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腹泻综合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腹泻综合RCT文献。对针灸治疗腹泻综合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和Climentine 12.0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0篇,涉及针灸处方215个,穴位75个,其中常用穴位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中脘、三阴交、关元、大肠俞、神阙、脾俞,出现频次最高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主要集中在双下肢与胸腹部;最常用的特定穴为合穴;天枢、足三里在针灸治疗腹泻综合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腹泻综合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 标签: 针灸处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病,其临床诊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标准,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IBS的方法,减轻临床症状、缩短发作期、改善生命质量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提高IBS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和避免饮食等诱发因素是基础治疗的有效手段。需不断认识上市的新药如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等在IBS治疗中的效果,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探索这些新药对我国IBS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综合(IBS)患者结肠灌洗液优势菌群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腹泻IBS患者46例(观察组)和排除IBS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46例(对照组)。于结肠镜检查时钳取降结肠黏膜组织2块,再收集所取黏膜组织处结肠灌洗液4 ml,提取总DNA,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0种优势菌进行检测(包括拟杆菌门、普氏杆菌、双歧杆菌属、梭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害肺戴阿里斯特杆菌、厚壁菌门、普拉梭菌、沙门菌和乳杆菌属;结果取对数值)。采用Spearman法对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的优势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灌洗液优势菌群组成以及菌群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观察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菌属菌群数及结肠灌洗液中普拉梭菌菌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3.68 ± 0.54比4.34 ± 0.27、4.26 ± 0.28比5.33 ± 0.42、4.46 ± 0.68比4.99 ± 0.61;结肠灌洗液:3.26 ± 0.61比4.09 ± 0.51、3.10 ± 1.42比4.86 ± 1.03、5.24 ± 0.54比5.95 ± 0.51、2.24 ± 1.83比3.24 ±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其他菌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黏膜组织与结肠灌洗液中双歧杆菌属、厚壁菌门、普拉梭菌和乳杆菌属呈正相关(r = 0.427、0.689、0.577和0.369,P = 0.041、0.013、0.024和0.03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呈负相关(r = - 0.352和- 0.649,P = 0.026和0.013);而其他菌群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泻IBS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优势菌群构成基本一致,而且优势菌群均呈失调状态,其中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菌属、普拉梭菌的菌群数明显降低。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结肠灌洗液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儿童综合(IBS)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80例IB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1.80例IBS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9.70±2.88)岁;中位病程10个月。2.80例IBS患儿均有腹痛表现,其次为腹泻(60例),便秘(31例),自觉腹胀(21例),呕吐(19例),体质量下降(11例),纳差(9例),少见的表现有头痛(3例)。29例患儿发病前存在可疑的诱因,以饮食刺激最为多见。3.80例IBS患儿中腹泻(IBS-D)46例,便秘(IBS-C)17例,混合(IBS-M)13例,未定型(IBS-U)4例;IBS-C、IBS-D男童明显多于女童,IBS-M相反,IBS-U男女相等,各亚型组间比较,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P=0.001);各亚型间临床症状比较,腹胀在不同亚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依次为IBS-M、IBS-C、IBS-D、IBS-U。4.治疗包括对诱因及病情进行疾病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及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有效随访74例,其中34例得到持续缓解,25例得到部分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73%;15例患儿未愈。结论IBS是儿童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男多于女;饮食刺激为最常见的诱因;4种亚型中以IBS-D构成比最高;大部分患儿对症治疗有效,少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

  • 标签: 儿童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综合(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综合(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应用于腹泻综合(D-IB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肽Y(SPY)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D-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双歧杆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SPY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χ2=7.289,P<0.05。治疗后,观察组SPY为(72.93±9.17)ng/ml,高于对照组的(61.98±7.30)ng/ml,t=5.982,P<0.05;观察组IL-1β、IL-18、TNF-α为(10.40±1.81)、(5.38±0.78)、(12.89±3.21)pg/ml,低于对照组的(16.22±3.21)、(7.28±0.94)、(19.30±4.27)pg/ml,P<0.05。结论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D-IBS具有理想的疗效,对炎症反应起到显著地抑制作用,可缓解腹痛,促进脑轴功能恢复。

  • 标签: 双歧杆菌 奥替溴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肽Y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摩腹力学刺激对腹泻综合(IBS-D)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探讨摩腹力学刺激改善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新生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摩腹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摩腹组均采用新生期母子分离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摩腹组大鼠建模后给予摩腹力学刺激干预,每天干预1次,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建模后每天被仰卧束缚于实验台上5 min,不予摩腹力学刺激干预,连续14 d;空白组大鼠不造模,不予任何干预。通过测定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和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分别评估大鼠的动力和内脏敏感性,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结肠胶质细胞的超显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浆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摩腹力学刺激能明显延长玻璃小球排出时间[(2.5±0.2) min比(1.6±0.2) min,P<0.05];升高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0.5±0.1) ml比(0.4±0.1) ml,P<0.05];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状态;减少结肠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数量[(2.64±0.22)个/视野比(5.61±0.12)个/视野,P<0.01];减少结肠胶质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和升高异染色质密度;还能减少促炎症因子IL-6[(189.4±4.7) pg/ml比(224.8±8.6) pg/ml]和IL-1β[(178.4±7.1) pg/ml比(191.4±8.4) pg/ml]的分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摩腹力学刺激能提高IBS-D大鼠的内脏敏感性,调节胶质细胞和肥大细胞,并减少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轴有关。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摩腹法 力学刺激 肠胶质细胞 促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是令世界范围内全年龄段人群困扰的一种下尿路症状综合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常常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膀胱过度活动综合患者常伴有等肠道功能性改变,其与综合呈现高共病特点。我们将从共病发生、发病机制、治疗三方面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综合的关系,以期发现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综合的相似之处,为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综合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综合(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对24例IBS-D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结合滑动窗法来计算动态低频振幅(dynamic ALFF,dALFF),并采用Pearson分析IBS-D患者dALFF值的变化与综合(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症状严重程度得分、IBS生活质量得分、IBS患者腹痛程度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ALFF比较结果显示,IBS-D患者左侧小脑(t=3.95)及右脑壳核(t=3.13) dALFF变异性升高(Alphasim校正,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壳核dALFF变异性异常与IBS-D患者的腹痛程度呈正相关(r=0.398,P=0.054)。结论IBS-D患者的左侧小脑和右侧壳核表现出自发神经活动的时间变异性的异常。此外,右侧壳核可能是IBS-D患者腹痛症状发生、发展的相关脑区。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动态变化 壳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结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综合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综合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曲美布汀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可有效提高腹泻综合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加味参苓白术散 曲美布汀
  • 简介:摘要综合(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以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伴有腹胀和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迁延难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IBS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针灸治疗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通过检索并筛选近5年针灸疗法治疗IBS的文献,对其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其研究结果,以了解针灸治疗IBS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灸法
  • 简介:摘要便秘综合是一种功能性病,其特征在于伴有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周期延长的腹部不适。对谢晶日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得出便秘综合常因情志不舒以致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遵病机治以疏肝健脾、行气导滞兼以润肠通便,疗效显著。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 肝郁脾虚证 谢晶日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对于判定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有效药物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一直以来对于IBS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终点的设计和评价都是难点,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转变评价者以往普遍看重客观事实的指标设计、认为不带主观色彩的评价才最公正的观念。目前对于功能性疾病,接纳、尊重和科学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在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模式下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美国FDA与欧洲药品管理局不断改进IBS药物疗效研究终点的设计,腹痛和排便异常联合终点得到双方机构的认可,为IBS的药物疗效评估和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系统类似疾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蓝本。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研究 终点设计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综合(IBS)的诊断标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综述,IBS未来将在以下研究领域进行突破: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改进与真实数据的获取,对特殊群体比如军人IBS的治疗探索,对执行特殊任务群体人员的研究,以及益生菌、维生素、心理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军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腹泻综合(IBS-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肠道平滑肌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将24只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高剂量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建立IBS-D模型。造模完成后葛根素低、高剂量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2、44 mg/(kg·d),每日1次,持续14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排便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末次给药后测定结肠匀浆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示模型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改变,符合IBS-D定义与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第21、28天排便面积均显著增加,结肠组织Ach、5-HT表达均显著升高,NO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数据变化均符合IBS-D模型相关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腹壁回缩反射评分均显著降低[(0.48±0.06)分、(0.54±0.06)分比(0.84±0.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均使第21、28天排便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模型组的Ach、5-HT表达为(3.67±0.87)μg/mgprot、(131.97±16.64)μg/L,葛根素低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65±0.87)μg/mgprot、(115.01±12.07)μg/L、葛根素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26±1.05)μg/mgprot、(109.01±6.59)μg/L,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NO表达为(9.61±1.50)μg/mgprot、葛根素低剂量组NO表达为(16.32±4.15)μg/mgprot、葛根素高剂量组NO表达为(9.34±5.80)μg/mgprot(P<0.05)。结论葛根素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IBS-D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或与上调结肠NO表达水平,下调结肠Ach、5-HT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葛根素 神经递质 五羟色胺 一氧化氮 乙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吴门抑散对腹泻综合(IBS-D)模型大鼠肠道、下丘脑5-羟色胺(5-HT)信号传导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腹泻综合组(50只),腹泻综合组经番泻叶灌胃+束缚应激2周后形成IBS-D模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得舒特组(1.5 mg/kg)、吴门抑散低剂量组(6 g生药/kg)、吴门抑散中剂量组(12 g生药/kg)和吴门抑散高剂量组(24 g生药/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结肠和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结肠和下丘脑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受体3 (5-HT3R)、5-羟色胺受体4(5-HT4R)、5-羟色胺转运体(SERT)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结肠病理形态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吴门抑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结肠5-HT水平降低(P<0.05),下丘脑5-HT水平升高(P<0.05);吴门抑散中、高剂量组结肠TPH-1、5-HT3R、5-HT4R蛋白表达降低(P<0.05)、SERT蛋白表达升高(P<0.05);吴门抑散高剂量组下丘脑TPH-1、5-HT3R、5-HT4R蛋白表达升高(P<0.05)、SERT蛋白表达降低(P<0.05);吴门抑散低、中、高剂量组结肠TPH-1 mRNA[(4.778±0.604)、(3.278±0.668)、(1.670±0.361)比(6.877±0.148)]、5-HT3R mRNA[(3.807±0.463)、(2.697±0.455)、(1.132±0.136)比(6.322±0.778)]、5-HT4R mRNA[(4.521±0.234)、(2.801±0.351)、(1.331±0.142)比(6.741±0.293)]水平降低(P<0.05);吴门抑散中、高剂量组下丘脑5-HT4R mRNA[(0.616±0.208)、(0.726±0.226)比(0.521±0.062)]水平升高(P<0.05),吴门抑散高剂量组SERT mRNA[(1.563±1.023)比(2.612±1.035)]水平降低(P<0.05)。结论吴门抑散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双向调节IBS-D大鼠结肠和下丘脑组织中5-HT信号传导系统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从而改善IBS-D症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吴门抑激散 5-HT信号传导系统 大鼠
  • 简介:摘要神经调控技术正逐步尝试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综合症(IBS)是以脑-调节紊乱、内脏高敏感性为病生理基础的慢性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缺乏能够长期缓解症状或治愈IBS的有效手段,然而神经调控技术可能成为IBS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就神经调控技术治疗综合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IBS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调控技术 研究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IBS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更新,为更好地指导我国IB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名专家对IBS的定义与病因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投票,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意见。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专家共识 诊断 治疗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IBD尤其是缓解期IBD有时出现IBS的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症状的重叠外,IBD与IBS在发病机制方面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肠道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改变、脑-轴调节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等都参与了IBD和IBS的发病。此外,IBD与IBS在治疗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如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精神心理干预等。尽管IBD与IBS相同点很多,但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关系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肠道微生态 脑-肠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腹泻综合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岭市中医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腹泻综合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炎性因子和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χ2=8.87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0.52±0.16)分、(0.46±0.12)分、(0.58±0.15)分、(0.39±0.09)分和(0.41±0.10)分]低于对照组[(1.28±0.25)分、(1.16±0.26)分、(1.34±0.27)分、(0.95±0.14)分和(0.93±0.17)分](t=16.790、16.030、16.135、22.064、17.28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8.27±1.38)μg/L]和白细胞介素8[(2.63±0.43) μg/L]低于对照组[(14.39±2.37)μg/L和(4.37±0.56)μg/L](t=14.633、16.16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2.68±0.46)U/mL]和D-乳酸[(4.87±0.79)μg/L]低于对照组[(3.97±0.63)U/mL和(7.39±0.95)μg/L](t=10.844、13.374,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综合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减轻炎性反应且可改善患者黏膜屏障功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肝郁脾虚型 医学,中国传统 炎症趋化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