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世界果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际物流节点和苹果国际商贸中心,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建立世界果都,将带动中国和世界水果产业健康、快速地大发展。

  • 标签: 铜川市 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商贸中心 全方位开放 三中全会
  • 简介:在距离马年农历春节还有10天时,我们来到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世界城总部家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世界城)。在冬日的午后,它安静地矗立在这里,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一个超越传统的大新型综合建材市场的未来。那么,就让时钟往回拨:2013年5月,世界城总部家居博览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推动十二师商贸流通专业市场集群形成;2013年10月9日,由十二师新疆闽粤恒远物流有限公司主办的世界城总部家居博览中心推介会上,中心负责人向客商介绍:“我们将致力打造首府品种最全、物流最畅、环境最美、级别最高的‘一站式’家居建材基地……”;2013年11月19日,世界城总部家居博览中心首批商铺招商发布会在乌鲁木齐中和大酒店举行,来自陶瓷、卫生洁具、地板等领域70余名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家参加了此次发布会活动,客商们直接对话新疆闽粤恒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清栋,并表达了入驻世界城的强烈意愿。

  • 标签: 世界 经济技术开发区 家居建材 乌鲁木齐 建材市场 集群形成
  • 简介:图1:“效率和生产率”Workshop参会人员合影。由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办的“效率和生产率”Workshop于2013年12月21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 标签: 生产率 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 简介:世界各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欧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模式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各种模式的经验与教训主要体现在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政府与市场关系、制度创新、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基本路径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化。

  • 标签: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模式选择
  • 简介:在对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分解的基础上,利用FrancoisLescaroux(2008)的方法、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对2001-2010年8个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数据集中研究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要素分解模型。通过因素分解,重点分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耗竭能源过程中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减缓了能源强度的下降,而主要支持能源强度下降的还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动在一些时期是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在有些时期为能源强度减缓下降或上升做出贡献,其影响并不固定。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降低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生产部门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 结构分解
  • 简介: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 标签: 企业异质性 相对要素密度 制造业 生产率 比较优势
  • 简介:资源禀赋型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受到资源禀赋的双重影响。资源禀赋既可能通过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需求优势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可能通过掩盖资源错配后果、弱化创新动力而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双向影响投射到理论演化层面,既有源远流长的禀赋优势理论,又有发人深省的资源诅咒假说。本文在梳理资源禀赋相关理论的演化基础上,厘清资源禀赋对于产业发展双向影响的基本机理,然后以植物油加工业为例,对资源禀赋对于资源禀赋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研究结论讨论有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资源禀赋优势论与诅咒论做出实证回应。

  • 标签: 资源禀赋 比较优势 资源诅咒 植物油加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空间技术溢出 外部性 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基于斯密的"市场范围"假说,结合我国1990~2011年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模型,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特别采用了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度,所得结论为:无论从总体样本还是分时段样本,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效率均难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而言,具有阶段性特征,即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主要来源于1998年以后的分段样本;同时对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建设备、对外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的回归,发现它们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会产生异质性的影响。最后,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本土市场规模 地区生产率 “市场范围”假说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 简介: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在微观上估算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考察R&D与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R&D对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滞后效应,并且滞后效应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显著。第二,R&D不但未能提升当期生产率,甚至存在负效应。第三,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通过研发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边际影响,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研发对企业TFP产生的提升效应就越大。并且这种边际效应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有着清晰的政策含义,即在长期持续增进研发的同时,提升竞争与人力资本水平。

  • 标签: 研发 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竞争 人力资本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 简介: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 标签: 空间外部性 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 空间关联 异质性 生产率
  • 简介:利用SSM空间模型,考察了2007--2011年北部湾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7—2011年,北部湾城市群中各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均受邻近区域的积极影响,并形成了各城市间良性互动的格局;南宁、北海和崇左3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邻近其他地区,具有空间竞争优势;南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远远大于其他5市,表现出“一家独大”。

  • 标签: 空间相互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 SSM空间模型 北部湾城市群
  • 简介: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 标签: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内生效应 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