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聚焦射频改善面部皮肤皱纹和松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用聚焦射频治疗面部皮肤皱纹和松弛的女性患者17例,年龄36~58(47.71±1.56)岁,全面部接受聚焦射频治疗,每月治疗1次,连续3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1周进行面部拍照,同一位医师用皱纹严重程度评价表对患者进行面部皱纹评价,同时在末次治疗后1周,由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患者经过每月1次,连续3次全面部聚焦射频治疗后,皱纹较治疗前减轻。治疗3次后1周,面部皱纹严重程度评分(2.71±0.47)分较治疗前(3.00±0.79)分下降(t=2.58,P<0.05)。88.24%患者自觉3次治疗后面部皱纹或松弛情况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焦射频改善面部皮肤皱纹和松弛安全有效。

  • 标签: 聚焦射频 面部皱纹 面部松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8家族成员A1(ALDH18A1)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松弛症3型的基因型及表型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本文报道的患儿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对该患儿进行高精度PLUS临床外显子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基因型和表型谱的关系。结果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9个月龄男性患儿,因"生长发育落后9个月,咳嗽3 d"入院,伴皮肤松弛、特殊面容、骨骼畸形、气管型支气管、腹股沟疝、胃食管反流、掌纹浅乱等。通过高精度PLUS临床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儿10号染色体chr10:97402778上存在ALDH18A1新发杂合突变c.274C>G(p.Leu92Val),结合患儿代谢组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松弛症3型;复习文献提示,目前已报道的ALDH18A1不同位点突变所致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主要以全身皮肤松弛皱褶、面部改变为特征,同时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关节、神经肌肉等系统发育畸形。结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此类疾病的患儿,需定期随访其临床表现及代谢指标,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疾病的分子基础。

  • 标签: 皮肤松弛症 全面发育迟缓 乙醛脱氢酶18家族成员A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眉下切口提升术改善上睑皮肤松弛状态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应证。方法2019年3-10月,黄寺整形亚运村门诊为32例(年龄43~68岁,平均53.62岁)女性患者行眉下切口改良提升术。结果32例患者在眉下切口的提升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上睑松弛下垂的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前有重睑线的患者重睑线重新显现,上睑呈现年轻化状态,无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无切口瘢痕及脱眉等手术并发症,且眉毛外形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改良眉下切口提升术术后眉弓饱满,眉毛形态以及眉眼间距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衰老 眉下切口 提升术 改良 上睑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眉下切口提眉术(subbrow blepharoplasty,SBB),重睑成形术(double eyelid surgery,DES)和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combination of subbrow blepharoplasty and double eyelid surgery,CSD)3种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患者分为SBB组、DES组和CSD组。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上睑皮肤松弛改善效果,包括睑缘-角膜映光点距离(MRD1)、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CMFD)、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PMFD)、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LCMFD),以及上睑皱纹改善效果,并由患者和第三方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女性患者被纳入研究,每组30例,患者年龄35~62岁,3组患者年龄及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和上睑皱纹均得到改善。CSD组2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额部皮肤麻木。SBB组、DES组和CSD组MRD1改善量分别为(0.14±0.09) mm、(0.34±0.11) mm、(0.43±0.15)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37,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18、2.824、9.236,P值分别为<0.001、0.008、<0.001);MCMFD改善量分别为(0.32±0.15) mm、(0.92±0.21) mm、(0.97±0.24)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82,P<0.001),SBB组与DES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73、12.404,P值均<0.001),DES组与C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261);MPMFD改善量分别为(0.34±0.13) mm、(1.07±0.24) mm、(1.37±0.23)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93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31、5.628、19.159,P值均<0.001);LCMFD改善量分别为(0.54±0.17) mm、(1.58±0.37) mm、(1.97±0.48)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40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71、4.097、15.068,P值均<0.001)。上睑皱纹评分改善量:SBB组、DES组、CSD组分别为(0.70±0.47)分、(0.50±0.51)分、(1.20±0.48)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71,P<0.001); SBB组与D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2,P=0.115),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1、3.979,P值均<0.001)。SBB组、DES组和CSD组VAS患者评分分别为(2.77±0.57)分、(2.17±0.38)分、(3.90±0.31)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7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9、15.541、10.161,P值均<0.001)。VAS医师评分分别为(2.80±0.61)分、(2.27±0.58)分、(4.07±0.45)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85,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0、12.624、8.883,P值均<0.001)。结论相较于眉下切口提眉术和重睑成形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能够充分切除上睑松弛皮肤,明显减少上睑皱纹,调整和重塑重睑形态,恢复良好的眉眼部美学关系,是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更好方法。

  • 标签: 上睑皮肤松弛 上睑老化 提眉术 重睑成形术 评估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个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法在伴有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的重睑术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2月,重庆星艺美整形美容门诊部对伴有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容就医者行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术1 161例,男13例,女1 148例,年龄25~50岁,均为首次行重睑术,正常单睑或重睑线窄要求加宽,无上睑下垂,皮肤松弛<4 mm。在上睑设计线上做4~5个2 mm小切口,通过小切口切取适量的眼轮匝肌及眶隔脂肪,行连续埋线将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粘连固定,小切口无需缝合,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1 161例切口均愈合良好。23例进行了2次手术,其中8例因重睑线变浅或消失,5例重睑偏窄,要求加宽,10例双侧重睑不对称;其余1 138例表示对重睑外观满意,平视重睑弧度自然,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无明显瘢痕,远期效果均满意。结论多个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法形成的重睑外形美观、自然,闭眼时平整无痕,效果稳定持久。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小切口 微创 埋线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术后上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睑较大睑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睑黄瘤位置和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睑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睑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睑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皮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眼睑肿瘤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摘要阴道松弛症是产后妇女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尚无相关临床诊疗指南。该指南在结合近期临床研究结果和目前治疗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做出相关推荐,旨在保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指导整形外科医生或妇产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式,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阴道松弛症 治疗 外科,整形 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ATP6V0A2基因相关常染色体隐性皮肤松弛症(autosomal recessive cutis laxa, ARCL)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ATP6V0A2基因相关ARCL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Sanger测序对可能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5岁2月龄,身高109.5 cm(40%),体重14.2 kg(<3%),眼裂下斜、眼距宽、宽鼻梁、前额突、长人中,腹部、双侧腹股沟皮肤松弛、皱纹明显,双侧隐睾,既往有"脐疝"病史,ATP6V0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包含1个移码变异c.1421_1424delAGTC(p.Val476Thrfs*71)和1个剪接位点变异c.2293+1G>A,2个变异位点文献均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75例ATP6V0A2基因相关ARCL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松弛(100%,75/75)、特殊面容(78.7%,59/75)和前囟大或闭合延迟(65.3%,49/75)是最常见临床特征,眼裂下斜(57.3%,43/75)、宽鼻梁(40.0%,30/75)和长脸(34.7%,26/75)是最常见的面部特征。结论当患者出现皮肤松弛,合并特殊面容、前囟大或闭合延迟、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和癫痫等应考虑ATP6V0A2基因相关ARCL。全外显子组测序是一种快速鉴定致病变异的精确方法,有助于早期确诊。

  • 标签: ATP6V0A2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皮肤松弛症 特殊面容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2,-4.168,-2.005,-4.552;均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05-210)

  • 标签: 眼睑疾病 泪器 脱垂 炎症 显微镜检查,免疫电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成形术在松弛型眼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松弛型眼袋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岁。对32例患者行皮肤入路眼袋修复,通过眼轮匝肌成形,重塑眼轮匝肌环形强度及形态。通过术前术后Barton分级及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分析,评估该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瘀斑2例,出现眼部异物感3例,无出现感染、下睑退缩、下睑外翻、球后血肿者。32例患者Barton评分术前为(1.88±0.49)分,术后为(0.5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P<0.05)。术后患者非常满意25例,占78.12%;基本满意7例,占21.88%。结论眼轮匝肌成形术使下睑缘重现饱满外形,外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手术针对性强、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松弛型眼袋 眼轮匝肌成形 下睑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想象松弛训练在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0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外二科收治的6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并接受喉罩全身麻醉的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入院时间分组,将2021年1—5月入院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6—10月入院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想象松弛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想象松弛训练能有效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急性阑尾炎 想象松弛训练 术后 疼痛 依从性
  • 简介:摘要为规范非肿瘤性皮肤病的皮肤镜检查标准,国际皮肤镜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皮肤科学(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皮肤镜术语和基本参数的标准化:国际皮肤镜协会专家共识》,该共识确定了5个标准化基本参数及31个子项,包括血管(形态和分布)、鳞屑(颜色和分布)、毛囊改变、其他结构(颜色和形态)、特异线索,并总结了它们的曾用名、组织病理学对应关系和主要涉及的疾病。本文通过介绍该共识,为未来相关中文皮肤镜术语及参数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规范皮肤镜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

  • 标签: 皮肤镜检查 术语表 标准化 皮肤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球结膜松弛症患者溢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5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眼科确诊为结膜松弛症并伴有溢泪症状,接受部分结膜切除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27例(27眼)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结膜松弛症均为Ⅲ级或以上,接受球结膜部分切除术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结膜脱垂体征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变化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下泪河高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的溢泪症状均消失。拆除结膜缝线后未见切口处的结膜裂开。至术后平均15个月的随访期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见结膜松弛症复发。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提高(P<0.001),术后12个月下泪河高度较术前提高(t=-14.642,P<0.001)。结论:切除松弛脱垂的球结膜,间断缝合球结膜切口,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可有效避免手术中结膜撕裂和术后结膜切口裂开等手术并发症,能够改善患者的溢泪,一定程度上稳定泪膜,且安全、有效。

  • 标签: 结膜松弛脱垂 溢泪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阴道松弛症是影响女性性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要求改善阴道松弛症状的患者不断增加,然而,阴道松弛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尚不成熟,常规保守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疗效不确切。激光以无创热作用模式刺激阴道组织的胶原纤维增生重塑、促进盆底微循环重建、加快细胞新生,进而改善女性的阴道松弛症状,效果明显。激光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无痛苦、治疗用时短、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较高。

  • 标签: 阴道松弛症 性功能 CO2点阵激光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课程整合 军医大学 皮肤疾病 部队高发皮肤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治疗女性阴道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21例阴道松弛综合征患者,年龄29~55岁,平均46.1岁,均为分娩后妇女。用Femilift CO2点阵激光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1个月。根据治疗前后阴道指检、阴道压力及维持时间、阴道超声、盆底结构磁共振成像检查,尿失禁患者行尿失禁评分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1例阴道松弛综合征患者经CO2点阵激光阴道内微创治疗后,患者自觉阴道松弛症状缓解,尤其是治疗前后性生活及尿失禁症状改善明显。21例患者治疗后阴道压力测试评分和女性性功能指数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合并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感染、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CO2点阵激光对改善女性阴道松弛综合征造成的性生活障碍及压力性尿失禁短期内效果明显。

  • 标签: 阴道 尿失禁,压力性 阴道松弛综合征 Femilift CO2点阵激光 女性性功能指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