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结膜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包括皮下(subcutaneous allergen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sublingual allergen immunotherapy,SLIT)途径,具有影响疾病进程、诱导机体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的作用。大量文献显示,AIT治疗过敏结膜不仅可以改善过敏结膜的症状、提高结膜过敏反应阈值,而且具有长期疗效,但SCIT和SLIT都存在引发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当前AIT的主要缺陷是疗程长、患者的依从不高,未来可尝试通过缩短疗程、改变给药方式来为过敏结膜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全身反应更少的免疫治疗方式。(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22-227)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舌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儿童过敏结膜门诊量的短期影响。方法生态学研究。收集深圳市眼科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儿童过敏结膜逐日就诊资料(包括就诊日期、性别、年龄等)及同期大气污染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SO2、NO2、CO和O3)及气象(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正态分布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非正态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2.5浓度与儿童过敏结膜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纳入的过敏结膜儿童16 133人次,年龄2个月至18岁,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49.3%和50.7%。2018年深圳市日均大气PM2.5浓度为22(15,31)μg/m3。大气PM2.5浓度与过敏结膜就诊量的相关系数为0.150(P=0.004)。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2.5浓度对过敏结膜门诊量在滞后第3天效应最强(相对危险度为1.111,95%可信区间为1.071~1.152),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过敏结膜门诊量增加11.112%(95%可信区间为7.011%~15.212%)。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引入NO2、O3、CO后,大气PM2.5浓度对过敏结膜就诊效应强度有所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大气PM2.5浓度与儿童过敏结膜就诊量呈正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08-614)

  • 标签: 结膜炎 变应性 颗粒物 空气污染 季节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包头地区过敏结膜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1月选取2020年就诊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的111例过敏结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患者基本信息、过敏相关情况及生活习惯等信息。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2019年和2020年过敏相关指标(过敏持续时间、过敏次数、眼痒评分、眼部灼热感评分、眼异物感评分、眼红评分、流泪评分及眼部症状总评分)进行分析,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2019年和2020年花粉浓度进行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过敏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过敏情况进行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佩戴口罩时长与过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过敏结膜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57例,年龄范围为8~69岁、(36.77±13.18)岁,中位数年龄为35岁。包头地区2019年花粉浓度为(125.35±222.64)粒/千平方毫米,2020年花粉浓度平均为(107.38±137.29)粒/千平方毫米,两年间花粉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所有患者2020年各过敏指标的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2019年(t值分别为4.701,3.587,2.582,3.661,4.444,2.784,2.555,3.886,P值均<0.05)。男性患者各过敏指标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女性(t值分别为-1.558,-1.257,-3.41,-3.085,-2.335,-2.897,-2.652,-4.124)。过敏结膜的患病情况随年龄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504,0.095,0.499,0.265,0.284,0.655,0.421,0.976)。2020年患者佩戴口罩的平均时长为(6.55±3.28) h/d,与过敏持续时间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191,P=0.045)。结论2020年包头地区过敏结膜患者的过敏严重程度较2019年明显改善,可能与佩戴口罩相关。

  • 标签: 结膜炎 过敏反应 生活方式 口罩
  • 简介:摘要1例71岁因左眼反复红肿、“眼白”出现肿物男性患者,否认外伤史,在外院局部抗炎治疗无效。眼部检查见角膜缘、结膜近角膜处灰白色宽基底肿物,上睑结膜面中外侧近睑缘处约3 mm×2 mm局部隆起。部分结膜肿物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提示为结膜真菌感染伴鳞状上皮不规则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眼分泌物涂片检查提示为白色念珠菌感染,鼻窦CT及MRI提示慢性上颌窦炎。诊断为左眼真菌结膜,行全身及局部抗真菌治疗后结膜肿物消退无复发。

  • 标签: 结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念珠菌病
  • 作者: 丁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5-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 第13期
  • 机构:乐山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咽喉科,四川 乐山614000
  • 简介:换季时节到了,各种细菌容易生长繁殖。不少儿童有这样的坏习惯,一旦眼睛不舒服,就用手揉眼,把手上的细菌带到眼睛里,造成眼病。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卫生问题,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不知您是否曾发现您的孩子总是用手揉眼睛,观察后发现,孩子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充血了,并出现肿胀,而且早上起床孩子的眼睛经常被“眼屎”类的分泌物糊住,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患上了急性结膜。家长怎样护理急性结膜患儿

  • 标签: 家长;护理;急性结膜炎患儿
  • 简介:摘要一名1周大的婴儿因眼睛发红、双侧有轻度脓分泌物去看全科医生。该婴儿足月出生,经阴道自然分娩,生后无并发症。经检查,发现双眼有黄色分泌物,并有轻度结膜。婴儿的父母担心其眼睛发红的情况。该患者应如何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睑缘炎相关角结膜(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慢性眼表疾病,常累及结膜和角膜,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及体征易与其他角结膜性疾病相混淆,从而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可导致弱视或更严重的视力损害。BKC的治疗首先需要控制睑缘炎症,以局部治疗为主,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加用口服药物系统治疗。而对于角结膜症,可以加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临床上轻度BKC选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中重度BKC选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或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角膜溃疡者需加用抗菌药物眼膏;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38-43)

  • 标签: 睑缘炎 角膜结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作为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扩散以来工作在疫情暴发中心的第一线的眼科医务人员,我们于2020年1月10日至今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观察的30例COVID-19患者中发现3例COVID-19合并结膜者,其中1例以双眼结膜为首发症状,3 d后发生呼吸道症状并确诊为COVID-19,另2例确诊为COVID-19,隔离治疗期间发生双眼结膜。3例患者结膜均表现为病毒性结膜体征,病情为轻度到中度,其中2例患者经抗病毒滴眼液治疗后7~10 d症状消失,另1例患者因COVID-19重症离世而失访。另外27例确诊的轻中度COVID-19中有2例结膜囊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并未发生结膜

  • 标签: 冠状病毒 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膜炎
  • 简介:摘要春季角结膜(VKC)是一种慢性变应结膜,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上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分为睑结膜型、角膜缘型及混合型。尽管不同类型的变应结膜大多数不引起视力下降,但VKC除了引起结膜病变外还可能发生角膜损害,进而导致视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一旦发生角膜损害还可能导致弱视。虽然VKC疾病名称似有季节指向,但研究发现20%~60%的患者可能会全年发病,误诊或者不规范的治疗可引起病情迁延甚至导致眼部并发症。既往认为VKC是一种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共同参与的疾病,目前发现免疫学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VKC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主观症状、角膜和结膜的特征体征、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和变应原检测试验。VKC的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除了常规抗过敏、抗炎及人工泪液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春季角结膜炎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大气污染因素对急性出血性结膜(AHC)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AHC发病数据和同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10、一氧化碳、臭氧(O3)和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资料,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广州市累计报告AHC病例47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3与AHC发病呈正相关(RR=1.002,95%CI:1.000~1.004);日平均O3达到366 μg/m3时,AHC的RR值最大,为1.404。结论大气污染的各类因素对AHC发病影响各有差异,O3是影响AHC发病的主要大气污染因素。

  • 标签: 结膜炎,急性出血性 大气污染因素 气象因子 逐步回归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4岁,因双眼红1周就诊。裂隙灯检查见双眼睑轻度水肿,下睑结膜囊可见水样分泌物,睑结膜滤泡形成,下睑结膜面可见灰白色伪膜及小片状结膜下出血。全身查体见患者左手部掌侧2个淡红色疱疹样改变,大小约5 mm×6 mm;右手部掌侧见1个淡红色疱疹样改变,大小约4 mm×5 mm。上下口唇部皮肤、口腔内及牙龈处黏膜可见多处溃疡灶。皮肤科会诊后明确诊断为成人手足口病。双眼局部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很快缓解。(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39-141)

  • 标签: 结膜炎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中心的一线医护人员,自2019年12月起,我们在接诊过程中发现多例无呼吸道症状而以结膜为首发或发病时伴有结膜的COVID-19患者。本文中报道的例1患者与确诊的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后发生双眼结膜而首诊眼科,结膜经1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眼部症状消失后发生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但双眼结膜囊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例2有流行病史的患者同时发生COVID-19和双眼结膜,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和双眼结膜囊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实验室相关检查支持COVID-19诊断,但胸部CT检查正常。双眼经1周的抗病毒药物局部治疗眼部症状消失。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膜炎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性疾病 传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妥布霉素滴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儿童细菌结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80例儿童细菌结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7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143例(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眼表状况、结膜细菌敏感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0%,137/143))高于对照组(88.32%,121/137),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鉴定出四种主要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敏感试验表明前三种细菌对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敏感性分别为87.80%(223/254)、73.13%(49/67)、75.79%(72/95),高于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敏感性[77.95%(198/254)、65.67%(44/67)、62.11%(59/95)],P<0.05;流感嗜血杆菌对妥布霉素滴眼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90%,7/143)低于对照组(7.30%,10/137),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儿童细菌结膜均有较好效果,且妥布霉素滴眼液的疗效优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 标签: 细菌性结膜炎 儿童 妥布霉素滴眼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哮喘与非过敏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初诊确诊为哮喘,肺功能、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资料完整的423例患者。其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完善的有93例。以有特应过敏史,同时过敏原sIgE≥1级(0.35 U/ml)定义为过敏哮喘组(218例),其余为非过敏哮喘组(205例)。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FeNO、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的差异,同时观察过敏哮喘组中吸入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过敏哮喘占51.5%。过敏哮喘组的患者年龄为(38.64±13.61)岁,低于非过敏哮喘组[(43.38±13.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1)。过敏哮喘组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占23.9%,而非过敏哮喘组占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4,P<0.05)。2组的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FVC、用力呼出50%、75%、25%-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pred、FEF75%pred、FEF25%-75%pred),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FeNO、外周血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敏哮喘患者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屋尘螨(92例,42.2%)、混合草花粉(59例,27.06%)和混合霉菌(46例,21.10%)。结论与非过敏哮喘组相比,过敏哮喘组较年轻,且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较多。过敏哮喘和非过敏哮喘气道炎症表型无明显差异。屋尘螨、混合草花粉、混合霉菌是本地区过敏哮喘患者居前三位的吸入过敏原。

  • 标签: 哮喘 表型 炎症 过敏性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6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结膜的患病情况。方法前瞻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分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8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年龄(41.69±18.6)岁(3个月至85岁)。所有患者经眼科会诊筛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结膜,筛查方法为先通过眼部症状问诊和结膜体征检查确定是否有结膜的临床表现,对有结膜临床表现的患者行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3例患者(3.70%)有眼部不适主诉,在确诊COVID-19之后第(16.67±9.29)d出现。3例患者的眼部体征均不符合病毒性结膜的典型表现,双眼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无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结膜的诊断。其余78例患者无结膜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OVID-19患者中未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结膜,其患病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3-437)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结膜炎 核酸类
  • 简介:摘要过敏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又称为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是最常见的儿童血管炎,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糖皮质激素为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HSP的常规治疗方案。鉴于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联合抑酸剂治疗,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剂可能通过缓解消化道症状、辅助治疗HSP继发性急性胰腺炎、抑制幽门螺杆菌、减轻激素不良反应对HSP发挥治疗作用。但目前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抑酸剂
  • 简介:摘要过敏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又称为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是最常见的儿童血管炎,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糖皮质激素为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HSP的常规治疗方案。鉴于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联合抑酸剂治疗,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剂可能通过缓解消化道症状、辅助治疗HSP继发性急性胰腺炎、抑制幽门螺杆菌、减轻激素不良反应对HSP发挥治疗作用。但目前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抑酸剂
  • 作者: 王旌 朱剑锋 陆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的联合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腺病毒性结膜中人类腺病毒(HAdV)分型。方法在上海地区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病毒性结膜患者下结膜结膜拭子样本256份,提取DNA后通过PCR扩增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全长,完成基因测序及种系发生学分析。结果89例(占34.76%)患者结膜拭子六邻体蛋白基因扩增阳性,包括HAdV-C1、HAdV-C2、HAdV-B3、HAdV-E4、HAdV-D8、HAdV-D19和HAdV-D37各1、7、20、6、23、17和15例,分别占1.12%、7.87%、22.47%、6.74%、25.84%、19.10%和16.85%,其六邻体蛋白种系发生学分析中均与相应参考序列原型聚合。纤维蛋白种系发生学分析中,15例HAdV-D19样本序列和1例HAdV-D37样本序列交叉聚合。结论针对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基因的联合测序可以为HAdV分型和毒力分析提供丰富有效的生物学信息。

  • 标签: 人类腺病毒 病毒性结膜炎 腺病毒六邻体蛋白 纤维蛋白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急性结膜病原谱构成、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大连市3家医院眼科采集急性结膜患者眼拭子标本各2份,1份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另1份进行标准细菌培养、鉴定。结果560份急性结膜患者眼拭子样本中,265份检测到致病病原,总阳性率为47.32%。其中219份为腺病毒阳性,包括腺病毒3型52份、8型109份、19/37型47份、3和8型双阳性1份及未分型10份。其余46份标本为细菌感染,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最多(11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及沙门菌属(6例)。未检测到肠道病毒通用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腺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多于女性,15~4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结论2017—2019年大连市引起结膜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其中腺病毒8型最多,其次是3型和19/37型,应在日后的监测中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结膜炎 腺病毒 病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