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与高死亡率(短期和长期)以及肺部和肺外并发症有关。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恰当诊断和早期开始充分的抗微生物治疗是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鉴定潜在致病病原体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然而,对大多数患者确定病因诊断具有挑战性,尤其是那些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此外,由于抗菌治疗必须是经验性的,国内和国际指南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流行病学进行初始抗微生物治疗;对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相应关于疾病管理的具体建议。遵循肺炎指南进行临床管理可为重症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然而,重症肺炎相关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在宿主免疫反应、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微生物病因、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诊断试验和治疗选择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观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ICU中常见疾病,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并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对于重症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提高,营养风险极高。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减少应激期对自身组织的分解,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蛋白质、能量等,因此,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方面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近些年重症肺炎重症患者的营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而更合理地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营养治疗。

  • 标签: 危重病人医疗 肺炎 营养不良 营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处理指南推荐标准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COVID-19)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三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sCOVID-19患者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的135例sC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预后及结局。比较sCOVID-19与sCA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二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COVID-19与sCAP患者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50.9%(59/116)和37.0%(50/135);s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2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比例显著高于sCAP患者〔62.1%(72/116)比34.8%(47/135),P<0.01〕,可能的原因是sCOVID-19患者双肺多发肺叶浸润的比例明显高于sCAP患者〔94.0%(109/116)比40.0%(54/135),P<0.01〕,但sCOVID-19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却低于sCAP患者〔45.7%(53/116)比60.0%(81/135),P<0.05〕。进一步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临床指标发现,对于sCOVID-19患者,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Ca2+、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接受机械通气、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液体复苏的比例也较存活组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NLR>10、TBil>1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是sCOVID-19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CAP患者,年龄、BUN、ALB、血糖(GLU)、Ca2+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方面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7.14 mmol/L,ALB<30 g/L是sCA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sCOVID-19患者的氧合功能较sCAP患者更差,可能是由于病变累及双肺的比例高导致。sCOVID-19和sCAP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存在差别的指标相类似,提示两种疾病对肾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仍存在差异,考虑sCOVID-19对肺的氧合功能、炎症瀑布反应、肝功能影响更大,而sCAP对肾功能、营养状态影响更大。

  • 标签: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对儿童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救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过。重症超声用于评估和指导治疗全过程。结果重症超声在床旁评估患儿的肺部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结合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指导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流动力学管理、抗感染策略选择及脱机等各环节,最终患儿救治成功。结论重症超声可全面评估重症患儿的呼吸、循环和器官功能,深化PICU医师对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理解,在治疗的过程中体现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重症超声 儿童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特点是病毒侵袭后,肺部损害持续加重,引发呼吸衰竭,并发或继发循环改变与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超声因其动态、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重症患者的病因诊断、病情评估并指导治疗。现以在湖北省武汉市来自全国参与COVID-19救治的重症专家建议为基础,总结出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COVID-19救治的指导建议,皆在为救治COVID-19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 标签: 重症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对儿童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救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肝移植术后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过。重症超声用于评估和指导治疗全过程。结果重症超声在床旁评估患儿的肺部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结合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指导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流动力学管理、抗感染策略选择及脱机等各环节,最终患儿救治成功。结论重症超声可全面评估重症患儿的呼吸、循环和器官功能,深化PICU医师对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理解,在治疗的过程中体现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重症超声 儿童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研究组采用BiPA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高呼气峰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O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血气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肺功能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所有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肺炎患者15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78例)和无真菌感染组(73例),收集患者入院前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比较2组症状、外科手术史、CT影像特征、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降钙素原(PCT)、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长,分别为[13.5(8.0,22.0)]d比[9.0(6.0,13.0)]d和[10.0(5.0,16.3)]d比[7.0(4.0,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9、2.98;均P<0.05)。真菌感染组合并发热和有外科手术史者的比例较无真菌感染者高,分别为53.8%(42/78)比46.6%(34/73)和16.7%(13/78)比2.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8.18;均P<0.05)。真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PCT、NLR的峰值、IL-6、IL-8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高;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较无真菌感染组低,分别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峰值[12.43(8.77,17.07)]×109/L比[9.22(6.30,15.34)]×109/L;PCT峰值[1.94(0.26,11.02)]mg/L比[0.47(0.14,3.49) mg/L;NLR峰值[25.24(12.39,45.49)]比[13.49(6.43,28.58)];IL-6[26.55(6.58,156.98)] ng/L比[13.73(1.87,60.93)] ng/L;IL-8[5.13(0.81,34.12)] ng/L比[1.73(0.37,7.85)]ng/L;总T细胞CD3+[0.47(0.25,0.73)]×109/L比[0.69(0.28,0.96)]×109/L;白蛋白[27.00(24.00,30.00)]g/L比[30.00(27.00,35.0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2、2.82、3.07、2.44、2.09、2.25、4.3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OR=9.206,P=0.009)、入院时IL-8>3.734 ng/L(OR=1.955,P=0.042)、入院时白蛋白≤28 g/L(OR=3.833,P<0.001)是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入院前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入院时IL-8>3.734 ng/L、入院时白蛋白≤28 g/L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肺疾病,真菌性 危险因素,呼吸系统 白细胞介素8 白蛋白类
  • 作者: 刘静 闫钢风 陈伟明 陶金好 明美秀 王一雪 曾玫 俞建 周建国 翟晓文 黄国英 徐虹 周文浩 张晓波 陆国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肾脏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呼吸科,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诊疗策略,包括诊断标准、早期危重预警评分、器官功能评价及病原学监测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疗涉及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脏器功能支持、中医药治疗等,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易引起重症腺病毒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也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仍是当今临床儿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人腺病毒致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腺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免疫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本文就人腺病毒致腺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发病机制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营养治疗是重症COVID-19基础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和讨论了重症COVID-19的代谢特点、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方法、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营养实施方案的选择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的实施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营养治疗 营养筛查 重症肺炎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90例,其中轻症147例,重症43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9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轻症者与重症者年龄(≤2岁)、喘息、合并真菌感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贫血、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气道狭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肌损害95%CI 1.638~39.611,P=0.01;肺不张95%CI1.192~29.524,P=0.03。结论肺不张及心肌损害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心肌损害 肺不张
  • 作者: 胡晓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300
  • 简介:由于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性的增多,严重肺病的预防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用药方面的复杂性使得合理用药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作为临床医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老年重症肺炎诊治技术,以便更有效地治疗患者,这是我们每个医生的责任所在。

  • 标签: 重症肺炎;抗生素
  • 作者: 王程毅 刘光华 王世彪 张晶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福州 350001;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4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福州 350001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前清蛋白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浆前清蛋白在重症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重症MPP诊断标准的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终符合标准185例患儿,根据三代儿童死亡评分分为低危组(0~<5分)138例,高危组(≥5分)47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5.397,95%CI:2.139~13.622,P=0.000)、前清蛋白水平(OR=0.928,95%CI:-0.869~0.990,P=0.023)与三代儿童死亡评分有关。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前清蛋白的临界点为14.16 g/L。根据前清蛋白的临界点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发现前清蛋白越低,住院时间>10 d (62.5%比44.6%)、机械通气(31.3%比12.4%)、小儿危重症评分<80分的比例(21.9%比9.92%)和三代儿童死亡评分预估病死率[8.02%(0.48%~88.12%)比1.81%(0.41%~31.69%)]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3、0.043,P<0.001)。结论血浆前清蛋白水平可反映重症MPP的严重程度,提示血浆前清蛋白水平有可能成为预警重症MPP进展的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 临床特征 儿童 生物标志物 前清蛋白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婴幼儿群体有升高趋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比例亦相对上升。SMPP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也容易合并肺外并发症,累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国内外研究者对其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补体、细胞因子,影响SMP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儿科医生应熟悉其免疫功能改变,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现就SMPP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综述。

  • 标签: 重症支原体肺炎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补体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为分析首诊时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