重症超声 脑保护
  • 简介:摘要超声能可视化评估颅脑结构,可评估颅内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及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脑血管痉挛、体循环等。重症超声可帮助临床医生明确神经系统原发损伤,通过床旁、实时、无创的评估与监测,预防和有效管理神经系统继发损伤,指导脑保护措施的实施并评估疗效。

  • 标签: 重症超声 脑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岩下窦(IPS)的DSA图像,探讨其对血管内治疗CCF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的76例CCF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过程及全脑DSA图像。依据Barrow分型将患者分为直接CCF组(52例)、间接CCF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患侧IPS的显影情况,比较IPS全程显影患者中直接CCF、间接CCF患者IPS汇入颈内静脉(IJV)的位置,分析经IPS行血管内治疗CCF的疗效。结果间接CCF组患者中IPS显影不良者所占比例(45.8%,11/24)明显高于直接CCF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全程显影的56例CCF患者中,除1例患者IPS直接汇入椎静脉丛(VVP)而与IJV无连接外,直接CCF组、间接CCF组患者中IPS颅内汇入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间接CCF患者均首选经IPS栓塞,其中13例IPS全程显影者超选时均比较顺利(开通率为100%),微导管到位耗时较短(平均32 min);11例IPS显影不良的患者术中使用泥鳅导丝引导以及微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开通5例(开通率为45%),微导管到位耗时较长(平均69 min)。结论间接CCF有较高的IPS闭塞率,造影侧位及3D成像可见IPS与颈内动脉岩骨段呈近似平行关系,掌握IPS的走行及其末端汇入IJV的位置关系,对于经静脉途径将微导管通过显影不良的IPS进入海绵窦进行介入栓塞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岩下窦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 标签: 母亲暴露 感染 母乳喂养 共识
  • 简介:摘要手术室在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用药错误风险。手术室用药错误类型包括处方/医嘱开具错误、处方/医嘱传递错误、调剂错误、标签错误、配制错误、给药技术错误、监测错误、药品储存错误和基数药品设置错误等。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手术室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调剂和分发、给药与监测及药品管理等环节中。手术室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实施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制定标准化标识和流程、建立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推荐手术药房管理模式、加大临床药学支持力度、手术室内药品分区存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规范药品养护管理、倡导安全用药文化、加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参与手术室药品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人员。

  • 标签: 手术室 用药错误 指导原则
  • 作者: 李军 于泳浩 马虹 王东信 王英伟 刘存明 刘敬臣 杨建军 李金宝 欧阳文 徐军美 韩如泉 黑子清 嵇富海 缪长虹 邓小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325027,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30005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40,江苏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南京 210029,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 45005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20008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长沙 4100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长沙 4100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10005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中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循环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改善患者结局的治疗策略。重症超声以改善组织灌注为根本方向,实施目标-目的分层管理,区分表象与本质;通过连续监测、整合临床信息、动态评估,快速筛查休克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病因;优化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中的再损伤;最终,实现器官化治疗和保护。重症超声图像的解读、病因分析和病情判断、治疗决策的形成、治疗方向和强度的精细调节,离不开对重症医学规律和疾病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

  • 标签: 重症超声 血流动力学 儿童
  • 简介:摘要Nita G Forouhi及其同事认为,尽管在营养研究和制定指南方面存在困难,但公众越来越能理解膳食脂肪和整体饮食的复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是急性全身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有必要继续传播该疾病的诊治和管理知识,以使每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具备相应急救知识技能。本版指导意见与当前最新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治信息保持一致,从定义、诊断标准、严重度分级、诱因和协同因素及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肾上腺素肌内注射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措施,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患者应转诊至专科医师来评估潜在诱因,并接受健康教育以预防复发和进行疾病自我管理。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指导意见 肾上腺素 诱因 食物 昆虫毒液 药物
  • 简介:摘要病理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但IBD的病理形态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同时病理医生接受培训程度与诊断水平也参差不齐,诊断准确率难以把握。本文就IBD诊断及相关问题提供病理诊断专家指导意见,旨在提高病理医生对IBD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 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指导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家系进行产前诊断,为SMA产前分子诊断提供遗传咨询指导意见。方法纳入2016年至2019年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21个家系开展研究,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技术检测SMN基因的拷贝数。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技术排除母源污染。结果21个家系共23次妊娠的产前诊断结果显示14例胎儿为SMA携带者,1例为患儿,8例为正常人。44例携带者父母样本中共发现3例"2+0"携带者(SMN1基因为2拷贝,但2个拷贝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另一条染色体SMN1等位基因缺失)。结论MLPA技术可准确评估当前胎儿患SMA疾病风险。遗传咨询时应高度重视"2+0"携带者家庭生育SMA患儿潜在风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意见,降低SMA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症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对儿童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救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过。重症超声用于评估和指导治疗全过程。结果重症超声在床旁评估患儿的肺部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结合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指导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流动力学管理、抗感染策略选择及脱机等各环节,最终患儿救治成功。结论重症超声可全面评估重症患儿的呼吸、循环和器官功能,深化PICU医师对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理解,在治疗的过程中体现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重症超声 儿童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我国人口中寿命最长和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亟需针对此人群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在老年人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整合多种方法开展老年人特殊健康特征分析,获取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规律。本期“老年流行病学”重点号文章围绕老年人群慢性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死亡等识别出一系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内暴露指标等可修饰性危险因素,以期为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持续关注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等传统老年健康问题,也要重视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 标签: 老年人群 流行病学 健康老龄化
  • 简介:摘要胰腺癌作为目前最致命的人类肿瘤类型,其生物学上的侵袭性、早期发现策略的空白和有效治疗手段的缺乏是导致胰腺癌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胰腺癌,有效预测胰腺癌的复发及预后,探索关键的治疗靶点是新时代胰腺癌研究的重中之重。大规模的基因组研究对了解胰腺癌关键驱动基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后基因组时代,通过对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体液进行蛋白测序,将逐渐开创一个精准诊治胰腺癌的新时代。目前全球范围以胰腺外科为主的胰腺癌多学科诊疗(MDT)医疗团队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等大规模公开数据库,结合各中心小规模测序数据,逐渐揭开胰腺癌在不同生物过程中的核心肿瘤标志物,进而为临床转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指导

  • 标签: 胰腺癌 生物信息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