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作者: 黄鑫 张国梁 张春利 金晶 王绿化 彭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医学物理研究中心 430072,中核高能(天津)装备有限公司 3003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518116
  • 简介:摘要FLASH放疗是一种在超高剂量率下进行的,具有与传统剂量率照射相似的肿瘤控制效果,并且减少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的超快速放疗手段。由于其独特的放射生物学优势,FLASH放疗正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当前放疗领域的前沿热点。结合质子治疗在布拉格峰上的剂量学优势和在三维方向上剂量的高度可控性,以及对细胞组织相对更高的穿透性,使得FLASH在质子治疗中的应用具备了更高的临床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已开展的质子FLASH照射实验,以及相关细胞和动物实验模型、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同时,也探讨了质子FLASH效应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分析了质子FLASH放疗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质子治疗 FLASH 剂量率 乏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量超高剂量率动物实验在不同类型的射线、动物和组织器官中观察到Flash效应,即正常组织损伤减小的同时保持肿瘤控制率与常规剂量率相当。但Flash效应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动物实验和临床转化缺乏理论指导。本文明确Flash效应与离体超高剂量率相关实验的差异,提炼出Flash效应机制的3个关键问题,梳理3类假说:氧耗竭、自由基复合和免疫细胞保护。最后,总结分析Flash效应机制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希望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Flash放射治疗 机制 假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牙根管治疗术Flash动画视频在临床前期实习相关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参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前期实习的2015级八年制和五年制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分别进行Flash动画视频教学和临床录制视频教学,从学生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掌握和临床前期实习操作评分2个方面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结果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掌握上,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在总分[(4.29±0.49)分比(4.03±0.47)分]、拔髓[(4.29±0.55)分比(3.90±0.55)分]、根管预备[(4.36±0.49)分比(4.09±0.54)分]、根管充填[(4.18±0.62)分比(3.72±0.57)分]的评分均较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实习操作评分为(90.67±5.98)分,对照组学生为(87.00±6.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3)。结论Flash动画视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实习操作水平。

  • 标签: Flash动画视频 乳牙根管治疗术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的可行性,了解改造后Flash-RT射线束的物理性能。方法改造Varian 23CX医用加速器,使设备在等中心处的电子线辐射平均剂量率不小于40 Gy/s。设计相关物理测量方案对不同源皮距条件下的实际辐射剂量率、改造后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剂量分布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使用HD-V2型胶片测量改造后9 MeV电子线的平均剂量率,出束设定时间为3、6 s一组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7.9、99.27 Gy/s;在源皮距(SSD)为100、80、60 cm时,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9.3、168、297.5 Gy/s;改造后9 MeV射束PDD曲线的R100、R50分别为水下2.2、3.87 cm,电子射程Rp为4.58 cm,模体表面最大可几能量Ep,0为9.28 MeV,这些参数值均略高于常规9 MeV射束,表现为表面剂量略增加,高剂量坪区相对变宽;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总体呈现中心轴最高,随离轴距离增加剂量逐渐下降的特点,在20 cm×20 cm,SSD为100 cm射野条件下,横向和径向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的半峰宽分别为16.6 cm和16.4 cm。结论改造后的常规医用加速器,射线束在等中心处的平均剂量率达到Flash-RT要求,在SSD为60 cm条件下平均剂量率远高于开展Flash-RT所需的至少40 Gy/s的要求。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射疗法 超高剂量率 医用加速器 加速器改造
  • 简介:摘要产妇泌乳启动行为作为实现新生儿亲母母乳喂养的初始事件,对于产妇的泌乳和新生儿母乳的获取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各种因素综合限制了泌乳启动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泌乳启动的机制和意义,泌乳启动行为的方式、时间,影响泌乳启动行为的因素以及与产妇泌乳启动行为相关的指南进行综述,呼吁临床关注泌乳启动行为,促进产妇泌乳,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 标签: 泌乳 奶排出 母乳泌出 失母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试验启动前各环节审批耗费时间情况,探讨临床试验启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启动的药物临床试验启动前各环节审批耗费时间,比较不同情况的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签署时间和启动时间。结果医院自2020年至2021年6月启动的药物临床试验合同签署中位时间为19(11~26)天,从立项审批通过到召开启动会中位耗时235(175~317)天。不同的试验分期、不同申办方发起、不同药物类型、医院是否为组长单位的临床试验间合同签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药物试验相对于其他期别的试验启动前耗费时间最长,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相对于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试验启动时间的中位数为136天(P<0.05)。结论临床试验机构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将合同审批及伦理审查前置,鼓励申办方使用本院模板文件;各专业设置GCP联系人,统一负责临床试验相关事宜;申办方提高内部流转沟通效率,尽快根据中心要求递交审查资料,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有利于缩短临床试验启动时间,提高启动效率。

  • 标签: 临床试验 启动效率 启动时间
  • 简介:摘要文章对大电网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黑启动的概念进行介绍,从几个典型案例中总结电网黑启动的经验和教训,并新能源电站参与黑启动的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新能源电站 黑启动 经验与教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ECPR的干预时机和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29例患者。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为生存组(n=13)及死亡组(n=16),分析两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体外膜肺氧合运转的时间)、ECPR前初始心律、院外及院内心搏骤停的构成比、外院转运病例构成比。按CCPR时间分为≤45 min组、45~60 min组及>60 min组分别比较其出院存活率及持续自主循环恢复(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地点分为本科室亚组和其他科室亚组,比较其存活率。结果29例患者总体生存率44.8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平均辅助时长114(33.5,142.5) h,CCPR平均时长60(44.5,80) min。生存组ECMO辅助时间(140.15±44.80)h较死亡组长(P=0.001),生存组CCPR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0)。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组生存率更高(P=0.010)。OHCA较IHCA患者病死率高(P=0.020)。外院转运病例病死率高于本院病例(P=0.025)。CCPR时间≤45min、45~60 min、>60 min三组患者出院生存率依次递减(P=0.001),ROSC率依次递减(P=0.001)。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CA发生地点在本科室(急诊医学科)组与其他科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结论ECPR出院存活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CCPR存活率,ECPR对难治性心搏骤停是有效的。ECPR的预后跟CCPR时间、CA初始心律、CA发生地点明显相关,提高ECPR存活率需加强宣教及团队建设。

  • 标签: 体外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常规心肺复苏时间 院内心搏骤停 院外心搏骤停 可除颤心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语义启动加工特性。方法依据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识字量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从新疆乌恰县某小学筛选出19名柯尔克孜族汉语阅读困难(developmental dyslexia,DD)儿童(DD组),按年龄、智力水平匹配19名同年龄对照组(same chronological age,CA)儿童(CA组),同时按识字量得分和智力水平匹配出20名同等阅读水平对照组(reading level control,RL)儿童(RC组)。采用语义启动范式,测查三组儿童在语义相关、不相关、假字条件下的N400成分的波幅,探查儿童的语义启动加工能力。结果行为学层面,在语义不相关、假字条件下DD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A组儿童[语义不相关条件:(0.55±0.25),(0.81±0.16);真假字判断条件:(0.43±0.27),(0.68±0.26);均P<0.05],与RL组儿童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儿童的反应时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2.03,均P>0.05)。脑电层面,语义相关条件下,三组儿童的N400波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P>0.05);语义不相关条件下,DD组N400波幅小于CA组[(-5.92±3.70)μV,(-9.76±3.45)μV,P<0.05],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3.70)μV,(-7.41±4.02)μV,P>0.05],CA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字条件下,DD组N400波幅小于CA组和RL组[(-6.03±2.92)μV,(-9.98±3.40)μV,(-8.91±3.40)μV,均P<0.05],CA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语DD儿童存在语义认知加工缺陷,可能是其低阅读水平导致的,而非其固有的;字形加工缺陷是其固有缺陷,提升其汉语学习能力需重视字形教学。

  • 标签: 汉语阅读困难 儿童 语义启动 事件相关电位,N4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 stage Ⅱ,DOL Ⅱ)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3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DOL Ⅱ分为DOL Ⅱ组(n=104)和非DOL Ⅱ组(n=226),并将2组产妇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DOL Ⅱ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于2022年2月至3月选取129例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产后DOL Ⅱ发生率为31.5%(104/330),验证组为31.0%(40/129)。建模组中DOL Ⅱ组与非DOL Ⅱ组比较,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分组的构成比{偏瘦[9.7%(22/226)与3.8%(4/104)];正常[66.8%(151/226)与62.5%(65/104)]和超重或肥胖[23.5%(53/226)与33.7%(35/104)]},初产[50.4%(114/226)与61.5%(64/104)]、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64.2%(145/226)与40.4%(42/104)]和母婴分离[36.3%(82/226)与50.0%(52/104)]的产妇所占比例,分娩孕周[38.0(36.0~39.0)与37.0(35.0~38.5)周]和产后48 h内母乳喂养次数[6.0(3.0~9.0)与2.0(0.5~5.0)次]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孕前超重或肥胖(OR=4.040,95%CI:1.196~13.651)、初产妇(OR=1.866,95%CI:1.079~3.227)、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OR=0.582,95%CI:0.339~1.000)、产后48 h内母乳喂养次数(OR=0.791,95%CI:0.729~0.857)。Hosmer-Lemeshow检验P=0.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95%CI:0.731~0.837),约登指数为1.504,灵敏度为0.769,特异度为0.735。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26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61~0.840),约登指数为1.460,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68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剖宫产术后DOL Ⅱ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能尚可,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DOL Ⅱ高风险产妇提供参考。

  • 标签: 剖宫产术 泌乳障碍 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统计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为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399对。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婴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选择HBV DNA载量≥106 IU/ml的113例母亲为研究对象,其新生儿发生宫内传播的22例为宫内传播组,随机选取其中22例未发生宫内传播者作为对照组,母亲HBV DNA经提取、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编辑及剪接后与从NCBI下载的标准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最终选择C基因型的39例母亲进行突变分析。结果HBV为C基因型(88.63%)的母亲共39例,其中宫内传播组19例,对照组20例。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两组差异显著(7.53% vs. 27.7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是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aOR=0.065,95%CI:0.006~0.746,P=0.028)。母亲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与新生儿HBeAg水平有关(P=0.050)。结论HBV C基因型的HBsAg阳性母亲HBV DNA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降低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核心启动子 HBs抗原 HBe抗原 A1762T/G1764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CRRT的SA-AKI患者临床资料。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急性肾损伤(AKI)1、2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将AKI 3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晚期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CRRT持续时间、28 d和90 d肾脏替代治疗(RRT)脱离率、存活患者中28 d和90 d RRT依赖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入选244例行CRRT的SA-AKI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71例,晚期治疗组1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手术患者比例、感染部位、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CRRT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h:26.0(12.0,49.0)比41.0(20.8,87.0),P<0.01〕,但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RRT脱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住院时间(d):9.0(4.0,15.0)比10.0(4.5,18.0),总住院时间(d):17.0(10.0,30.0)比18.0(10.0,32.0),28 d病死率:45.1%比48.0%,90 d病死率:46.4%比51.4%,28 d RRT脱离率:49.3%比45.1%,90 d RRT脱离率:52.1%比47.4%,均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28 d和90 d存活患者的RRT依赖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 RRT依赖率:10.3%(4/39)比13.3%(12/90),90 d RRT依赖率:2.6%(1/38)比2.4%(2/84),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791,P=0.374)。结论SA-AKI患者早期启动CRRT治疗会减少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无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