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作者: 熊传龙 张继国 王华东 刘洋 汪旸 马景 汪春雷 李晓茜 李洪兴 张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农村饮水监测室,北京 1022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共营养与政策标准室,北京 100050,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合肥 23060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郑州 450016,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9,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石家庄 050021,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与大骨节病室,济南 250014,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砷室,西安 7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总氟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氟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氟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氟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氟含量在0.3 ~ 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抽取调查村8 ~ 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及总氟量;根据儿童总氟量与氟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氟量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氟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 ~ 2.85 mg/L;共检查3 043名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 0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 ~ 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总氟量分别为(0.83 ± 0.66)、(1.13 ± 0.61)、(1.96 ± 0.89)mg/d。8 ~ 12岁儿童每日总氟量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 ~ 12岁儿童每日总氟量的BMD与《人群总氟量》(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 标签: 饮水 基准剂量 总摄氟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锝显像初诊为Graves甲亢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0例,年龄(40.33±11.85)岁。对所有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尿碘、尿肌酐浓度的测定,依据尿碘水平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尿碘水平组(≤100、101~249、≥250 μg/gCr);根据检查前2周患者是否食用海产品情况分为海产品食用组和无海产品食用组。所有患者行SPECT/CT显像,计算甲状腺与颈部软组织的放射性计数(T/C)比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低、中、高尿碘水平组患者的T/C比值分别为24.18±8.43、20.35±6.94、16.81±4.93,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P=0.006)。低、中尿碘水平组的T/C比值均高于高尿碘水平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2.38,P=0.003、0.019),低、中尿碘水平组的T/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碘水平与T/C比值呈负相关(r=-0.24,P=0.023)。(2)海产品食用组与无海产品食用组尿碘水平的M(P25,P75)分别为229.2(163.06,400.16)、178.97(118.86,245.54)μg/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4);2组的T/C比值分别为16.65±6.41、21.0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03)。结论Graves甲亢患者尿碘水平升高显著抑制其甲状腺锝功能,甲状腺锝显像前食用海产品会提高患者的尿碘水平。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尿碘浓度 甲状腺摄锝功能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不同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8-2019年,依据青海省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共抽取1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1个村,每个村抽取20户世居者,采集每户家庭盐样、每个家庭成员24 h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在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生活饮用水,检测水碘。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水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以表示)和尿碘中膳食碘占比,比较不同生产方式(农业区和牧业区),不同地理环境(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和青南高原),不同民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不同经济水平(<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共调查280个家庭999人,其中男性511人、女性488人。各调查点水碘中位数均< 10 μg/L,均为环境缺碘地区。共采集盐样280份,盐碘中位数为26.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100%(280/280)。共检测尿样999份,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92.5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农业区(n = 643)、牧业区(n = 356)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8.53、33.44 μ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99,P > 0.05)。河湟谷地(n = 448)、柴达木盆地(n = 125)、祁连山地(n = 157)、青南高原(n = 269)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5.38、33.30、32.98、34.79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883,P < 0.05);其中,河湟谷地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低于青南高原(P < 0.05)。各民族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647,P < 0.05),撒拉族(n = 68)和藏族(n = 239)较高,分别为37.21和32.21 μg。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n = 194、221、302、282)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38.97、17.01、30.86、33.14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407,P < 0.05)。各类人群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范围为5.35% ~ 15.54%。结论青海省人群碘营养适宜,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水平有关。但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较低,食用碘盐仍是人群的主要碘途径,也是青海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盐类 膳食 尿 饮用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对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峰值氧量(VO2peak)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的HFmrEF患者,采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恩格列净组和常规治疗组。根据指南对入选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调整,恩格列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10 mg,每日1次,口服)。主要终点为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VO2peak,次要终点包括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其他参数、6 min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分。结果最终入选患者112例,年龄69(57,78)岁,男性84例(75.0%)。其中常规治疗组55例,恩格列净组5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压、心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NT-proBNP、托拉塞米日剂量、合并用药、CPET各参数以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有冠心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恩格列净组患者的VO2peak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3),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34),氧效率斜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38);NT-pro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20),6 min步行距离大于常规治疗组(P=0.037),KCCQ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8)。结论恩格列净可改善HFmrEF患者的VO2peak。

  • 标签: 心力衰竭 运动耐量 恩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类军事化耗平衡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住奇数病室的50例设为对照组,入住偶数病室的50例病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行内分泌专科护理与糖尿病护理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2型糖尿病常规模式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类军事化能量耗平衡自我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2型糖尿病病例耗平衡知信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值、餐后及空腹血糖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管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类军事化耗平衡自我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促升该类病例的耗平衡知信行水平,取得更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受到了患者高度认可的健康管理方式。

  • 标签: 类军事化管理 摄耗平衡 自我管理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碘率和99Tcm显像与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甲状腺24 h碘率分为A组(≤50%)、B组(50%~80%)、C组(≥80%),按照碘率曲线趋势分为高峰前移组(6 h/24 h碘率比值>1)和无高峰前移组(6 h/24 h碘率比值≤1),根据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为1组(≤30 g)、2组(30~60 g)、3组(≥60 g)。比较不同类型分组患者131I治疗效果。结果132例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88.6%(117/132),总治愈率为78.0%(103/132),未愈率为22.0%(29/132)。三组不同24 h碘率患者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甲状腺24 h碘率越低,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越显著,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越明显,治疗效果越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峰前移组治愈率(13/29,44.8%)明显低于无高峰前移组(90/103,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1)。三组不同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2,P<0.001)。结论随着甲状腺的质量增大,平均24 h碘率越高,高峰前移越明显,其治愈率逐渐减低,未愈率增高,甲减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摄碘率 99Tcm显像 131I治疗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碘率和99Tcm显像与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甲状腺24 h碘率分为A组(≤50%)、B组(50%~80%)、C组(≥80%),按照碘率曲线趋势分为高峰前移组(6 h/24 h碘率比值>1)和无高峰前移组(6 h/24 h碘率比值≤1),根据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为1组(≤30 g)、2组(30~60 g)、3组(≥60 g)。比较不同类型分组患者131I治疗效果。结果132例患者首次131I治疗后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88.6%(117/132),总治愈率为78.0%(103/132),未愈率为22.0%(29/132)。三组不同24 h碘率患者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甲状腺24 h碘率越低,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越显著,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越明显,治疗效果越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峰前移组治愈率(13/29,44.8%)明显低于无高峰前移组(90/103,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1)。三组不同甲状腺99Tcm显像质量分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2,P<0.001)。结论随着甲状腺的质量增大,平均24 h碘率越高,高峰前移越明显,其治愈率逐渐减低,未愈率增高,甲减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摄碘率 99Tcm显像 131I治疗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蛋白激酶A(PKA)、钠碘转运体(NIS)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THSR-环磷酸腺苷(cAMP)-PKA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体质量(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适碘(NI)组、重度低碘(SID)组、中度低碘(MID)组、中度高碘(MIE)组、重度高碘(SIE)组,每组22只。另选取22只雄性Wistar大鼠,喂养情况与NI组一致。饲养3个月时,收集雌鼠24 h尿样,并将雌鼠与雄鼠合笼(5 ∶ 1),交配后,每只雌鼠单独喂养,在生育10 d时,处死哺乳期大鼠取甲状腺、乳腺组织。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甲状腺和乳腺组织TSHR、PKA及NIS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TSHR、PKA、磷酸化PKA(p-PKA)及NI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I组比较(162.59 μg/L),SID、MID组雌鼠尿碘中位数(3.16、6.36 μg/L)均较低,MIE、SIE组雌鼠尿碘中位数(2 356.27、11 507.29 μg/L)均较高(P均< 0.01)。HE染色可见,不同碘水平对甲状腺滤泡产生不同的影响:NI组多为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滤泡;MID组小滤泡增多,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或立方,滤泡腔变小,胶质减少;SID组滤泡变小,上皮细胞呈柱状或高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或缺如;SIE、MIE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多形性变化,既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又有部分小滤泡增生。不同碘水平对乳腺大导管也产生不同的影响:与NI组相比,SID、MID组乳腺大导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而MIE、SIE组纤维化明显减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73、92.37、115.75,P均< 0.01);乳腺组织TSHR、PKA、NIS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0.25、39.63、14.92,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碘营养水平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TSHR、PKA、p-PKA、NIS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14、6.73、8.48、4.51,P均< 0.05),其中MIE、SIE组TSH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I组(P均< 0.05);SID、MID组PK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I组(P均< 0.05);SID组p-PK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但SIE组低于NI组(P均< 0.05);SID组NI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I组(P < 0.05)。结论哺乳期大鼠高碘摄入时乳腺组织TSHR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低碘摄入时PKA、N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哺乳期大鼠乳腺组织可能通过TSH-TSHR-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碘的摄入,从而对自身及子代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蛋白激酶A 钠碘转运体 大鼠 哺乳期 乳腺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导致<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家庭及社会均造成较大疾病负担。儿童CAP病原体构成多样,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异。胸部X射线片(CR)对辅助诊断儿童CAP,具有经济、快速、利于动态监测等优势。笔者拟就病毒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行性感冒(Flu)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细菌性[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葡萄球菌(SA)、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及非典型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 3类儿童CAP的临床特点及其CR特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辅助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CAP及其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并且对CR诊治常见病原体感染所致CAP患儿的临床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肺炎,细菌性 社区获得性肺炎 非典型病原体 胸部X射线摄片 X线影像增强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碘率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体内残留活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接受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178例DTC患者[男63例,女115例,年龄(39.8±11.4)岁],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碘率测定和甲状腺显像。根据甲状腺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残余甲状腺(简称残甲)组、少量残甲组、明显残甲组,分别于患者服用治疗剂量131I后即刻、24 h、48 h及72 h测量辐射剂量当量率,估算体内残留131I活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残甲组间甲状腺碘率和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甲状腺碘率、131I治疗剂量与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关系,并建立甲状腺碘率与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回归方程。结果无残甲组(45例)、少量残甲组(101例)和明显残甲组(32例)间3 h甲状腺碘率分别为(4.77±1.46)%、(5.53±1.70)%和(8.9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5,P<0.01);3组间24 h甲状腺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54±0.88)%、(3.41±2.55)%、(13.52±8.59)%;F=91.52,P<0.01];3组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分别为(81.70±25.61)、(108.24±51.58)和(283.07±133.72) MBq(F=92.84,P<0.01)。甲状腺碘率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呈正相关(3 h:r=0.753, 24 h:r=0.817,均P<0.01),甲状腺3 h、24 h碘率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8.88x-38.42和y=13.87x+67.01,当3 h甲状腺碘率大于24.01%或24 h大于15.18%时,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很可能超过400 MBq。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与131I治疗剂量间没有相关性(r=0.119,P>0.05)。结论甲状腺碘率可以用来预测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在治疗后72 h的体内残留131I活度。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碘盐饮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浓度和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其中男59例、女130例,年龄(43.7±12.2)岁。根据131I治疗前4周是否行碘盐饮食将患者分为正常碘盐饮食组和限碘盐饮食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尿碘浓度、碘率和肿瘤危险度分层的差异。此外,根据尿碘浓度将患者分为2组:a1组,尿碘<200 μg/L;a2组,尿碘≥200 μ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碘浓度的因素。结果正常碘盐饮食组和限碘盐饮食组患者尿碘浓度分别为(140.53±76.66)和(121.74±74.64) μg/L(t=1.67,P=0.489);2组碘率如下:(3.77±1.06)%和(3.42±0.97)%(2 h)、(3.33±1.07)%和(3.21±1.15)%(4 h)、(2.90±2.60)%和(3.23±2.94)%(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2.33、0.68、-0.81,均P>0.05);2组年龄(t=0.56,P=0.889)、性别(χ2=1.33,P=0.250)、肿瘤危险度分层(χ2=0.14,P=0.70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危险度分层与尿碘浓度有关[比值比(OR)=3.914(95% CI:1.505~10.176),P=0.005]。结论正常碘盐饮食对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浓度和碘率或无影响。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氯化钠,膳食 尿
  • 作者: 王任飞 高再荣 欧阳伟 陈文新 楼岑 韦智晓 林岩松 谭建 张瑞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靶向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280 ,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福州 35000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杭州 310016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宁 5300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碘能力与131I清除不能手术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31家单位核医学科行131I清灶治疗的138例DTC患者(男42例,女96例;年龄8~74岁)的临床资料。以清灶治疗时131I显像病灶靶/非靶(T/NT)比值代表其碘能力,以131I治疗前后病灶在影像上的径线变化评价该次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对可能影响131I清灶疗效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病灶T/NT比值预测清灶无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共统计1 165次疗效评估。在653次平面显像评估中,CR、PR、SD和PD 4个疗效组间病灶T/N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在512次断层显像评估中,有39次(7.6%)CR、337次(65.8%)PR、117次(22.9%)SD和19次(3.7%)PD,4组间病灶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P<0.01)。此外,年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及服131I剂量也是影响131I清灶疗效的因素(F值或χ2值为2.561、7.095、8.79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转移时的年龄越大[比值比(OR)=1.034,P=0.022]、病灶T/NT比值越低(OR=1.086,P=0.006),131I清灶疗效越差。病灶T/NT比值预测清灶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阈值为6.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7%(107/136)、73.1%(275/376)。结论131I治疗DTC转移灶疗效显著,患者确诊转移时年龄、病灶T/NT比值是清灶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T/NT比值低于6.2时,预示131I清灶无效的概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氧量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心脏储备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氧量[峰值氧量(VO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心率变异性[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体适能指标恢复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VO2peak、VO2AT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DNN高于常规组,LF/HF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肢体柔韧性、有氧耐力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0%,2/50)低于常规组(18.00%,9/50),P<0.05。结论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中,可增加氧量,调节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功能,改善功能性体适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 心率变异性 摄氧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片的必要性和内固定松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男307例,女195例;年龄为(60.0±27.2)个月;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224例,Ⅲ型278例。随访中有52例发生松动(设为内固定松动组),余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的460例设为内固定未松动组。测量并比较患者在术中与术后围手术期的肘关节X线片上克氏针间夹角(夹角1、夹角2)、克氏针有效固定比值(比值1、比值2、比值3)、干骺端骨干角α、肱骨远端前倾角β。收集其他可能影响内固定松动的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术后围手术期X线片示,克氏针间夹角1、夹角2(26.58°±14.22° vs. 26.75°±10.70°,41.85°±8.67° vs. 41.31°±7.79°)、克氏针有效固定比值1、比值2、比值3(0.904±0.182 vs. 0.887±0.206,0.897±0.119 vs. 0.895±0.142,0.890±0.035 vs. 0.889±0.076)、干骺端骨干角α(86.25°±2.74° vs. 85.52°±1.86°)、肱骨远端前倾角β(31.04°±0.97° vs. 29.54°±0.45°),以上项目术中与术后围手术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P=0.032)、骨折分型(P=0.041)和术后感染(P=0.004)是造成内固定松动的危险因素。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间固定牢靠,无骨折移位的风险,术后可考虑不再X线片。随访中内固定松动的风险与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和术后感染呈正相关。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围手术期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