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对东盟直接投资领先的国内外企业相关数据,按照德尔菲法,对企业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分行业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对东盟投资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及国际标杆企业,但是针对不同的行业,中国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 标签: 东盟 企业国际竞争力 德尔菲法
  • 简介: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得不考虑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基于2009-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面板数据,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考察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显著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但较高的要素市场扭曲环境能缓解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2)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要素市场扭曲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而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会抑制要素市场扭曲对技术创新水平的积极作用;(3)要素市场扭曲的空间样本分布多集中在较高水平上,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其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着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的门槛效应。

  • 标签: 要素市场扭曲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 门槛检验
  • 简介:在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转移,并用2003—2010年中国能源资源对外投资的投资个案实证检验了生产率、东道国特定因素和价值链环节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表现出明显的高生产率偏好;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投资东道国人均GDP、能源资源禀赋越大,越倾向选择高端环节转移;东道国市场竞争度和中间品贸易成本不符合预期,原因在于能源资源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只要条件允许,都会选择高端进入;分样本检验表明投资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价值链选择 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资源行业 异质性
  • 简介:高度关注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选址的共识。进一步的研究需考虑营商环境的子类因素、非对称制度距离及企业投资动机差异等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OFDI)投资选址的影响。利用2003-2015年中国OFDI企业对世界上176个经济体的投资项目数据,在控制东道国正式制度环境的前提下,实证研究营商环境对中国OFDI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OFDI企业倾向于在整体营商环境更好的国家投资选址,特别是针对弱势制度国家的投资对营商环境便利度更加敏感;我国不同投资动机的OFDI企业选址表现出对营商环境便利度不同子类指标的"异质性偏好":资源开发型OFDI偏好办理施工许可证和保护投资者的便利度;商贸服务型OFDI偏好执行合同的便利度;当地生产型OFDI偏好缴纳税款和执行合同的便利度;技术研发型OFDI偏好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因此,完善我国"走出去"公共服务,开展国别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并针对不同投资动机OFDI推行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有助于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有序成长。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营商环境 企业选址 投资动机
  • 简介:改革开放让更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以及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而协调好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是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利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工业集聚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工业集聚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各省、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强度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边,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会促进工业集聚,但必须因地制宜,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必须考虑企业的可承受力,灵活采取多种规制形式,增强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效性;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产业集聚,而且能与环境规制相匹配,因此应进一步加大贸易开放力度和深度,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单纯的道路投资、增加企业数量或引进技术是不够的,要针对性地投资,减少企业的成本,发挥大企业的辐射作用,并增强自主创新力度,探索多样化创新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和工业集聚。

  • 标签: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工业集聚 因果累积动态特征 集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