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性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2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向负值方向增大,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2,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均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视力 近视患病率 小学生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孝感市1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2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25例COVID-19确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临床分型分组,非重症组105例,重症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5例COVID-19确诊患者中,年龄为(47.5±11.3)岁,男57例(45.6%),重症率为16.0%(20/125)。患者起病时发热117例(93.6%),干咳96例(76.8%),乏力66例(52.8%)。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年龄[(52.9±12.3)岁比(46.5±10.8)岁]较大,有基础疾病者的比例更多[50.0%(10/20)比13.3%(14/105)],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45.0%(9/20)比22.9%(24/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 χ2=14.559, χ2=4.239;均P<0.05)。重症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为(0.8±0.4)×109/L ,白蛋白为(37.3±2.9) g/L,分别低于非重症组的(1.1±0.4)×109/L和(39.4±3.9) g/L,而中性粒细胞计数[(4.6±2.7)×109/L比(3.0±1.8)×109/L]、肌酐[(91.7±50.2) μmol/L比(69.7±17.8)μmol/L]、乳酸脱氢酶[(319.2±90.8) U/L比(232.9±65.4) U/L]、超敏C反应蛋白[36.2(18.3, 59.8)ng/L比13.3(4.8, 29.2) ng/L]均高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8、2.243、-3.357、-3.526、-4.051,Z=-2.896;均P<0.05)。114例(91.2%)患者早期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显示单发磨玻璃影或多发外周带磨玻璃影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111例(88.8%)患者接受抗菌治疗,58例(46.4%)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在4例危重型患者中,1例予无创通气,2例予有创通气,1例予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截至2020年2月13日,2例(1.6%)患者死亡,均为危重型。结论湖北孝感市收治的COVID-19重症病例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更易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炎症指标的升高。疑似病例应早发现、早就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和危重型发展。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雷电灾害是湖北经常出现的的气象灾害之一,其时常会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农村地区,防雷减灾较为薄弱,雷击事故发生频率更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湖北农村防雷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防雷减灾发展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农村 防雷现状 防雷减灾对策 湖北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湖北荆门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和京山县人民医院四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2 0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6.60%(932/2000);男性患者1297例(64.85%),为女性患者的1.85倍;其中≤12岁和>75岁患者中的男女比例比值最大,为3∶1。结石主要位于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占比较少,尿道不常见。结石成分主要草酸钙,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胱氨酸和磷酸铵镁结石不常见;仅在女性患者中发现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占0.5%~0.7%),同时女性磷酸铵镁成分明显比男性常见(P<0.001)。首发和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占比大体相似,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碳酸磷灰石结石常见,尿酸类和磷酸铵镁结石出现率不高,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不常见。结论湖北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成分和肾脏发病最为常见,男女结石部分成分存在差异,可为该地区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尿路结石 湖北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超声质控指标探讨湖北超声质控工作中面临的基本问题。方法依据2019年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湖北12家省部级医院、61家地市级医院和151家县区级医院质控数据,通过比较各级医院超声医师基本情况、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来反映湖北224家不同隶属关系医院的超声质控现状。不同级别(省部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上述超声质控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行两两间比较。结果本次抽样调查的2556名超声医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平均数量、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18,χ2=44.830、17.039、1208.716,P均<0.05);超声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990、40.390、21.877、54.520和5.740,P均<0.05);而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在地市级医院和县区级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P<0.05),而超声诊断符合率在各级医院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湖北不同隶属关系医院在超声结构质量指标中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超声医师学历和年龄构成比,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超声过程和结果质量指标,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将对提高我省超声诊断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质量控制 指标 管理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输出风险及其他各省从湖北输入疫情的风险。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14日我国各省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和湖北迁出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湖北疫情输出风险和其他疫情输入风险。结果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9 970例,其中湖北37 884例。湖北平均每天迁出至其他的指数为312.09,武汉和湖北其他市分别为117.95和194.16。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与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迁出至各省的人口迁徙指数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4和0.81;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人口迁出分别可解释线性模型71.2%、70.1%和66.3%的变异。湖北高输出风险时间集中在1月27日前,其中1月23日前的疫情输出风险主要来源于武汉,之后主要来源于湖北其他市。疫情输入风险排前3位的是湖南、河南和广东,累计风险指数分别为58.61,54.75和49.62。结论我国各省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湖北限制人口流出、各省加强对湖北迁入人员的检疫,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各省(除湖北)疫情持续传播风险。

  • 标签: 危险性评估 人口迁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湖北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从而探讨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湖北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框架下,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湖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收集医院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相应指标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横断面分析研究。调查时间为2019年9—11月。结果湖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有195家(80.91%)医院设立神经外科,其中三级医院87家(44.62%),二级医院108家(55.38%)。湖北共有神经外科编制床位10 209张,其中普通床位8 710张(85.32%),重症监护室(ICU)床位1 499张(14.68%);共有50个神经外科专科ICU 。武汉市神经外科专科床位数最多,为2 651张(25.97%)。湖北共有神经外科医生1 697人,护士3 725人;武汉市拥有神经外科医生507人(29.88%),专科护士1 126人(30.23%)。湖北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位于武汉市),6个博士学位培养基地,5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主要分布于重点高校的附属医院及军区总医院,且均在武汉市。结论湖北神经外科总体医疗资源丰富,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武汉市等大城市,个别城市神经外科发展滞后。

  • 标签: 湖北 神经外科(学) 横断面研究 医疗资源配置 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湖北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从而探讨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湖北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框架下,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湖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收集医院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相应指标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横断面分析研究。调查时间为2019年9—11月。结果湖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有195家(80.91%)医院设立神经外科,其中三级医院87家(44.62%),二级医院108家(55.38%)。湖北共有神经外科编制床位10 209张,其中普通床位8 710张(85.32%),重症监护室(ICU)床位1 499张(14.68%);共有50个神经外科专科ICU 。武汉市神经外科专科床位数最多,为2 651张(25.97%)。湖北共有神经外科医生1 697人,护士3 725人;武汉市拥有神经外科医生507人(29.88%),专科护士1 126人(30.23%)。湖北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位于武汉市),6个博士学位培养基地,5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主要分布于重点高校的附属医院及军区总医院,且均在武汉市。结论湖北神经外科总体医疗资源丰富,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武汉市等大城市,个别城市神经外科发展滞后。

  • 标签: 湖北 神经外科(学) 横断面研究 医疗资源配置 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退出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MMT门诊入组接受MMT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吸毒史、MMT等信息,对其MMT的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 716例MMT者,男女性别比为3.34∶1(20 557∶6 159);保持治疗时间为0.01~15.72年,中位时间为2.21(95%CI:2.16~2.26)年。截至随访终点,退出治疗比例为86.75%(23 175/26 716)。MMT者入组0~、2~、4~、9~和14~年累积保持治疗概率分别为67.61%、40.24%、30.03%、15.49%和6.5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退出治疗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少数民族(HR=1.66,95%CI:1.52~1.82)、有职业(HR=1.05,95%CI:1.01~1.08)、无强制隔离戒毒史者(HR=1.04,95%CI:1.01~1.09)、入组治疗年份为2016-2021年者(HR=1.46,95%CI:1.35~1.58);退出治疗风险较低的因素包括入组时年龄≥60岁者(HR=0.56,95%CI:0.42~0.7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HR=0.83,95%CI:0.75~0.91)、其他城市门诊(HR=0.90,95%CI:0.87~0.93)、吸毒年限≥20年(HR=0.72,95%CI:0.66~0.80)、日服药剂量≥90 mg(HR=0.73,95%CI:0.69~0.78)和入组治疗年份为2011-2015年者(HR=0.93,95%CI:0.89~0.97)。结论湖北MMT者退出治疗比例较高。退出治疗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MMT者的日服药剂量是在安全情况下可加以干预的因素,应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维持在较高服药剂量。

  • 标签: 美沙酮维持治疗 退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我国COVID-19疫情发展规律,分全国、湖北、中国其他地区(以下简称"湖北域外地区")三类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方法使用传染病动力学中的分块房室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参数,用定参后的模型对未来疫情发展进行模拟。结果湖北湖北域外地区模型拟合参数及在不同人群中的转移模式具有一定地理差异性,湖北域外地区显示出更好的态势。预测湖北湖北域外地区现有确诊病例降至0人的时间分别为2020年5月和2020年4月。结论预测疫情可于2020年5月下旬结束,充足的医疗资源投入和对疑似人群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排查,对控制疫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预测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我省水环境正面临极大的威胁,严重制约着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湖北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湖北水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环境监测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高分辨质谱(HRGC-HRMS)法测定湖北某地区26名居民血清中12种二噁英类PCBs(dl-PCBs)和6种非二噁英类PCBs(ndl-PCBs)的污染水平。总dl-PCBs(Σdl-PCBs)的浓度范围为366.30~4 945.77 pg/g 脂肪,平均值为2 093.76 pg/g 脂肪,PCB 118为dl-PCBs的主要异构体。总ndl-PCBs(Σndl-PCBs)的浓度范围为2 671.32~20 626.26 pg/g 脂肪,平均值为12 505.45 pg/g 脂肪,PCB 153为ndl-PCBs的特征异构体。血清中Σdl-PCBs的平均浓度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s=0.574,P=0.002)。按毒性当量(TEQ)计,总TEQ(ΣTEQdl-PCBs)含量范围为0.07~8.69 pg/g 脂肪。

  • 标签: 血清 多氯联苯 负荷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指标引入医院效率评价,分析DRG对效率值的调整效果,并对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效率值与DRG效率指标的异同。方法利用湖北三级医院2017年和2018年的DRG试点数据及其他报表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实际开放床位数、在职员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和医疗收入为投入指标,采用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次、DRG权重和DRG组数为产出指标,组合不同指标建立7个模型,以Bootstrap-DEA效率评价方法计算医院效率。结果以传统方法计算的效率值存在医院级别越高效率越低的现象,县属医院、市属医院、省属医院的效率值分别为0.83、0.74、0.71(P<0.01)。将DRG权重和组数作为产出指标进行DEA分析,县属医院、市属医院、省属医院的效率值分别为0.95、0.94、0.96(P=0.20)。县属医院、市属医院、省属医院的DRG效率指数分别为1.42、1.11、1.00(P<0.01),级别越高效率越低,而采用DEA计算的效率值则分别为0.84、0.82、0.86(P=0.58)。结论以传统方法计算的效率值存在系统性偏差,会出现医院级别越高效率越低的现象。将DRG权重和组数作为产出指标进行DEA分析,可以有效校正这一偏差。研究结果为开展DRG管理下的医院效率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数据包络分析 医院效率 风险调整 效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湖北襄阳市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监测结果。方法2014-2018年,按照《湖北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每年选取襄阳市内5个村作为监测点。每年每个监测点,采用多点选样混匀后四分法采集8户家庭煤样,检测煤砷含量;采集10名成人(男女各半)尿样,检测尿砷含量;普查居民燃煤型砷中毒病情。结果2014-2018年,煤砷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72,P < 0.05),其中2018年煤砷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年份(P均< 0.05);成人尿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7,P > 0.05)。5年间共检出燃煤型砷中毒可疑病例266例、轻度736例、中度633例、重度18例,各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4,P > 0.05)。结论2014-2018年襄阳市燃煤型砷中毒检出率较为稳定,高砷煤管理初见成效,还需进一步加强病情监测、能源多元化改造以及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以进一步完善燃煤型砷中毒的预防管理机制。

  • 标签: 砷中毒 监测 防治管理
  • 简介:摘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湖北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2009—2018年湖北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共计7 329例,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1.25/10万,2018年达到最高峰,发病数为1 758例,发病率为2.98/10万,占10年总发病数的24.0%;男女发病例数分别为4 473和2 856例,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0~60岁均有发病,以<15岁人群为主(98.4%,7 214例);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各地市州均有发病,其中,武汉市(2 105例)、宜昌市(1 390例)、荆州市(954例)和恩施州(1 090例)报告病例数较多。因此,需要警惕猩红热的暴发,并且需要加强<15岁年龄组人群的监测,尤其是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和恩施州。

  • 标签: 猩红热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暴发共涉及病例181例,首例病例于4月10日16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4月11日12时至24时(92例,占全部病例的51.00%),食用园区小卖部售卖的冰淇淋是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OR=5.03,95%CI:2.62~9.5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园区自来水管网铺设不规范、小卖部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应加强对公共场所水网的监管以及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

  • 标签: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暴发
  • 作者: 张菡 王钦娥 姚紫珺 郭怀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十堰 442000,湖北省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科,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十堰 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南水北调水源区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十堰 4420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北十堰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现状,为指导重点人群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2017 - 2020年选择湖北十堰市所辖8个县(市、区)的孕妇和8~10岁学龄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及随意1次尿样,分别检测盐碘、尿碘含量。同时,采用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计算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共检测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 198份,盐碘中位数为23.7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9%(3 196/3 198),碘盐合格率为96.0%(3 068/3 19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9%(3 068/3 198);共检测孕妇尿样2 898份,尿碘中位数为198.2 μg/L。共检测儿童家中食用盐盐样6 363份,盐碘中位数为23.8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8%(6 352/6 363),碘盐合格率为95.5%(6 067/6 35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3%(6 067/6 363);共检测儿童尿样5 764份,尿碘中位数为259.8 μg/L;共检查2 188名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0.4%(9/2 188)。结论2017 - 2020年湖北十堰市重点人群碘盐覆盖率(≥95%)、合格碘盐食用率( > 90%)及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 5%)均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150~249 μg/L),儿童总体处于碘超适宜量水平(200~299 μg/L)。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工作,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策略。

  • 标签: 尿 盐类 儿童 孕妇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湖北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21年1月至8月在武汉儿童医院体检的3~12岁湖北汉族健康儿童进行病史询问,排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感染、创伤、近2周用药史,收集324例儿童(男262例,女62例;3~7岁组217例,8~12岁组107例)血浆及391例儿童(男302例,女89例;3~7岁组266例,8~12岁组125例)随机尿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多巴胺、肾上腺素、谷氨酸等10种神经递质及随机尿液中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基吲哚乙酸等8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建立湖北3~12岁汉族儿童的神经递质正常参考范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神经递质分布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Nemenyi检验进行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儿童中各种神经递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中多巴胺、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色氨酸、γ氨基丁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尿中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酸、5羟基吲哚乙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湖北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儿童神经递质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儿童 神经递质 参考值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2009—2018年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布情况,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职业照射的风险。方法以2009—2018年委托湖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研究对象,共50 070人。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结果10年间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93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4 mSv(P25~P75为0.06~0.3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0 mSv;年有效剂量<1 mSv的有46 562人,占总监测人群的92.99%。不同职业类别的年有效剂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并于2012年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医学应用中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业应用中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结论人均年有效剂量呈逐年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的趋势,表明10年间的放射防护措施基本能够保障其健康权益。连续性的监测结果提示,需对职业类别如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放射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外照射 热释光剂量计 个人剂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