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宋时期中国的海外活动频繁,政府的军事支持显得特别重要.据对北宋末年两浙路、淮南西路官方船场所造船只吨位的估算,北宋末年沿海地区政府拥有的舰船数约为1万艘80万吨.到南宋建炎年间沿海新增舰船约7000艘40万吨.绍兴年间,南宋政府建立了正式的海军中央领导机构--沿海制置使司.到12世纪60年代,南宋政府拥有1.8万余艘舰船,并完成了多支大型海军舰队的组建工作.因孝宗将海军建设经费转投到内河水军的建设,导致海军建设陷入长期停滞、装备破损严重的艰难境地,南宋海军无可挽回地从兴盛走向衰败.

  • 标签: 南宋 舰船 吨位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其中,沿海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20余年来,中国的经济最闪光的地方就出现在沿海地区。跨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仍将需要沿海经济增长的支撑,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优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虽然有所波动,但上升的势头却是显而易见的。1992年,沿海地区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56.55%,1995年增加到58.33%,1999年进一步上升到58.72%。

  • 标签: 沿海地区 经济发展 中国 区位优势 科技进步 市场化程度
  • 简介:工业化是大部分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城市工业在提升经济规模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但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关联性更强的核心功能将逐渐从工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占据城市中心的位置,工业面临外迁或转型的压力。那么在后工业时代,城市应怎样应对工业时代的遗产,在工业外迁或丧失优势后,如何应对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成功转型案例的基础上,归纳了工业城市生态文明转型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路径,总结了各种模式下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 标签: 沿海地区 后工业化 生态文明
  • 简介:世界主要黑鱼子生产商达成了减少黑鱼子出口量的协议,这样,在圣诞节期间这种稀有商品的价格将会显著上涨。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代表在泰国首都曼谷达成了将自己的黑鱼子出口总量从146210k减少到113554k的协议,特别是比较名贵的欧鳇鱼子的出口量将减少一半。

  • 标签: 出口量 上涨 生产商 贸易 阿塞拜疆 商品
  • 简介:在搜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气象灾害影响植棉业的理论模式、以定量方法对植棉业受灾记录进行分析并估算气象灾害为害当地棉作的程度,结果表明:民国时期上海地为害棉作的气象灾害发生频仍,且多发生于7.8、9三个月;风雨灾害是为害民国上海地植棉业的主要灾害,但是它们为害棉作的概率并非均等分布;气象灾害导致棉花减产的程度在八成和三成之间,以五成左右较为普遍。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历史问题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

  • 标签: 植棉业 气象灾害 民国 上海 比较分析
  • 简介: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首先开始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化,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乡村手工业、社会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促进了城乡关系的近代化转型.本文以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福州和厦门为个案,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 标签: 近代 通商口岸城市 城乡关系 福州 厦门
  • 简介:当前,信息技术对社会资源配置、企业运营和竞争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对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港口企业也不例外.港口企业联盟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空箱运输,为用户降低成本;同时能够增强联盟各方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压力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型港口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针对环渤海地三大港口即青岛港、大连港、天津港的联盟进行探讨.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企业战略联盟 实现形式 社会资源配置 外部竞争环境 港口企业
  • 简介: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中国的前30年,由于制度安排和发展战略的失误,农业发展曾遭受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农业和农村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农业出现持续20年的快速增长,其间的一些年份还出现过超常规增长。

  • 标签: 沿海发达地区 农业现代化 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村
  • 简介: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条件的环渤海地,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及行政区划分割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具有新的增长极作用的经济圈,巨大的发展潜力也远未得到释放.适应新形势下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探求环渤海地发展相对缓慢的根源、设计发展思路,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环渤海地开放开发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关键是缺少"龙头"的带动或龙头构建模糊.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开放开发 龙头 滨海新区 新模式 传统计划经济
  • 简介:环渤海地的快速崛起将成为内需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过分依赖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环渤海地的崛起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是产业聚集带来巨大内需。环渤海地已列入和初步列入规划的沿海滩涂总量达9099.6平方公里,布局发展临港产业可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左右。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发动机 经济区 中国经济增长 唐山 经济发展模式
  • 简介: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环渤海 引擎 拉动 自然地理条件 交通发展战略
  • 简介:地处广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南北钦防经济区域的沿海铁路(南防、钦北、钦港、黎软铁路),已成为大西南最便捷的进出海通道,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广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进出海通道,做好广西“路”的文章,必须正确认识和定位广西沿海铁路运价。

  • 标签: 广西 沿海铁路 运价 成本 浮动运价制
  • 简介:要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奋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推向新的高潮。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切实抓好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工作。在抓好扩大内需的同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为龙头,千方百计扩大开放合作,

  • 标签: 开放合作 沿海 国际金融危机 决策部署 稳定工作 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