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 标签: 生态文明 社会心态 同向性 伦理生态
  • 简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和2015年构成混合截面数据,运用OLS与分位数回归估计工作单位性质、性别因不同的自评健康所产生的工资收入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以降低健康选择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工资收入差异分解估计特征效应与系数效应。研究发现:自评健康的平均溢价效应约为18.07%。其中,非公共部门与女性就业群体的自评健康溢价效应较为明显。分位数回归表明随工资收入逐步递增,自评健康的溢价效应呈逐步递减趋势。工资收入差异分解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总体存在因自评健康所导致的工资收入歧视效应,且歧视效应是随工资收入成反向变动关系。各级政府、社会及企业应着力提升低收入就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其对缩小我国就业市场的工资收入差距,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自评健康 分位数回归 劳动力的市场歧视
  • 简介: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电能无法全面满足各行各业需求,只有全面创新能源渠道,增加电能供给,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电能行业发展,光伏电源的创新与普及,大大提高了电能供应量,满足了工作与生活需求。光伏电源主要是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太阳光,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电源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型能源,因为不能大量的收集,只能以分布形式存在,光伏电源是当前电力企业最为主要的并入能源,在很多地区都有着良好的应用,也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 标签: 电源 安全管理 分布式 电网 接入 社会进步
  • 简介: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简称“六路”提出以来,鲜有关于“六路”指标体系建设的报道。“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和平之路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基础和前提。为评估和跟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平之路”的发展水平,对其内部安全与外部和平两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通过比较“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以及世界视域下的内部排名和外部和平各项指数和排名,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和平之路”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为未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一带一路”和平之路的建设,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一带一路 和平之路 内部安全 外部和平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