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光疗法 红外光 光生物调节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脑血管网络的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系统,并探究光声波开启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使用1064 nm波长激光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材料PATQ-T进行光声成像。暴露3~8周龄KM小鼠颅骨,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打进小鼠体内,在1064 nm的波长下对进行注射前后的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然后用532 nm的激光产生光声波,观察血脑屏障在光声波作用下的开启情况。结果近红外光声成像系统拥有较好横向分辨率,约为80 μm。通过光声成像可以看到PATQ-T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1064 nm的波长下,PATQ-T显示了较好的光声增强效果。经光声波激发后,在血管网络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光声信号增强。结论通过光声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鼠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波具有开启血脑屏障的作用。

  • 标签: 光声成像 脑血管 近红外二区
  • 简介:摘要脑损伤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客观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一项利用近红外光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实时、连续监测rcSO2等优势。NIRS可以在床旁为脑损伤患儿提供更多关于脑的氧供信息,及时发现脑血氧信息的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可以为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测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概述了NIRS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在儿童脑损伤的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IRS在儿童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损伤 局部脑氧饱和度 儿童
  • 简介:摘要痴呆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损害为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理解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由于不同类型痴呆的干预方法不同,故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可通过不同示踪剂多角度反映脑功能变化,为痴呆的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文章对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PET特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血管性 额颞痴呆 Lewy体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NIRS)是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间接反映脑血流灌注的自动调节功能及脑激活水平。NIRS在神经危重症监护与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已取得广泛应用。我们回顾了NI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认知障碍评估领域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该技术与目前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劣对比。未来NIRS有望在认知障碍的评估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认知障碍 血液灌注 血氧测定法 近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 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方法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 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周(IQR 38.1~40.7),体重中位数为3.35kg(IQR 2.97~3.71)。所有HIE患儿在生后24 h内cSO2升高、FTOE降低。与中度患儿组相比,轻度组cSO2水平在生后第6小时、第9小时及第12小时显著增高;FTOE在生后第6小时和第9小时较低。但第6和12小时的cSO2及FTOE水平无法预测其异常结局。结论在生后12 h内,与中重度HIE患儿相比,轻度HIE患儿cSO2较高、FTOE较低。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不同程度的HIE患儿生后24 h内的cS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直接获取器官组织的氧合状况,优于仅可获得肢端小动脉血液氧合状况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现综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产前监测胎盘氧合状态判断胎儿情况,胎儿-新生儿过渡期评估缺氧不良分娩事件,精准指导复苏流程,生后优化早期呼吸和循环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谱学,近红外线 围生期医护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帕金森病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神经功能影像 血流动力学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皮瓣,完全坏死1个皮瓣。所有成活皮瓣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皮瓣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皮瓣,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GD)的恢复效果。方法将临沂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术后PGD的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A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5.72±6.16)岁;对照组B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6.86±6.55)岁;研究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7.37±6.73)岁。对照组A采用红外线理疗,对照组B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研究组采用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1、2、3 d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94.87%(37/39)比 76.92%(30/39)、(79.49%(3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0.37±5.70)h比(27.60±7.25)h、(26.58±6.89)h]、术后首次排气[(21.33±6.02)h比(29.35±7.68)h、(27.18±6.75)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5.74±7.79)h比(48.45±9.28)h、(44.33±8.84)h]均短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治疗后第3 d的MTL[(254.27±42.35)ng/L比(212.60±38.32)ng/L、(220.35±39.10)ng/L]及GAS[(168.42±28.73)ng/L比(135.60±25.89)ng/L、(143.15±27.64)ng/L]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可更好地缓解急性阑尾炎术后PGD相关症状,加速胃肠蠕动,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 标签: 红外线理疗 芒硝外敷 急性阑尾炎 胃肠功能紊乱 恢复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NIRS)通过监测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实时、无创地反映测量部位氧代谢情况和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肾脏以及胃肠道血流灌注监测和脏器功能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引起脏器灌注不足,导致缺氧缺血的发生和内环境紊乱,组织氧合状态发生有害变化,但此时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甚至混合静脉饱和度(SvO2)尚未改变,而NIRS可以灵敏监测组织的rSO2改变,从而预警组织缺氧缺血并及早干预,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发生。现简述NIRS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在CHD围术期应用新进展,旨在为其在CHD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近红外光谱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乳香、没药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炮制法的乳香、没药,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3个因素对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并在该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乳香、没药进行差热图谱扫描、分析;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20批乳香、没药进行扫描与对比分析。结果得到DSC试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30~600 ℃,升温速率30 ℃/min,粒度100目。乳香、没药的DSC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297 ℃附近只有乳香各炮制品出现吸热峰,没药各炮制品此温度区间无特征峰;二者在326 ℃放热峰位置接近,但焓值差异较大;100 ℃附近的吸热峰位置和峰形大小接近。FT-IR图谱显示,波数2 925、1 710、1 454、1 371、1 242、1 029 cm-1乳香、没药均出现吸收峰,强峰位置相近。没药波数1 029 cm-1的特征峰强度较乳香特征峰大。结论乳香、没药的DSC谱图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峰数量不同,焓值不同;乳香、没药FT-IR谱图二者差异较小,采用DSC鉴别树脂类中药材优于FT-IR,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量热法,差式扫描 谱学,傅里叶变换红外 中药鉴定 乳香(中药) 没药
  • 简介:摘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新兴的脑观测技术,在检测与运动相关的脑活动时具有优势,此前多被应用于心理、情感等领域。本文就fNIRS在运动控制及其障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姿势保持、节律运动、反射与被动运动、随意运动、运动想像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方向。

  • 标签: 功能性近红外 运动障碍 康复医学 运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血运监测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自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我们对18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观察热像图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所有皮瓣在断蒂前的热像图上均可在穿支穿出点观察到热点的复温过程。术中在血管吻合后,16例皮瓣在动态热像图上观察到穿支血管处有热点快速出现,然后皮瓣周围逐渐升温,并可见额外新的热点生成;1例皮瓣松止血带后皮瓣复温不明显,未观察到明显的热点出现,该皮瓣经动脉抗痉挛治疗后好转,在热像图上表现为热点快速出现;1例皮瓣在热点出现后,穿支血管处的热点先逐渐弥散扩大再缩小,其他热点逐渐消失,经切除静脉栓塞血管并重新吻合通血后,血运情况改善。术后所有皮瓣均可在热像图上观察到明显的热点。术后2周所有皮瓣均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血运监测,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直观快速反映皮瓣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皮瓣血运障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移植 红外热成像 血运监测
  • 简介:摘要医用红外线热成像(MIT)可敏感、及时发现人体不同原因引起的微小体表温度变化,可敏感提示软组织、脏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疼痛病变的部位及疼痛性质。本专家共识对MIT在临床医学科中的应用有详细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检查要求、临床分析与在疼痛疾病的应用。在介绍MIT正常温度后,对于温度异常升高与异常降低均有详细的分析,可供指导MIT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医用红外线热成像 人体温度 疼痛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并记录检测时间。与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CDU)定位穿支血管所需时间及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2例植皮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3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未见明显臃肿。TRATIM和CDU定位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8.0%和92.0%,阳性预测值为93.6%和95.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穿支用时TRATIM为(3.71±0.80)min,CDU为(16.21±4.97)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靠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的TRATIM,术者能简单、快速、准确的定位腓动脉皮穿支血管,并可辅助设计更为精准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 标签: 腓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热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红外热成像(dynamic infrared thermography,DIRT)联合高频彩超(color duplex sonography,CDS)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术前穿支定位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自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将48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DIRT组、CDS组和DITR+CDS组。在DIRT组,术前应用DIRT进行穿支定位;在CDS组,术前应用CDS进行穿支定位;在DIRT+CDS组,术前应用CDS在DIRT技术提供的范围内进行检查并定位穿支。分别将三种方法的术前穿支定位情况与术中观测的穿支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各方法在术前穿支定位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DIRT对于主要供血穿支血管判断的准确率。记录并比较各种定位方法在检查时所耗费的时间。结果所有方法均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DIRT单独应用于穿支定位时,其敏感度相对较低,有较高的假阳性率。DIRT技术对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穿支定位的敏感度为78.7%,阳性预测值为94.8%;CDS穿支定位的敏感度为94.7%、阳性预测值92.3%;DIRT+CDS的穿支定位敏感度为97.2%、阳性预测值94.6%。两种定位方法CDS和DIRT+CDS的敏感度均优于DIRT。在手术前应用DIRT技术判断为主要供血穿支血管的穿支均在术中得到证实。DIRT定位用时为(14.19±1.33)min,CDS用时为(35.63±2.06)min,DIRT+CDS用时为(29.75±2.52)min,DIRT<DIRT+CDS<CDS(P<0.05)。结论DIRT联合CDS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术前的穿支定位可降低CDS的技术难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准确率,同时可为皮瓣设计时选择最优穿支提供参考,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超声检查 动态红外热成像 穿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红外荧光正显像技术联合术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测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甲乳外科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因疑似双侧甲状腺癌需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近红外荧光正显像联合术中快速PTH测定)、对照组(术中经验识别)。收集术中发现甲状旁腺个数、手术前后PTH、血钙、血磷、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有无甲状旁腺组织及术后症状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33例,术中显影可疑旁腺组织135枚,平均(4.09±0.52)枚;术后1例发生手足麻木(3.03%);术后第1天PTH(23.68±9.48)ng/L。对照组31例,术中肉眼识别甲状旁腺109枚,平均(3.52±0.63)枚;术后6例发生手足麻木(19.35%);术后第1天PTH(17.93±11.58)ng/L。以上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79.45±30.18)min、术后住院天数(5.85±2.27)d、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6个月PTH[(27.10±9.80)、(33.08±10.21)]ng/L、血钙[(2.11±0.10)、(2.25±0.09)]mmol/L、血磷[(1.20±0.20)、(1.15±0.12)]mmol/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红外荧光正显像技术联合术中快速PTH测定可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术中旁腺识别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近红外荧光正显像技术 甲状旁腺素测定 甲状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海拔环境下不同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红蛋白仪的检测成功率。方法健康志愿者144名,性别不限,年龄18~5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拟海拔3 500 m组(n=35)、4 000 m组(n=55)和4 500 m组(n=54)。分别在平原环境和模拟不同海拔高度环境中,采用Radical-7、NW-9002SHM、A5和TensorTip MTX型血红蛋白仪检测血红蛋白,比较检测成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仪器检测成功率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和约登指数确定阈值。结果在模拟3 500、4 000和4 500 m高海拔环境中,TensorTip MTX检测成功率高于Radical-7、NW-9002SHM和A5(P<0.001),Radical-7、NW-9002SHM和A5检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SpO2是影响Radical-7、NW-9002SHM和A5型血红蛋白仪高海拔检测成功率的主要因素(P<0.001),判断其检测成功的SpO2临界值分别为88.5%、87.5%和89.5%;TensorTip MTX检测成功率不受低SpO2影响。结论TensorTip MTX型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红蛋白仪检测成功率受高海拔环境影响最小,在不具备吸氧条件下可优先选用;Radical-7、NW-9002SHM和A5型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红蛋白仪在高海拔环境中应用时需提高氧饱和度才能保证仪器有较高的检测成功率。

  • 标签: 高海拔 分光光度法,红外线 血红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68Ga-DOTA-TATE)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PET/MR)双探针多参数显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诊断和分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0年4月9日至2022年2月24日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占位患者[男27例、女32例,年龄22~75岁(51.8±13.3)岁]的临床资料,以及68Ga-DOTA-TATE PET/MR和18F-FDG PET/MR显像资料和参数。将所有病例分为PNEN组(42例)和非PNEN组(17例);其中3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患者进一步分为1级组(27例)、2级组(12例)。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逻辑回归方法选择非零参数,将选定的特征与相应的非零系数结合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与非PNEN组相比,PNEN组患者病灶68Ga-DOTA-TATE最大标准摄取值[46.70(22.37,76.35)比7.12(4.75,8.64)]、平均标准摄取值[25.50(13.18,43.90)比3.65(2.89,4.69)]、标准摄取值峰值[27.17(12.39,46.97)比5.46(4.12,6.56)],病灶总生长抑素受体表达[68.21(32.52,440.96)比26.02(14.87,69.57)],68Ga-DOTA-TATE/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12.71(3.80,21.70)比1.10(0.52,2.35)],68Ga-DOTA-TATE肿瘤背景比[13.31(5.54,22.38)比1.57(1.31,2.66)]、肿瘤肝脏比[6.54(2.90,9.63)比0.74(0.65,0.94)]、肿瘤脾脏比[2.36(0.97,3.70)比0.25(0.23,0.38)]、肿瘤纵隔比[104.41(34.03,206.52)比16.00(12.87,21.46)],68Ga-DOTA-TATE最大标准摄取值/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min)[55.14(22.50, 96.37)比6.76(4.39,12.76)],68Ga-DOTA-TATE平均标准摄取值/ADCmin[34.57(13.47,55.13)比3.57(2.46,6.81)]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8.00、25.00、32.00、198.00、54.00、31.00、28.00、19.00、10.00、56.00、44.00,均P<0.01)。PET/MR双探针显像诊断PNEN与非PNEN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41和96.6%。模型Y1诊断PNEN的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59和96.6%。模型Y1与PET/MR双探针显像诊断PNEN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模型Y1能提高诊断PNEN的准确率(100.0%)。与PNET 1级相比,PNET 2级的肿瘤最大径[2.69 cm (2.08 cm,5.00 cm)比1.50 cm (1.20 cm,2.50 cm)]、肿瘤代谢体积[7.56 mL (4.45 mL,53.57 mL)比2.16 mL (1.22 mL,5.48 mL)、病灶总糖酵解[22.24(11.95,189.85)比3.81(2.11,18.67)]、18F-FDG肿瘤背景比[2.94(2.00,3.96)比1.48(1.29,3.72)]、18F-FDG肿瘤肝脏比[2.32(1.35,2.98)比1.08(0.90,2.17)]、生长抑素受体表达体积[8.00(3.06,40.00)比1.91(0.95,4.88)]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6.00、66.00、77.00、93.00、90.00、65.50,均P<0.05)。肿瘤最大径是鉴别PNET 2级与1级的最佳单项参数,其AUC为0.796,最佳临界值为1.90 cm。包含肿瘤最大径和68Ga-DOTA-TATE肿瘤背景比的模型Y2鉴别2级与1级的AUC为0.835。肿瘤最大径与模型Y2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最大径结合模型Y2能提高鉴别2级与1级的准确率(94.9%)。结论68Ga-DOTA-TATE联合18F-FDG PET/MR双探针多参数显像能够提高PNEN诊断和分级的准确率,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分级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术/磁共振 68Ga-DOTA-TATE 18F-F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