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 标签: 生态文明 社会心态 同向性 伦理生态
  • 简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和2015年构成混合截面数据,运用OLS与分位数回归估计工作单位性质、性别因不同的自评健康所产生的工资收入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以降低健康选择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工资收入差异分解估计特征效应与系数效应。研究发现:自评健康的平均溢价效应约为18.07%。其中,非公共部门与女性就业群体的自评健康溢价效应较为明显。分位数回归表明随工资收入逐步递增,自评健康的溢价效应呈逐步递减趋势。工资收入差异分解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总体存在因自评健康所导致的工资收入歧视效应,且歧视效应是随工资收入成反向变动关系。各级政府、社会及企业应着力提升低收入就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其对缩小我国就业市场的工资收入差距,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自评健康 分位数回归 劳动力的市场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