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一类可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因通过飞沫传播更容易造成爆发流行,其中冠状病毒已多次导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感染患者初始症状较轻,且起病隐匿,但部分患者短时间内病情突然加重,终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免疫应答过度所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 作者: 曾湛 程澄 李明慧 谢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 100015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发生,一方面与病毒的复制和多种病毒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另一方面更在于宿主体内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与HBV的相互作用,对HBV感染后的转归及CHB的发病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活跃的时期,也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本文就HBV及其相关蛋白产物与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识别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hyperlip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HL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及预测病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患者184例。其中高脂血症(HLAP)组92例和非高脂血症(NHLAP)组92例;HLAP组根据病情再细分为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亚组和非重症(非SAP)亚组。所有患者于入院第1、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荧光法测定细胞因子。应用SPSS 19.0软件,相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分析比较两组免疫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LAP组重症胰腺免疫指标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免疫指标对重症胰腺发生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LAP组与NHLAP组比较:第1天,HLAP组CD4+%低于NHLAP组,而IL-2高于NHLAP组(P<0.05);第3天,HLAP组CD4+%低于NHLAP组,IL-4、IL-6、IL-10高于NHLAP组(P<0.05);第5天,HLAP组IL-6、IL-10高于NHLAP组(P<0.05)。HLAP组SAP亚组与非SAP亚组比较:第1天,SAP亚组IL-10高于非SAP亚组(P<0.05);第3天,SAP亚组IL-2、IL-4、IL-6、IL-10、IFN-γ均高于非SAP亚组(P<0.05);第5天,SAP亚组CD4+%低于非SAP亚组,IL-6、IL-10高于非SAP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第1天的IL-10是HLAP组发生重症胰腺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 95%CI: 1.038~1.251, P<0.05);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IL-10预测重症胰腺发生的AUC=0.772,当IL-10为5.6 pg/mL时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和68.8%。结论与NHLAP相比,HLA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变化不同;IL-10可以作为HLAP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预测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免疫紊乱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诱导白细胞活化和迁移,导致毛细血管阻塞、视网膜缺氧及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和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在持续的性反应和细胞因子刺激下,局部病理性新生血管增生,加重了DR进展。玻璃体和房水中的因子与DR的进展有关。在免疫病理学上,炎症过程诱导了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信号传导,改变了患眼组织的生理反应,产生炎症表型。这些性生物标志物可评估炎症过程,可靠、易获得的性生物标志物将为开发新的DR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27-332)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在急性胰腺(AP)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AP患者分为轻度组(MAP)36例、中度组(MSAP)26例、重症组(SAP)20例,以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4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因子和APACHEII及Ran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22、IL-23水平显著升高,且以SAP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最高(SAP>MSAP>M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APACHEII、Ranson评分均明显高于MSAP和MAP组(均P<0.05)。Th17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因子水平与因子、APACHEII、Ranson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AP患者治疗后,Th17细胞相关因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评估AP早期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炎,急性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 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于2017年1月至5月单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40例,双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透明质酸钠(SH)组40例,招募后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平均(53±3)岁,其中男33例,女47例;左膝35例,右膝45例,分别采用PRP和SH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6、12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及膝关节X线总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的变化,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7例完成随访,PRP组39例,SH组3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分级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PRP组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4.673、0.410、9.852、7.845、12.03、6.108、11.66、11.34、13.89、9.779、15.83、13.71、28.84、7.182、27.76,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SH组治疗后3、6、12个月治疗后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对比,PRP组表现明显优于S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分别为:-5.316、-10.943、-9.804、-9.554、-11.829、-14.256、-11.664、-10.259、-13.732、-12.837、-15.708、-12.919、-28.607、-20.693、-27.623、-23.344,均为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与SH,近期效果类似,治疗6、12个月后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病情的迁延,降低分解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富血小板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谱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9年10月,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矽肺患者167例为调查对象,分为矽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5例作为感染组,其中Ⅰ期矽肺41例,Ⅱ期矽肺38例,Ⅲ期矽肺36例;矽肺不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2例作为不感染组;选择同期院内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对象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水平检测并统计分析相关实验数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感染组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治疗前后的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感染组的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0、IL-17A和IFN-γ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Ⅱ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Ⅲ期患者治疗前IL-6、IL-17A水平更高;与感染组Ⅰ期患者比较,感染组Ⅱ期患者IL-10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诊断老年矽肺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IL-6的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10),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98.1%。结论IL-6、IL-10等细胞因子检测在老年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早期诊疗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及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矽肺 细胞因子 老年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在风湿病、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等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参与的细胞因子类型各具特点。在不同疾病背景下,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如IL-6的靶向治疗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因子风暴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t=-44.347、-36.461,均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t=40.511、37.474,均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2 = 0.9547,P<0.05)。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 标签: 不育症 感染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类 妊娠 生殖健康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35例MDD患者(患者组)和30名种族、性别、年龄、BMI、利手、受教育程度等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情绪改变,以及文拉法辛治8周后的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TNF-α及IL- 6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MDD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MD-17评分[(5.63±2.81)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22.49±4.48)分,t=14.40,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3.15±1.11)分,t=3.681,P<0.01)]。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0.37±0.43)mg/L,(0.88±0.97)mg/L,t=3.097,P=0.006]、TNF-α[(16.30±6.14)ng/L,(47.30±24.00)ng/L,t=6.495,P<0.001]及IL-6水平[(4.70±2.30)ng/L,(6.47±4.07)ng/L,t=4.758,P<0.001]显著低于治疗前。MDD组治疗后血清hs-CRP (t=-3.521,P<0.05)、TNF-α (t=-7.744,P<0.001)及IL-6 (t=-3.337,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BMI后,MDD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均与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784,P=0.012;r=-0.658,P=0.020)。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可显著降低MDD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提示神经性状态的改变可能参与了文拉法新的抗抑郁治疗的机制。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炎性细胞因子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AS)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样蛋白1 (cytokine-like protein 1,CYTL1 )在脓毒症早期天然免疫反应阶段,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57BL/6小鼠,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和对照组(实施假手术),每组6-12只。术后8 h后分离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CYTL1重组蛋白作用于细胞。Boyden趋化小室检测CYTL1对细胞的趋化活性;荧光素标记大肠杆菌吞噬试剂盒检测吞噬功能;荧光探针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氧自由基释放。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TL1对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 (10.0 ± 2.0)vs(66.3 ± 4.0),t=-21.6,P <0.0001]。与其他趋化因子相比,CYTL1趋化活性较"中间型"趋化因子细胞介素-8强[(66.3 ± 4.0)vs(21.7 ± 6.5 ),t= 10.1,P= 0.001];与"终点型"趋化因子fMLF相比差别不明显[(66.3 ± 4.0 )vs (86.0 ± 13.5 ),t=-2.4,P= 0.073】。流式细胞术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与脓毒症组相比,CYTL1蛋白能促进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大肠杆菌[(7.35 ± 1.66)vs(2.84 ± 0.62),t = 4.4,P= 0.012],并增加细胞释放氧自由基[(84 340.1 ± 5 353.5 )vs (351 018.7 ± 72 291.7 ),t = 6.4,P = 0.003]。结论在脓毒症天然免疫反应阶段,CYTL1对小鼠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且能促进细胞吞噬能力及氧自由基释放,提示该因子可能在疾病早期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样蛋白1 中性粒细胞 趋化活性 吞噬功能 氧活性物质 脓毒症 天然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 作者: 金凡力 张蓝熙 陈锴 田燕歌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可通过释放大量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细胞因子,如参与局部损伤、炎症反应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等病理过程,现就细胞因子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 尘肺 机制 职业性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前淋巴瘤以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治疗为主,但其治疗相关耐药性、复发、结外及中枢浸润以及白血病转化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中细胞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与淋巴瘤的进展、不良预后、化疗反应、耐药等显著相关。目前已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IL-10在所有类型的淋巴瘤中高表达、IL-10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脊液中高表达,且均提示不良预后。文章就细胞因子在淋巴瘤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细胞因子类 预后 表达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硬金属肺病(HMLD)进展不同阶段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于2019年03月,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C组)和硬质合金粉染毒组(HM组)各3组。HM组用肺部气管雾化滴注给药套装给予10 mg/只硬质合金粉。染毒4、8和12周取BALF及血清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C组和HM组大鼠各染毒时间行为活动、饮食和皮毛无异常,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HM组大鼠BALF中MMP-1水平在染毒4、8和12周明显升高(P<0.05),TIMP-1水平在染毒8和12周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清中MMP-1和TIMP-1水平在各染毒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HM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TNF-α水平在各染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和TIMP-1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筛选HMLD诊断和监测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 标签: 大鼠 硬金属肺病 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房水中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眼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膜26例(26只眼)纳入试验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25只眼)纳入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前行前房穿刺抽取房水0.1 ml。定量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组的IL-17A、IL-6、IL-8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两组房水中IL-17A及bF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余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房水中IL-17A及bFGF分别为(17.76±11.68)pg/ml及(8.38±4.44)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37±1.89) pg/ml及(5.03±3.23) pg/ml(t=4.991、2.577,P=0.001、0.014)。试验组中IL-6与VEGF存在正相关(r=0.646,P=0.001)。余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房水中IL-17A及bFGF的高表达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视网膜外膜 黄斑 眼房水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HT)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H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 - 11月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进行检查的HT患者35例作为HT组,并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量。结果HT组血清TPOAb、TgAb及TSH水平[130.60(43.37,714.40)、368.10(136.90,1 103.00)U/ml,9.05(6.62,15.23)μ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6(1.52,4.69)、12.63(11.43,14.60)U/ml,1.87(1.36,2.23)μU/ml,U = 6.87、6.62、4.85,P均< 0.001],FT4水平[0.76(0.63,1.04)ng/dl]低于对照组[1.14(1.02,1.26)ng/dl,U = 7.39,P < 0.001]。HT组血清IL-6、IL-17、TGF-β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t = 2.41、9.04、2.44,P均< 0.05)。HT组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及Th17/Tre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t = 4.20、3.50,P均< 0.05),Treg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t = 4.45,P = 0.001)。结论HT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多,Treg细胞数量减少,Th17/Treg比例升高,IL-6、IL-17及TGF-β表达量均有所增加。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