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经重新修缮整理后于8月13日重新开放。临江公园也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修缮整理后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经重新修缮整理后于8月13日重新开放。临江公园也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

  • 标签: 淞沪抗战 史诗 纪念馆 上海 公园 整理
  • 简介:近代上海“房荒”问题由来已久。抗战胜利后,由于大量房屋毁坏严重,各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加之人为原因,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房荒”,上海“房荒”尤为严重。为治理“房荒”,上海采取了诸多治标与治本措施,但收效甚微,后期法币几近崩溃,房荒治理措施几乎落空。

  • 标签: 抗战胜利后 上海 城市人口 人为原因 大中城市 治理
  • 简介:近年来,我国就业领域的各种矛盾相当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生活,加入WTO会对就业产生何种影响,无疑更值得关注。从长远趋势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自然也有利于就业增长及劳动力市场发育。但在加入WTO初期,就业矛盾可能加剧。一方面,失业总量有可能增加。据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预测结果,到2005年,加入WTO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为1-2个百分点。虽然GDP增长加快能够带动就业增长,但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经济增长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技术进步将逐步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所以,GDP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将不如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那样明显。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外部竞争的加剧,大量隐蔽失业会转变为显性失业。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若干年内,结构性就业矛盾会非常突出,长期依赖保护的产业、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国有部门等特定领域的失业问题可能会相当严重,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甚至可能被劳动力市场彻底排斥,形成长期固定失业。

  • 标签: WTO 中国 就业 政策 体制改革
  • 简介:1939年9月至1940年9月,在重庆发生了被民主人士称为“晴天霹雳”般的第一次宪政运动。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掀起了一个全国规模的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实现民主的宪政运动的高潮。在陪都重庆和整个大后方的民主党派连续举行大规模集会和座谈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华北、华中根据地也成立了宪政促进会。国民党被迫做出实施宪政的许诺,后来借口抗战时期难以召开国民大会而告吹。第一次宪政运动推动了团结抗战。全面抗战,并使人民受到宪政思想的教育。

  • 标签: 抗战时期 第一次宪政运动 历史地位