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为肺出血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 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以诊断肺出血的86例为肺出血组,同期住院无肺出血的20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及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对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出血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65.1%(56/86)和90.1%(182/202),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肺出血组(χ2=26.241,P<0.01)。两组病例前3天液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1.811、1.840,P=0.350、0.073、0.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OR=2.304,95%CI:0.213~1.564,P=0.0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OR=3.143,95%CI:0.061~2.521,P=0.028)、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0.015~-0.005,P=0.001)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OR=0.337,95%CI:-1.657~-0.739,P=0.001)是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降低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监测及治疗,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肺出血。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肺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幅增加,有关其长期影响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研究旨在调查极低出生体重对社会经济结果的长期影响。方法纳入1980年至1982年在丹麦瑞斯医院出生的1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为研究对象,在2岁、4岁和18岁时进行随访,并与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NBW)及国家人群参考队列进行比较。同时从丹麦国家登记册中获得关于教育水平、经济独立和居住安排相关数据。此外,还使用了之前已发表的三个队列研究结果。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在4岁和18岁时,智力水平较低,出现严重学习困难的风险较高。与NBW人群相比,VLBW人群在30~36岁时受教育水平更低OR:1.7,95%CI:0.8~3.9;经济不独立OR:1.5,95%CI:0.6~3.7;独居OR:2.0,95%CI:1.0~3.8;三种结局的合并率更高OR:3.2,95%CI:0.7~15.8。结论研究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青年期有不良社会经济结局的趋势,但与儿童期比较,相对劣势变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儿及其孕母的基本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有19例患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总发生率17.27%;其中Ⅰ期8例,占42.11%,Ⅱ期7例,占36.84%,Ⅲ期4例,占21.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益生菌制剂、喂养方式、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羊水粪染、妊娠期糖尿病、产前应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均是影响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益生菌制剂、败血症及羊水粪染均是影响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NEC发生风险较高,且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新生儿窒息、益生菌制剂、败血症及羊水粪染是影响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围产期护理对孕产妇及胎儿的监护,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对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以尽可能降低NEC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早产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 500 g)与包括精神健康问题在内的长期不良结局的风险有关。该研究评估了VLBW与足月儿对照组之间的自我心理健康报告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探究了VLBW在14~26岁的心理健康变化。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6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88例对照组纳入研究,于26岁时完成优势和劣势问卷。对性别及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进行调整后,使用线性回归分析组间差异,并基于线性混合模型分析14~26岁期间的纵向变化。结果VLBW组的困难总分平均比对照组高1.9(95%CI:0.5~3.5),其中VLBW组的内化问题及其子量表中的情绪问题和外化问题及其子量表中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高于对照组。此外,在14~26岁,两组间情绪症状、同伴关系问题、外化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亲社会行为有所不同。结论在26岁时,VLBW组参与者与对照组相比,自我报告有更多心理健康劣势。VLBW组14~26岁情绪症状有所增加。但是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与对照组不同,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5家医院收治、出生体重<1 500 g且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s,AUR)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Q2组、Q3组、Q4组,比较4组患儿临床结局的差异。AUR指1种或多种抗生素使用日历天数/住院日历天数,标化每100住院日描述。结果共纳入1 623例早产儿,1 562例(96.2%)至少使用过一次抗生素,AUR中位值46.6/100住院日,Q1组[(0.0~24.1)/100住院日]406例,Q2组[(24.2~46.6)/100住院日]406例,Q3组[(46.7~77.8)/100住院日]406例,Q4组[(77.9~100.0)/100住院日)]405例。随AUR增加,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并发症、死亡、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4组严重并发症(校正OR=6.651,95%CI 4.285~10.323,P<0.05)、死亡(校正OR=89.274,95%CI 21.142~376.961,P<0.05)和严重神经系统损伤(校正OR=2.628,95%CI 1.213~5.696,P<0.05)的风险增加。结论对于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AUR越高,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越大。

  • 标签: 抗生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多中心研究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晚发型脓毒症(LOS)的发生概况及其不良预后。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收集并分析2018至2021年3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 639例VLBWI的一般资料、围生期情况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LOS,分为LOS组和无LOS组,LOS组根据是否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化脓性脑膜炎分为3个亚组。采用χ²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OS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6 639例VLBWI中男3 402例(51.2%),发生LOS 1 511例(22.8%),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及超早产儿LOS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92/1 176)和34.2%(378/1 105);LOS组死亡157例(10.4%),其中LOS并发NEC组死亡48例(2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S并发NEC组与病死率和3~4级脑室内出血(IVH)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增加均相关(OR=5.27、2.59、3.04、2.04,95%CI 3.60~7.73、1.49~4.50、2.11~4.37、1.50~2.79,均P<0.01);LOS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死率和3~4级IVH或PVL、中重度BPD发生率的增加均相关(OR=2.22、8.13、3.69,95%CI 1.30~3.77、5.22~12.67、2.49~5.48,均P<0.01),而LOS不并发NEC或化脓性脑膜炎组仅与中重度BPD发生率的增加相关(OR=2.20,95%CI 1.83~2.65,P<0.001)。排除污染菌后,血培养阳性共456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65例(58.1%),革兰阳性菌126例(27.6%),真菌65例(14.3%);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47例(32.2%),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例(15.8%),再次为大肠埃希菌39例(8.6%)。结论VLBWI的LOS的发生率较高,常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LOS与中重度BPD不良预后相关,并发NEC时预后差,病死率最高,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增加脑损伤的风险。

  • 标签: 婴儿,新生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晚发型脓毒症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